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640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简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分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处理方法,评述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建立在“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未来更好”4类指标之上,然后把4个指标再统一为一个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82.
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诊断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诊断技术的必要性、基本概念、实现方法及故障诊断软件的原理。  相似文献   
383.
云南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云南地区 1999、2 0 0 0、2 0 0 1年共 10 0余个测站的GPS资料 ,获得了该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形变的特征图像。研究结果认为 :①根据变形与运动特征 ,云南地区可划分为 4个运动单元 ,即滇西地区、滇东地区、滇中东北地区和滇中西南地区 ;剔除整体运动后 ,它们的优势水平运动分别为 :滇西地区以 5 .2± 0 .6mm/a向W 31°N运动 ,滇东地区以 4 .8± 1.8mm/a向E2 6°N运动 ,滇中东北地区以 5 .2± 0 .6mm/a向S4 4°E运动 ,滇中西南地区则基本不动。②相邻单元的平均差异运动分别为 :滇西地区相对滇中东北地区的运动为 10 .9± 1.1mm/a ,方向为W 39°N(张性右旋 ) ,相对滇中西南地区的运动为 5 .3± 1.3mm/a ,方向为W 4 1°N(右旋 ) ;滇中东北地区相对滇中西南地区的运动为 5 .6± 1.6mm/a ,方向为E36°S(左旋 ) ;滇东地区相对滇中东北地区的运动为 6 .2± 1.6mm/a ,方向为N3°E(左旋 )。③从断裂走滑活动看 ,红河断裂两侧的差异运动并不是由红河断裂的活动所形成的 ,而是在很广阔的空间上自西向东渐变而成的 ,跨距达数百km ;小江断裂两侧的差异运动也非完全是小江断裂本身的活动 ,差异运动的渐变空间至少在 6 0km以上。④云南地区的地壳运动方式可能是“断块活动”和“连续变形”的组合 ,或许“连续变形”  相似文献   
384.
Studyonthepatternandmodeofverticalcrustaldeformationduringtheseismogenicprocessofintraplatestrongearthquakes杨国华,桂昆长,巩曰沐,杨春花,韩...  相似文献   
385.
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曲流河古河道砂体进行了系统的储层层次构型精细解剖。在点坝定量分布模式的指导下,根据点坝砂体垂向上典型的正韵律、砂体厚度大以及紧邻废弃河道分布等特征,在研究区Ng522单层复合河道砂体内部识别出2个单一点坝。综合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预测以及对子井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定量模式,以单井上识别的泥质侧积层作为依据,点坝内部定量模式及动态监测结果作为指导,进行模式拟合,达到系统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采用在点坝砂体中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开采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86.
为研究矩形巷道在不同开挖卸荷速率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和声发射特性,使用水泥砂浆矩形巷道围岩试件进行快、慢速开挖卸荷试验,得到顶板、隅角、帮部围岩的应变特征和声发射(AE)撞击计数、能量、频谱的演化特点。试验结果表明:(1)快速卸荷,应变释放率高,卸荷后变形不稳定;而慢速卸荷,围岩应力充分调整,有利于应变的充分释放,卸荷后变形相对稳定。(2)矩形巷道的快、慢速卸荷,均以顶板和帮部围岩的径向受拉、隅角围岩的切向受压变形为主;随围岩深度增加,卸荷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3)两种卸荷速率的AE撞击计数和能量演化特征与应变特性形成良好对应,揭示了围岩内部裂隙与损伤随开挖卸荷的发展过程;峰值频率区段变宽和高幅值信号的峰值频率在某一频段增多的现象可看作围岩发生主破裂的前兆信息。(4)快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产生大块剥落现象;而慢速卸荷,顶板和帮部周边每隔一段距离产生垂直于隅角的贯通裂缝,碎胀现象明显但未脱落;两者的隅角围岩破坏程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387.
在酸雨的作用下,大佛砂岩的风化剥蚀作用更加强烈,为定量研究酸雨对乐山大佛基岩的影响,搜集了乐山大佛基岩和乐山酸雨成分资料,进行了模拟酸雨试验。研究表明,乐山大佛原本新鲜的基岩,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由外到内形成了粉末层—硬壳层—风化层—新鲜基岩层的表层层次结构。这种层次模式是由岩石表面逐渐向岩石内部发展的。乐山大佛基岩,在最近30a酸雨的作用下,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平均速率在(0.2g/h·m2)左右,被剥蚀厚度约2cm,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88.
贵州织金煤矿区龙潭组岩石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述平  谭西德等 《湖南地质》2001,20(4):247-249,255
织金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主要可采煤6层。煤系地层以含玄武岩屑、海绿石为特征的5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水平、沙纹、波状层理发育,煤系中稳定的灰岩、硅铁质灰岩标志层较多,有利于煤层的划分与对比,并产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及碎块。属海、陆交替环境下的标型海陆交互相沉积。  相似文献   
389.
茂名新旧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茂名新、旧气象站2002年1~8月的对比观测资料,对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1~8月的月平均资料和1、4、7月逐日平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站的平均气温、平均气压比旧站偏低,平均相对湿度偏高,降水总量持平但各月差值不一,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站的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等气象探测环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90.
Based on the high-accuracy data obtained from the GPS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1992, 1995 and 1996, the isochronous active units with different kinematic property inside the North China area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4 active units and 1 transition zone with distinct differential movement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y are Ordos-Yinshan unit, Yanshan unit, Shanxi-Hebei-Shandong (Jin-Ji-Lu) unit, Jiaodong-Liaoning-Shandong (Jiao-Liao-Lu) unit and Yanshan-Hebei (Yan-Ji) transition zone. The relative movements among the neighboring units in this period have been given. 1 The compressive movement between Ordos-Yinshan unit and Yanshan unit is not obvious with an amount of 0.4±1.3 mm/a. 2 Jin-Ji-Lu unit moves E40°S off the Ordos-Yinshan unit and the magnitude is 4.4±1.0 mm/a. 3 Relative to the Yan-Ji transition zone of differential movement, Yanshan unit shifts W38°N with a value of 2.4±1.3 mm/a and Jin-Ji-Lu unit moves eastward 35° by south with an amount of 2.3±0.9 mm/a. 4 Jin-Ji-Lu unit has a tensional left-lateral movement of 4.7±1.4 mm/a in the direction of E37°S relative to Yanshan unit. 5 Some area near Tanlu bel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Jin-Ji-Lu block has a southward movement 14° by west with a magnitude of 1.5±1.1 mm/a off the Jin-Ji-Lu unit. 6 Relative to Jin-Ji-Lu unit, Jiao-Liao-Lu unit has a trend of clockwise movement with a tensional right-lateral motion at the north end which neighbors Yanshan unit and a compressive motion at the south en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errors given in the paper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divergence among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sites in the unit, rather than the value calculated from the displacement error of the sites. Th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Shanxi tectonic zone and Yan-Ji transition zone are the major tectonic active zones to show the frame and magnitude of interior relative movement in North China area, and others are the secondary tectonic active zones; 2 The complet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area is not homogeneous nor successive; 3 The kinetic model of North China area might be "mantle dragging plus boundary coupling". Foundation item: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ject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of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G1998040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