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陇东黄土高原北部全新世野火历史的木炭屑记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保存的木炭屑记录了野火和自然景观演变的过程,本研究通过野外考察采样和磁化率、TOC、木炭屑的实验分析探索陇东黄土高原北部地区全新世野火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11500aB.P.之前末次冰期,气候干旱,在半荒漠草原植被条件下,自然野火频繁发生;全新世早期(11500~8500aB.P.)野火发生频率大大降低;8500~3100aB.P.为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气候相对比较湿润,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强烈,呈现森林草原景观,野火发生几率明显下降,但在古土壤形成早期,木炭屑峰值反映有野火频繁发生,这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早期老官台文化(8000~7000aB.P.)时期人类用火及其放火烧荒开垦农田等活动的结果;全新世晚期气候向干旱化发展,具有游牧性质的寺洼文化(3250~2650aB.P.)出现在陇东北部黄土高原地区,有一定野火活动。1500aB.P.以后,木炭屑浓度大幅度减少,反映野火很少发生,可能由于本地区半农半牧土地利用方式已经确立,人工-自然复合生态景观形成。  相似文献   
292.
为研究青藏高原块体和鄂尔多斯地块间的相互作用和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布设了1000km长的玛沁-兰州-靖边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本文只介绍由人工地震观测资料所得到的初步结果.地壳分层性明显,以C界面为界,总体上可分为上、下地壳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一些次一级的界面;横向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北至西南地壳逐渐变厚,地壳厚度的变化主要由下地壳厚度的变化所引起;地壳平均速度,总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其中在泽库以西和海原地区的速度值明显偏低;在泽库以西存在多个壳内低速层,在海原附近存在一个低速层;壳内反射界面,沿测线由东北至西南逐步增多;从地震反射波形来看,在海原地区Pc波非常强,且延续时间长;另外,在海原地区和泽库以西地区Pm波的复杂性系数很大,远远大于其他地段的值.以上结果表明,泽库以西地区和海原地区地壳-上地幔存在着明显结构异常,反映了巴颜喀拉地块和柴达木地块、祁连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93.
岩溶区土洞地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地下水产生的潜蚀作用和崩解作用,对地基中土洞发育乃至破坏失稳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弹性理论及相关分析,可以获得地基中土洞周边土体的应力状态,再利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对其进行安全稳定性判别.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发现地下水位变化将导致土洞周边土体应力状态发生明显改变,并有可能导致土洞地基破坏失稳.  相似文献   
294.
贵州西南部灰家堡金矿田位于国家级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北部,探明金资源量370 t,近东西向灰家堡背斜为矿田控矿构造,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背斜轴线300■1 000 m范围,埋深0■1 400 m,是理论找矿的典型范例。为燕山期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弱信息指示了深部隐伏矿存在的可能,地球物理判别了深部构造形态,为深部工程验证提供间接依据;矿田内局部地段矿体未圈边、深部断裂发现厚大矿体;根据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深部找矿预测,仍有较好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95.
金玮  代飞  任志高  谭宝德 《地质科学》2009,44(1):268-280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边界分别为班公错一怒江缝合带与拉竹龙一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8×104km2,可进一步分为羌北坳陷、中央隆起带和羌南坳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双湖托纳木地区地处羌北坳陷南部,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垂向上由3个沉积旋回组合构成,总体显示为一个向上变粗的充填序列.雪山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其中雪山组一段为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二段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沉积,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和分流河道沉积;三段为冲积扇相沉积,包括扇端和扇中沉积.雪山组沉积的物源来自西南部的中央隆起带.  相似文献   
296.
目的 基于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使用频率-相速度变化率曲线,分析了瑞雷波多模频散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在0°~90°范围内,方位角为45°时,频散方位各向异性程度最大;整体上,高模频散的方位各向异性度大于基模。  相似文献   
297.
含流体孔隙介质中面波的传播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单相介质中地震波理论的高频面波法已广泛应用于求取浅地表S波的速度.然而水文地质条件表明, 普遍的浅地表地球介质富含孔隙.孔隙中充填的流体会显著地影响面波在浅地表的传播, 进而造成频散和衰减的变化.本文研究了地震勘探频段内针对含流体孔隙介质边界条件的面波的传播特性.孔隙流体在自由表面存在完全疏通、完全闭合以及部分疏通的情况.孔隙单一流体饱和时, 任何流体边界条件下存在R1模式波, 与弹性介质中的 Rayleigh 波类似, 相速度稍小于S波并在地震记录中显示强振幅.由于介质的内在衰减, R1在均匀半空间中也存在频散, 相速度和衰减在不同流体边界下存在差异.Biot 固流耦合系数(孔隙流体黏滞度与骨架渗透率之比)控制频散的特征频率, 高耦合系数会在地震勘探频带内明显消除这种差异.介质的迂曲度等其他物性参数对不同流体边界下的R1波的影响也有不同的敏感度.完全闭合和部分疏通流体边界下存在R2模式波, 相速度略低于慢P波.在多数条件下, 如慢P波在时频响应中难以观察到.但是在耦合系数较低时会显现, 一定条件下甚至会以非物理波形式接收R1波的辐射, 显示强振幅.浅表风化层低速带存在, 震源激发时的运动会显著影响面波的传播.对于接收点径向运动会造成面波的 Doppler 频移, 横向运动会造成面波的时频畸变.孔隙存在多相流体时, 中观尺度下不均匀斑块饱和能很好地解释体波在地震频带内的衰减.快P波受到斑块饱和显著影响, R1波与快P波有更明显关联, 与完全饱和模型中不同, 也更易于等效模型建立.频散特征频率受孔隙空间不同流体成分比例变化的控制, 为面波方法探测浅地表流体分布与迁移提供可能性.通常情况孔隙介质频散特征频率较高, 标准线性黏弹性固体可以在相对低频的地震勘探频带内等效表征孔隙介质中R1波的传播特征, 特别在时域, 可在面波成像反演建模中应用.  相似文献   
298.
逻辑回归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四大高发区之一,进行该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能够为决策者在灾害管理和设施建设规划方面提供帮助,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边坡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在野外调查及前人研究基础上,选择控制该区域滑坡发育的19个要素作为影响因子; 经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检验得到该区域对滑坡形成贡献最大的6个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岩性、断裂距离和人口密度; 分别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LR)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对该区域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 最后,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两模型各能将38.76%、14.48%、9.40%、11.28%、26.07%和13.49%、21.61%、8.17%、26.70%、30.04%的边坡单元分别预测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度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 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有效地进行该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并且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能力、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9.
为验证导航模型在GPS信号更新频率较低的情况下的导航能力,给出了GPS/INS组合导航滤波模型。载体运动过程中,分别使信号中断5s、10s、15s。通过实验得出,GPS信号中断时间过长(10s以上),GPS信号恢复后,Kalman滤波器会产生发散现象。引入支持向量机,提出利用SVM内插GPS信号提高信息更新频率消除组合导航滤波器的发散。结果表明,GPS信号中断时间过长导致组合导航系统滤波发散的情况下,通过SVM内插GPS数据提高GPS更新频率,可以有效地抑制滤波发散,提高导航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0.
目前对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所用的方法主要有P波初动极性法、振幅比法及波形反演方法。前两种方法只利用了波形中很少量的信息,且对于稀疏台阵效果较差,而传统的波形反演法也仅利用了波形的部分信息,且对于震级、数据资料等有一定的要求。为克服上述传统方法中的局限并进一步提高震源机制解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综合利用上述各种信息的全波形匹配方法来反演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提高反演解的可靠性。为了检验所使用的全波形匹配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的可靠性,我们首先进行了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全波形匹配方法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利用新的全波形匹配方法计算了2019年4月北京发生的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活动断裂进行分析。将新的全波形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应用于首都圈地区2015年以来的22个地震(2.2≤M≤4.3),并对22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