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高温燃烧法测定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7年5月在莱州湾,1997年7月在东海,1997年11月在胶州湾采集了海水样品,高温燃烧法测定了这些水样中的溶解有机碳浓度,了系统空白和标准曲线的选择对高温燃烧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并与紫外/硫酸钾法的测定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2.
于2018年7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中的海洋化学参数进行了3个连续站和5个大面站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区水体层化和潮汐作用对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区PN浓度为0.75~27.42 μmol/L,平均值为5.39 μmol/L; PP 浓度为(0.07~2.05)μmol/L,平均值为0.37 μmol/L。PN和PP与悬浮颗粒物(TSP)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同源性。层化现象和潮汐作用对二者的运移有很大影响,层化导致颗粒氮磷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移产生明显差异,其垂直分布出现明显分层现象。潮汐是该海区PP、PN水平输送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在潮汐作用下,长江冲淡水的运移及底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对水体中颗粒氮磷的周期性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上升流区底层及中层PN和PP受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周期性变化。相关工作对分析河口海域化学成分的分布和水动力作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海洋微塑料来源、分布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大洋和近海海域。作为新兴的污染物,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威胁巨大。微塑料可以直接或间接被海洋动物摄入,导致其生长减缓或停滞、繁殖被抑制、寿命减短、进食量降低、耗氧量以及酶活性改变。微塑料与海洋浮游植物相互作用会对其生长、光合作用、氧化应激能力等产生影响。然而,微塑料对海洋浮游植物的致毒机理尚未完全明朗,还需更多的相关研究以探明其毒性效应机制。为保护海洋环境安全,更好的治理微塑料污染问题,有必要加强微塑料的相关研究,同时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法规来监管塑料及微塑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