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富营养化等海洋污染现象日益加重,我国近海每年都会暴发浒苔绿潮和微藻赤潮现象。本文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状态不同含量的浒苔(Ulva prolifera),即浒苔新鲜藻体、浒苔培养液和浒苔干粉末与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共培养时产生的竞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浒苔新鲜藻体、浒苔培养液和浒苔干粉末在初始质量含量大于1 g/L的条件下都会对东海原甲藻产生抑制作用,浒苔干粉末的抑制强度远远超过浒苔培养滤液和浒苔新鲜藻体。在二者共培养时,出现了“低促高抑”的现象,即浒苔含量较低时会促进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而高含量的浒苔则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浒苔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浒苔对东海原甲藻的这种抑制作用,一方面可能来自于营养物质的竞争和消耗,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浒苔释放的化感物质对东海原甲藻产生的影响。利用浒苔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可为东海原甲藻赤潮的生物防治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2.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利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细胞大小、细胞膜完整性、酯酶活性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nutum)滤液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为期6 d生物培养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表现出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检测显示,其能刺激细胞体积的增大,导致部分藻体细胞膜受损,酯酶活性在短时间内增强,随后受到显著抑制。而提取物对盐藻的生长抑制并不明显,盐藻细胞体积没有受到影响,细胞膜保持了高度完整,酯酶活性在第6天时才受到抑制作用。以上分析表明,东海原甲藻对三角褐指藻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更加敏感,特殊的细胞内部结构特征有利于化感物质进入东海原甲藻的体内,直接导致藻细胞的死亡。化感物质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响应中,酯酶活性指标具有更好的敏感性,是在环境压力下生物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急方式。  相似文献   
23.
锌是海洋微藻生长必需的金属元素,低浓度时可促进微藻的生长,而在高浓度时则表现为抑制其生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中锌有富集增加的趋势,从而会对海洋微藻的生长产生影响。本论文探究了锌离子以及纳米氧化锌对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的影响,特别是对藻源氨基酸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米金属颗粒会通过释放离子的形式抑制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中肋骨条藻比新月菱形藻对锌的响应更敏感。锌离子和纳米氧化锌可通过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来减少氨基酸的释放量和改变藻源氨基酸的种类,从而可能会对海洋氮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4.
海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以溶解形式存在的,溶解有机碳(DOC)在全球碳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化学海洋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ugimura和Suzuki1988年用高温催化氧化法(HTCO)测定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DOC)得到的测定数据比过去传统方法的高2~4倍,这一结果在海洋学界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然而在1991年国际DOC测定互校工作后,Suzuki修订了他早期的工作。近几年来,通过对DOC测定方法的重新评价,结果发现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和传统的湿氧化法测得的DOC数据相似,但下面…  相似文献   
25.
青岛邻近海域海水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8月、12月和2007年4月、10月对青岛邻近海域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区DOC的浓度范围为1.23-3.15 mg/L,年平均值为1.70 mg/L,POC的浓度范围为0.09-1.04 mg/L,年平均值为0.28 m...  相似文献   
26.
海水中胶体有机碳研究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7.
于1998 年5 月~6 月在温度18 ±1℃下培养甲藻,以紫外/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培养过程中藻液的溶解有机碳(DOC) 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在甲藻的指数生长期,DOC浓度和甲藻干重呈线性关系。营养盐限制实验表明,海水中没有添加磷酸盐时,甲藻的干重增长得极其缓慢,DOC 为负增长。磷酸盐浓度越高,干重增长越快,DOC在培养时间内的累积量及平均增长速率也越快。当磷酸盐浓度为10μmol/L时,藻细胞释放的DOC占光合作用碳合成总量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28.
测定了1997 年7 月份琉球群岛邻近海域的溶解有机碳(DOC) ,发现DOC的最高浓度存在于表层水中,为163μmol/L,底层水DOC的平均浓度为50μmol/L左右,最低为39μmol/L,且浓度相对保持恒定。黑潮北端DOC的浓度要高于南端,研究认为东海是DOC的一个源。  相似文献   
29.
本文主要探究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之间的他感作用。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添加比例为10%、40%、60%、90%、100%的三角褐指藻无藻细胞滤液的培养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同比例的东海原甲藻无藻细胞滤液培养基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三角褐指藻滤液对东海原甲藻(P.donghaiense)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抑制其生长,因此,不同浓度的三角褐指藻藻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表现出两种相反的他感作用效果;而东海原甲藻滤液对三角褐指藻(P.tricornutum)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说明东海原甲藻并未对三角褐指藻表现出他感作用。  相似文献   
30.
山东南部近海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东近海3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均较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及湾口和北部海域,总氮浓度范围为0.31~0.75mg/g,平均值为0.52mg/g,总磷浓度范围为0.18~0.32mg/g,平均值为0.24mg/g,总有机碳浓度范围为0.17%~0.49%,平均值为0.33%。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和总有机碳的相关性较好,总有机碳和总氮比值(TOC/TN)略高于Redfield比值,表明这两种生源要素的来源可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