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家玮  鲍征宇 《地质通报》2007,26(12):1564-1568
对量热学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介绍,并就近年来利用量热法进行各种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概述。根据将微量热新技术引入到地质、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矿物溶解的阶段性成果,展望了地球化学反应热动力学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2.
大冶大港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是长汀中下游重要的金属矿山之一,近年来矿山周边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测试分析了大港河20件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运用平均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元素之间的共生组合规律,评价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并分析了其可能来源,得到以下基本认识:(1...  相似文献   
43.
基于页岩孔隙系统的特殊性,讨论了FESEM QEMSCAN 、FIB FESEM、NANO CT、氮气吸附法、小角中子散射等几种页岩孔隙系统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指出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与之结合的能谱和矿物定量评价系统(FESEM QEMSCAN)是研究页岩纳米级孔隙类型、大小、形态以及矿物分布的基础手段;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微纳米CT可刻画页岩孔隙系统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利用获得的三维数据体进行数值模拟,可进一步计算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氮气吸附法可对小于100 nm的极微孔隙的孔径、形态进行求算;小角中子散射则可利用孔隙中存在的气体分子,获得孔隙系统连通性等重要参数。最后从页岩岩石组构的角度,探讨了页岩孔隙控制因素,指出有机质含量与成熟度,黏土矿物类型、含量,碎屑颗粒的含量以及成岩强度是影响页岩孔隙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了海口市和三亚市椰树树皮和树叶中Cd、Co、Cu、Cr、Ni、Pb、Zn、V、Ti的质量分数,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椰树树皮较树叶更易积累重金属元素.对比两个城市椰树树皮、树叶中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除三亚市椰树树皮中Cr、Ni的平均质量分数略高于海口市外,椰树树皮、树叶中其他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为海口市大于三亚市.分析不同功能区椰树树皮和树叶中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见,工业区中Co、Cr、Ni、Ti、V的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反映了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干道附近w(Pb)较高,与车辆交通等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对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及生物吸收系数的分析表明,椰树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程度是有限的,其吸收程度与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高低并不一致,因此,其吸收程度除受土壤类型影响外,还受生物吸收能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45.
典型稀土矿区周边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类型稀土矿区周边土壤中稀土元素(REE)的含量与形态特征,可为矿区周边污染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科学建议。本文采用欧盟BCR顺序提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的方法,对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尾矿区和江西赣南稀土矿区周边6个土壤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进行了含量及形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约为264~15955μg/g,明显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186μg/g),白云鄂博尾矿区周边土壤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富集,占总含量的64.0%~89.4%,生物有效性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赣南矿区周边土壤富集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占总含量的70%以上,易发生迁移转化及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与pH值有显著相关性,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稀土元素的弱酸提取态含量不断升高,残渣态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46.
拟根据2012-2013年青藏高原地区班公错、达则错不同深度水温的连续监测数据还原湖泊动态变化过程。不同时期水温数据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横向上,两湖水温日变化不明显,变幅在1℃以内;水温随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均在8月水温达到最大值,5m深度处季节性水温差可达17℃。(2)在纵向上,班公错在夏季存在明显分层,分层深度在20m左右,属于双季对流湖;达则错在16m深度处具明显分层,属于不完全混合湖。通过分形理论对2012-2013年水温时间序列进行了R/S分析,发现两湖在水温结构格局上均存在长程正相关,与湖泊分层的结果吻合,且班公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47.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碳酸盐岩中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威远、资阳地区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研究,提出有机包裹体多分布于储层孔洞缝中所充填的三期矿物中,研究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是溶蚀孔洞和裂缝。并根据不同期次充填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及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热演化程度、油气运移期次、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三次主要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其各自演化的程度及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皆不同。  相似文献   
48.
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姚志刚  鲍征宇  高璞 《地球化学》2006,35(6):629-638
对洞庭湖沉积物样进行了Cu、Pb、Zn、Cd、Cr、Ni、As和Hg等8种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Cd和Hg,其次是Pb、Zn、As和Cu;Cd平均含量达到2.7mg/kg,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0mg/kg)的近3倍;Cu、Pb、Zn、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51.3mg/kg、52.8mg/kg、140mg/kg、22.5mg/kg和0.22mg/kg,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认为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湖区是东洞庭湖的鹿角至城陵矶湖区(段),污染物可能主要来源于湘江流域;各子湖区(段)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是:东洞庭湖>大通湖>横岭湖>万子湖>西洞庭湖>采桑湖.入湖各河口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历史资料的对比表明,8种重金属含量均有较高程度的富集,反映近年来洞庭湖流域内重金属污染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9.
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系统研究湖北秭归地区灯影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成因,并分析了可能的白云岩化模式。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秭归地区白云岩未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形成于气候干旱、海水咸度较大且氧化的沉积环境中;Sr含量特征显示白云岩发生了较为彻底的白云岩化,其成岩环境为温度较高的埋藏环境,成岩过程中未受到淋滤作用的影响;秭归地区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海水。结合蒸发白云岩(萨布哈)及埋藏白云岩化模式解释了秭归地区泥微晶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0.
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分析的方法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球化学场可定义为地球化学变量在各种尺度的区域上的分布,地球化学场是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的对象和空间载体。成矿作用及其他各类地球化学过程都可理解为地球化学场空间结构随时间的演化,即地球化学场的时-空结构。本文把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分析厘定为一维时-空序列的分析,二维场空间结构分析,三维场空间结构分析和数值矿床模型,时-空结构的动力学分析等4部分内容,并讨论了各自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