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高εNd值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阿拉套山广泛出露的华力西期花岗岩类的一般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可与我国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出露的花岗岩相类比,但其εNd(t)高,为+2.2-+3.2,其中一部分花岗岩的87Sr/86Sr(t)也高,可达0.715.这可能是壳幔物质AFC式混合的结果,也可能是准噶尔地块及其两缘特殊地质环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42.
亳县(LL4)球粒陨石中,全岩的难熔亲铁元素相对于难熔亲石元素贫化。贫化过程发生于陨石物质凝聚的早期阶段。球粒和基质中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难熔亲石元素被高温凝聚硅酸盐捕获,而Ni、Co和Au主要进入金属相。  相似文献   
43.
安徽沿江地区铜矿床的物质来源:Pb同位素组成的制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江峰  喻钢 《安徽地质》2003,13(1):27-33
安徽沿江地区火成岩和沉积岩的Pb同位素组成显著不同。火成岩的^206Pb/^204Pb=17.51~18.85;^207Pb/^204Pb=15.24~15.69;^248Pb/^204Pb=37.28~38.84。沉积岩的^206Pb/^204Pb=18.35~20.37;^207Pb/^204Pb=15.47~17.26;^204Pb/^204Pb=38.38~41.65。据此结果,对铜陵铜官山-狮子山-新桥、安庆月山和贵池铜山3个地区的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典型夕卡岩矿床(如铜官山、金口岭、代家冲和月山等)的Pb(因而推论其它成矿金属)来源泉于相火成岩,但有些矿床(如铜官山)边部的胶状黄铁矿和晚期矿脉则有沉积Pb贡献,而层状矿床(如马山、冬瓜山、新桥和铜山等)则明显有沉积Pb加入。  相似文献   
44.
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年龄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玉龙  陈江峰 《地学前缘》2003,10(2):394-394
微区定年可以提供详细的年代学信息 ,厘定多阶段地质事件 ,从而认识复杂地质事件的演化。在最近 10年 ,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微区定年方法———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年龄方法 ,在造山带的年代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功。(1)原理。除了一般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以外 ,假设独居石中所有的铅都是由U、Th衰变而来 ,普通铅含量可以忽略不计 ,则其铅的含量即是时间和U、Th含量的函数。电子探针独居石化学年龄计算公式如下 :w(PbO)M(PbO) =w(ThO2 )M(ThO2 ) [exp(λ2 t) - 1]+w(UO2 )M(UO2 )exp(λ5t) +137.88exp(λ8t)138.…  相似文献   
45.
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区域地质填因基础上研究了大别地区燕山期岩浆岩,重新划分了该区燕山期岩浆作用期次,发现大别地区在燕山期存在一个完整的造山岩浆旋回。首次提出本区燕山晚期岩浆岩为双峰式组合,与燕山早期岩浆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组合一起构成一个从挤压到伸展的造山岩浆旋回,成为燕山期造山的重要佐证。岩浆岩成因特点揭示出本区的岩石圈结构在燕山期存在一个从双倍陆壳到正常陆壳的过程,深部地质过程则是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的继续。  相似文献   
46.
河南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编了河南及邻区1965-2000年共52次ML≥3.5地震的震源机制。分析表明:震源机制两组节面的走向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P轴多为北东江向;T轴大都为北北西向;地震断层主要为走滑类型,菏泽5.9级地震前P轴方向呈现出由紊乱到趋向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47.
分步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大别山超高压岩流体包裹体成分 (不计入水 )主要是CO2 ,其次为CO及少量的N2 和CH4;变质高峰期流体CO2 碳同位素值 ( - 2 5‰~- 30‰ )与地幔流体相差较大 ,说明其是原岩自身含碳物质在高温高压之下演化的结果 ,反映了超高压变质岩石虽然可能俯冲到地幔深度 ,但并未受到地幔流体的大规模作用 ,岩石中的流体系统是活动有限的、较为封闭的体系 .这可能与地壳岩石快速插入地幔、并又迅速折返至地表的动力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8.
分步淋洗方法研究碧溪岭榴辉岩Pb同位素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前人对碧溪岭榴辉岩的形成及变质历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对超高压变质前后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变化涉及较少。通过分步淋洗方法对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的Pb同位素研究发现,不同淋洗步骤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但对不同的石榴石样品以及同一样品用不同的淋洗流程,得到的淋洗规律以及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基本一致。不同淋洗步骤的Pb同位素组成构成等时线,给出表面年龄为30亿年左右,与前人报道的碧溪岭地区榴辉岩原岩形成及超高压变质的年龄数据有明显差异。结合前人研究可以判断,这些年龄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属于假等时线。但分步淋洗结果能反映碧溪岭榴辉岩中Pb同位素的来源可能由地幔组分和上地壳组分混合而成,地幔组分的Pb反映了碧溪岭榴辉岩的原岩是地幔成因的,上地壳组分的Pb表明在榴辉岩快速折返过程中,受到具有上地壳Pb同位素组成的含水流体交代  相似文献   
49.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的年代学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中广泛分布经历不同程度变质的变质岩,这些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变质年龄的研究对反演大别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大别造山带中不同构造带中变质岩的锆石U-Pb年龄结果,给出初步的变质岩的年代学格局。  相似文献   
50.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以及地球化学性质置换, 而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也表现出类似的过程,对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置换时的时空关系。庐枞火山岩出露于扬子地块东部,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研究了双庙组基性火山岩,这些岩石富集Rb,K,Sr,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 = 0.7060~0.7063,εNd(t )=-3.9~-6.2,(206Pb/204Pb)i=17.788~18.125,(207Pb/204Pb)i= 15.511~15.546,(208Pb/204Pb)i =37.735~38.184。在喷出地表过程中,火山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 其地幔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特征,表明火山岩源区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庐枞火山岩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该地区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