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篇 |
大气科学 | 38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74篇 |
海洋学 | 7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桂阳县大坊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坊矿区是一个含金银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表矿化微弱,未见矿体露头。1965年我局物探队在该区开展物化探普查,发现较强的物、化异常。分析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与相邻的黄沙坪、宝山两矿区相似,具有一定找矿前景,1966年我队到此进行物化异常验证,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初步查明铅、锌及伴生的金分别均达到中型矿床规模,伴生的银达大型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22.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解析:从图l可看出①是山顶,②为山坡,③④是山脊,⑤为山谷。 相似文献
23.
24.
古石背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发现了一些矿化点和铀异常,前人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化点的周围和浅部,对研究区整体成矿环境的评价和深部成矿条件的认识不足。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氡、地面伽马能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的工作方法,通过综合物探测量对研究区铀成矿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土壤氡、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工作,圈定了铀矿异常位于地表的大致位置,通过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查明了控矿断裂古石背断裂和控矿岩层石帽山群的发育特征,推断解释结果得到了钻探验证,为该类型的铀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 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4期岩浆活动, 分别为晚侏罗世(~155 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 Ma)、早白垩世末期(~109 Ma)以及晚白垩世早期(~100 Ma之后).结合构造变形的切割关系和岩浆岩年代学, 长乐-南澳剪切带左旋韧性走滑形成于130~120 Ma, 而右旋脆性剪切形成于120~100 Ma之间.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角度变化导致福建沿海地区发育晚中生代造山带.造山作用开始于早白垩世之初, 结束于早白垩世末期, 以大规模NW-SE向伸展构造发育为标志, 其从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发生于~120 Ma. 相似文献
26.
基于MODIS资料的贵州植被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6年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遥感观测的植被叶面积指数月平均资料以及相应时段的月平均气温、降水的观测资料对贵州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2000~2006年植被分布受水热条件控制表现出对气候因子不同的响应关系,其中对降水的响应关系比气温明显,特别是冬季和春季,而植被在夏季和秋季的分布主要受气温的制约,与降水的关系并不明显.从季节和年际尺度的时间变化角度而言,植被对气温的响应比对降水明显,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73(分别通过99.9%和95%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27.
SY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下砂)储层类型复杂,各井中均见到砂层,但该砂层储集体有的为高孔隙而有的则致密,在区域平面上表现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对该段储层预测方法及种类也有较多,但常规叠后反演很难对其进行区分和识别。利用叠前AVO技术,建立储层段的AVO正演模型并采用相应的工作流程,然后利用P-G交汇法对砂岩储层进行解释,发现含气储层与非含气储层的P-G交汇特征不同,砂岩储层含气后则具有交汇趋势线角度增大及远离背境趋势线的特征;而砂岩非储层则相反;其次储层段的P-G交汇点所分布的象限也不相同。通过这些特征,对全区现有钻遇该储层段的钻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和钻井气测情况相吻合,取得了如期效果。 相似文献
28.
基于模糊理论、统计分析等数学理论,提出一种定量的综合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基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综合国力评判集;其次,根据所选取的主成分及其贡献值建立评判对象因素集,并计算综合国力评判因素权向量;最后,利用综合国力评判集、评判因素权向量及评判对象因素集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13个主要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9.
淮北地区一次连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7-10日发生在淮北大面积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发生机制及成因.本次大面积连续性暴雨的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旺盛的水汽在冷空气促发下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中低层有很强的切变和暖湿平流,从而不断生成中尺度对流云团.此次移动性暴雨过程的前期由不断向东移动发展的MCS造成,后期降水则由低涡切变线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引起.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副高西伸至淮河以南地区,冷暖空气在淮北地区交汇,且切变线稳定少动,是此次连续性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一、过程概况1987年6月10至13日,武威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大一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特大暴雨中心在金昌市和该市以北下四分、双湾、民勤县昌宁乡、永昌县局部地方。金昌市过程总降水量达159.4毫米(金川公司环保监测站记录),11日雨量为129.5毫米,过程景大雨强出现时的6小时(10日20时—11日02时)雨量达108毫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