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8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数据中提取隐含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由于数据挖掘具有出色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和自组织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在复杂储层的测井解释中发挥作用。本文用数据挖掘方法识别复杂储层的岩性。将岩性识别作为一种分类任务建立数据挖掘流程,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和建立模型等步骤。本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从测井曲线中提取信息;然后使用分支定界算法寻找最佳的特征子集,并消除冗余信息;最后采用C5.0决策树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的测井曲线。模型和实际测井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在复杂油藏的研究中数据挖掘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2.
南美西北部典型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盆地处于造山弧的位置不同,将南美西北部盆地群分为弧前盆地、弧内盆地和弧后盆地三类。同一动力学背景下在不同构造部位形成了三类盆地不同的构造特征。弧前盆地具有地垒-地堑式裂陷盆地特点,发育断块油气藏,是安第斯俯冲增生带之上的近东西向张性盆地;弧内盆地位于强烈挤压隆升的造山带之内,是造山带内局部变形相对较弱的地区,发育叠瓦逆冲断层、双重构造和冲起构造;弧后盆地以逆断层反转构造和低幅度背斜构造为主,断裂系统具有走滑性质,是斜向弱挤压环境下的产物,构造平面上具东西向分带的特点,圈闭类型主要是低幅度背斜和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33.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电现象是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因油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及动电理论,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陆相非均质复杂构造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压力异常、地层水淡化及多相流动是动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流动电流的形成不仅使老区新钻井的自然电位曲线发生畸变,表现为平直及正异常现象,还导致水淹层的电阻率升高,严重干扰已动用层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4.
奥连特盆地是一个位于南美安第斯山前的弧后前陆盆地,盆地东部斜坡带发育大量低幅度构造,并与油气有密切关系。为明确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低幅度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其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了低幅度构造的发育特征,针对性地开展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低幅度构造主要与逆断层、反转断层和走滑断层相伴生,一般位于断层上盘,控制其发育的动力学机制主要是断层的正反转作用和走滑作用,而且先存正断层向深部变缓,有利于断层后期的反转以及低幅度构造的发育。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综合利用测井、录井、钻井等多种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引起争议的“杂色泥岩”的古生物群化石组合特征,粘土矿物特征,岩性、电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孢粉组合的时代对比和粘土矿物分析,证明了“杂色泥岩”是一个区域风化壳,确定了白垩系与侏罗系的界线以及“杂色泥岩”的原始沉积时代,并且通过岩性、电性特征对该风化壳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风化壳平面上具有分带结构,垂向上具有分段结构,各段的测井响应特征明显;“杂色泥岩”的原始沉积属于侏罗系西山窑组,石南地区普遍缺失头屯河组;“杂色泥岩”上覆的白垩系清水河组为超覆,下伏的侏罗系西山窑组被削截。据此,对该地区白垩系与侏罗系(K/J)、侏罗系头屯河组与西山窑组(J2t/J2z)地层界线进行了重新划分,建立了新的分层方案。  相似文献   
36.
混沌控制反演系统构造及算法逻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适用于非线性反演的混沌控制反演系统构造方法及求解控制矩阵的算法逻辑设计。该方法在迭代反演控制参数和迭代反演输出结果之间建立耦合关系,通过时时修改控制参数保证迭代稳定收敛到预期的解空间。在求解过程中,应用数据结构方法分析了混沌控制理论中计算控制矩阵的数据结构,采用树形结构表述出控制矩阵计算过程中下标的取值逻辑,利用可以复读栈中元素的中序遍历来遍历每一棵树,寻找各元素的组合序列,给出的数值算例说明了混沌控制反演方法及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决数据挖掘算法的高效性、工具智能性与所获取知识无效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使所获取知识能有效地解决地层评价领域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数据挖掘方法。结合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技术,阐述了任务驱动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分为建立数据仓库、数据预处理、选择特征子集、形成模型、模型评估、模型修正和模型发布等7个部分,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直到构建能有效解决目标任务的预测模型为止。并以低阻油层的识别为例,详述整个分析处理过程,结合决策树形成的白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构建的黑盒模型综合识别目标区的低阻油层,获得了准确率大于90%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南美洲28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了南美洲的油气地质特征:①发育两个时代、
两种类型的烃源岩;②储层类型单一,油气集中赋存在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两个层系中;③发育4种成藏模式,即西缘前陆盆
地发育陡坡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和缓坡长距离侧向运移成藏模式、东缘被动陆缘盆地发育盐上“断层+盐刺穿”运移成藏模
式和盐下“烃源岩内浊积砂体+潜山”运移成藏模式;④油气分布平面上呈两带展布、两中心富集的规律。同时,以成藏组合为基础
评价单元完成了南美地区资源评价。预测南美洲待发现可采资源量约为214065MMBOE。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缘海上被动陆缘盆地
群和西缘陆上前陆盆地群两个领域。东委内瑞拉盆地、马拉开波盆地、桑托斯盆地和坎波斯盆地是预测资源量较大的4个盆地。   相似文献   
39.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深层火山岩气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炭系火山岩的低渗透气藏具有的埋藏深、成因复杂、类型多、分布广、三孔隙度曲线响应特征不明显等特点,并且主要的四种火山岩气藏: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密度和纵波时差测井值差别较大,因此使基于三孔隙度测井资料的一系列识别气层的有效方法在该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气层的识别中无明显效果.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的角度出发,在进一步丰富岩心、测井和试油资料的前提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获取核心参数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决策树提取预测火山岩气层的模型.该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用数学分析方法遍历寻找对识别火山岩气层有用的信息,而不仅仅依靠三孔隙度和电阻率曲线,并且消除了岩性的影响,因此获得了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40.
不同驱替方式下岩石电阻率与饱和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高含水期老区调整井饱和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模拟油田开发过程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水驱油方式下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与油驱水不同,水驱油方式下电阻增大率与含水饱和度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的关系不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出明显的与高、低含水饱和度区间相关的两段式;岩石的润湿特征不同,两段式拐点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Swp不同,水驱方式下所能达到的最终采收率也不同。水驱油方式下的I-Sw曲线特征表明,用勘探阶段及开发初期油驱水实验得到的饱和度公式对开发中后期的饱和度进行评价不太合适,尤其是在高含水期,电阻率对高含水饱和度反映能力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这一阶段水淹层的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