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68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变质核杂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显  谢国刚 《江西地质》1996,10(2):149-159
变质核杂岩理论产生于北美科迪勒拉的盆岭省,20多年来,已经发展成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本文总结了典型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形成模式,最后,对比了华南地区与北美科迪勒拉盆岭省地壳结构和构造特征的相似性,认为华南地区中一新生代存在形成变质核杂岩的基本条件,该理论为认识华南地区一些复杂地质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的锑多金属矿点是在1∶25万西藏自治区邦多、措麦区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发现的,文中初步总结了该区地质概况、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为在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上寻找中低温热液矿床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3.
青藏高原区1:25万区调构造调研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概述了青藏高原基本构造格局、青藏高原多岛盆系统洋陆转换演化模式。然后,结合1:25万西藏邦多、措麦区幅区调工作中地质构造单元及演化阶段划分,蛇绿浸杂岩野外调查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4.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发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弄群中存在2个喷发-沉积不整合界面,将则弄群自然分成3个部分,对应3个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新创建扎列拿组、郎穷组和荣纳组。描述了3个组的定义及层型、次层型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同位素年代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5.
众所周知,藏北高原高寒、年降水量少,岩石多呈物理风化。近年来通过1∶25万措麦区幅地质调查,在工作区发现多个喀斯特灰岩溶洞,显然它们不是目前该地区气候条件所能形成的,而应该是(亚)热带气候喀斯特的产物。在所发现的数个岩溶洞穴中,以昂仁县阿木龙溶洞规模较大、洞穴堆积层最发育。1阿木龙溶洞基本特征阿木龙溶洞位于昂仁县阿木龙,地理坐标为N30°36'、E86°00'。洞口朝向北东35~40°。洞口海拔5000m,并高于附近侵蚀基准面约16m。溶洞总体为穴状(地下厅),洞口形态呈拱形。主体洞深约20m,高度、深度由洞口往里均变小,分别为5.1~2.2m和…  相似文献   
36.
西藏当惹雍错地区白榴石响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廖思平  陈振华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35-738
在1∶25万措麦区幅、邦多区幅地质调查中,于当惹雍错—许如错一带发现一套白榴石响岩类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白榴石响岩中获同位素K-Ar法年龄12.6Ma,时代为中新世。火山岩岩石组合、空间分布、喷发及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中新世当惹雍错—许如错为南北向地堑强烈拉张环境。碱性火山岩的成因与碰撞造山后板内变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7.
西藏西部日松地区多仁组、日松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班公湖-改则-革吉-带广布-套类复理石-复理石碎屑沉积,总体岩性单调,化石稀少,研究程度极低。对该套地层.尤其上部层位因缺乏年代依据,其时代归属及沉积上限一直争论较大,地层序列划分难以统一。在1:25万日土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对该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于中上部层位中采获了较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时代归属为晚侏罗世。据沉积建造、岩性组合及古地理、古生物面貌特征,宜将其从原木嘎岗日地层分区划出,归入班戈-八宿地层分区,创建为多仁组、日松组。  相似文献   
38.
庐山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刚  冯晔 《江西地质》1994,8(4):272-280
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我队在1:5万区调中以沉(堆)积物为客观实体,应用多重地层划分理论,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填图,并对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39.
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古风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长期以来,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K2t)均定为水成沉积,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认为属风成沉积.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净砂岩,基本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沙磨圆度好,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沙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特征,属于风成沙丘沉积.古流向恢复表明,信江盆地以西风为主,东北风为次,同时见有少量东南风与西北风.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及地表风带模式判断,研究区位于当时的北半球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之中,同时可能存在东南向和西北向的古季风.  相似文献   
40.
<正>鹰扬关组(又称为鹰扬关群)由李自惠(1979)创名于广西贺州市大宁镇鹰扬关,将"寒武系水口群"中的一套"细碧角斑岩系"称为鹰扬关组[1]。在此之前,1∶20万贺县幅区调报告[2](1965)中将其全部划分为寒武系水口群下亚群;1∶20万连县幅[3](1973)和江永幅[4]区调报告(1975)中则称之为震旦系下组。之后,陈显伟等[5](1983)与广西岩石地层[6](1997)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