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揭示不同发展模式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西塘村的岩溶峰丛洼地为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对岩溶峰丛洼地的碳储量进行评估,并模拟2种情境(生态保护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下植被类型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碳储量总量是16 641.68 t,碳密度是221.30 t·hm−2,经济总价值是1 997.00 万元,单位面积价值是26.56 万元·hm−2;人工林、自然林、经济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是339.38 t·hm−2、261.79 t·hm−2、150.34 t·hm−2,经济价值分别是40.72 万元·hm−2、31.42万元·hm−2、18.04万元·hm−2,且土壤碳储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自然林和经济林中土壤是最大的碳汇,而人工林中土壤和地上植被的碳汇较大;生态保护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经济价值是2 252.14 万元,相比于现状增加了254.89 万元;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区碳储量经济价值是1 595.30 万元,相比于现状损失了401.95 万元。该研究成果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和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确定未来发展模式和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基于CI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五三  田红  王胜  唐为安 《气象》2013,39(9):1171-1175
本文运用淮河流域17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共5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历史干旱灾情资料,研究CI指数在淮河流域的区域适应性,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淮河流域近50年的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基于CI指数计算得到的历年干旱日数与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相关性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CI指数在淮河流域具有较好的区域适应性。淮河流域年均干旱日数基本呈纬向空间分布,流域北部多于南部;流域东部和西部的干旱日数略有增多趋势,而中部和北部的干旱日数有减少趋势,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EOF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94.4%,前3个分布型依次为全流域干旱日数一致多或少型、南北相反型以及东西相反型;1961年以来干旱日数共经历了由少到多4个循环交替,目前正处于相对偏少期;M K突变检验表明近50年来淮河流域干旱日数没有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83.
李庆旭  张彪  王爽  谢高地 《地学前缘》2018,25(5):298-304
植被覆盖状况是监测与表征区域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整体变化分析,对长时期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较少。文中基于京津风沙源区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重点评估了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为35%~45%,且随年份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增速为0.4%(P<0.05),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植被恢复成效。8个治理分区植被覆盖均有所增加,但区域差异明显,晋北山地丘陵亚区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超过0.6%,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荒漠草原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不及0.2%,这与区域地表组成和气候背景有关。从地市来看,北京、天津和承德植被覆盖度较高,但朔州和张家口植被覆盖度增速明显,而乌兰察布和包头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低于0.1%。相比2000年,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有5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49%区域植被覆盖度未变或降低,主要集中在京津风沙源区的中部和西部县市(旗),未来生态治理过程中应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4.
当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的很多数据和敏感信息都存放在MS SQL Server数据库中,但是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性却一直没有像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恰当的测试评估。鉴于此,本文提出可以利用两类不同的安全漏洞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渗透测试,给出具体的测试方法,用以指导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进行自测试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严重安全漏洞,以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漏洞修补。  相似文献   
85.
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特点是东部地区薄西部地区厚,因此在计算Pnl波的Green函数时进一步考虑了莫霍界面倾斜的影响.本文将广义射线理论推广到倾斜层结构模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的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理论计算表明,在同一个倾斜结构模型中沿相反方向传播的Pnl波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当地壳厚度的变化不能忽略时,根据水平层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拟合Pnl波记录时效果不够理想.对菏泽、门源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用一个更接近实际地壳的倾斜层模型来拟合Pnl波比用等效厚度平行层模型来拟合要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6.
数字摄影测量,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理论与方法,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其产品与中间数据的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均是数字的,较之常规的(传统的)数字产品的生产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成果多样化等优点。两次外业和两次内业,是∶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作业流程,第二次外业调绘作为1500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外业工作与常规调绘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适合于1500大面积数字化测图。  相似文献   
87.
三维地质建模是在地质体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可供展示、编辑、计算和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模型。在江西相山地区地表数字地质填图、深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依托GOCAD软件平台建成了5个不同范围、不同数据源的三维地质模型,探索了数字地质填图建模、地质剖面建模和多源数据融合建模3种建模方法。其中数字地质填图建模是很有推广价值的三维建模方法,可以作为地表区域地质填图的一种新型表达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模型,用作更深层次三维地质调查的工作部署基础和建模约束条件。三维地质建模强调多源数据的有机融合与相互印证,需要地质、物探、信息技术多学科融合,在3D空间里理解所有地质体、地质现象的几何形态和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8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实施性规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和布局要求,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土地利用区的土地主要用途和区内土地使用条件,为单位和个人合理使用土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依据,为政府审批农  相似文献   
89.
结合青海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生产过程,阐述数字正射影像无控制点正射纠正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基于GXL软件平台、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卫星影像数据无控制点正射纠正处理与数字正射影像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0.
张云俊  万紫  谢酬  邵芸  袁名欢  陈武  王新 《遥感学报》2015,19(2):339-354
形变监测是海塘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杭州地区2006年—2010年获取的31景EnvisatASAR影像,根据MTInSAR(Multi-Temporal In SAR)方法,综合提取PS(Persistent Scatterer)和DS(Distributed Scatterer)点,得到密集的钱塘江海塘形变的In SAR测量结果。与28个点的水准数据对比表明,两者的平均误差为0.436 mm,最大误差为5.016 mm,验证了In SAR技术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通过这两种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海塘的沉降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其空间分布呈现为单峰下沉曲线;在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规律,并伴随有短时间范围的小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