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9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7篇 |
大气科学 | 72篇 |
地球物理 | 107篇 |
地质学 | 243篇 |
海洋学 | 15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主跨1 196 m的龙江特大桥是我国第一座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大跨度悬索桥,频繁的地震活动对大桥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大桥建设时建立了健康监测系统,其中包含多个结构地震反应观测点,随后布设了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这是对大桥地震响应观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文详细介绍场地强震动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构成、通信方式等。该系统获取的观测结果,可为龙江大桥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健康诊断提供依据,为大桥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提供可靠的地震动输入,有助于了解大桥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特征, 提高大跨桥梁的抗震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3.
基于MATLAB GUI界面,采用天顶距直接法和负荷格林函数法编写一套重力固体潮与海洋潮汐负荷改正软件GTIDE,并将其与国际现有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TIDE软件易于操作、便于维护,能有效揭示重力固体潮与海洋潮汐负荷的变化特征,适用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测量的潮汐改正。 相似文献
74.
75.
76.
通过对某循环水车间病害地基处理实例的分析总结,介绍了石灰桩的加固机理和优点,以及处理小型病害地基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强余震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在观测期间发生了万余次余震,流动观测台网获得了2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介绍了流动观测台布设的技术方法与关键步骤,初步处理了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的地震动记录,并分析了此次地震动衰减特征.此次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其获得的余震地震动记录可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8.
以2017年3月27日漾濞5.1级地震为例,根据区域特性和信噪比要求,选取数据较为完整的6个台站记录的2017年1月1日~6月6日期间的宾川地震信号发射台气枪震源波形资料,采用互相关检测技术提取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的走时数据,并对漾濞5.1级地震前后走时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漾濞5.1级地震前后6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存在较为明显的走时变化,且短期内走时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相关台站异常幅度大小和异常出现时间存在细小差异。地震发生前,6个台站走时低值异常过程明显,以YUL台最为显著。地震发生前后走时变化形态特征为双“V”型,漾濞5.1级地震发生在第1个“V”型末端。地震发生后,不同方位相关台站受地震的影响程度不同,走时波动大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9.
本文在合肥市金土工程试点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对合肥市建设用地报批业务的分析和梳理,建立了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业务模型和工作流程,完成了合肥市建设用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对系统的应用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