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18世纪后半叶的欧洲地学界,"水火之争"可谓无处不在,无远勿届。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可能诱发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并没有维持多久,就以"水成论"的失败而告终了。埋葬"水成论"的革命之火,来自维尔纳的"后院"。  相似文献   
22.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53,自引:9,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项中瑞合作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秦岭属碰撞型造山带。秦岭是在中生代造山运动早期由华北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碰撞而成。原存于两大板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洋在泥盆纪时即已开始消减,仅部分洋壳残余于碰撞混杂岩中。  相似文献   
23.
中国察尔汗湖钾盐蒸发岩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4.
天然放射性衰变通常被认为是自发性的行为,并且这种衰变有一个恒定的半衰期,尽管有一些实验和经验性的证据对上述基本理论曾提出质疑。许靖华(1994)提出过这方面的问题-衰变作用是否是自发性行为?以及衰变作用是否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检验β衰变是由中微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论点,对C-14衰变进行实验监测。我们的研究假设,β衰变速率的变化与中微子流的数量之间呈相关关系。在一个短实验周期里,具有较长半衰期的C-14样品的衰变速率应该是一个近似常数。然而我们的实验发现,检测到的衰变速率偏离理论值达1%。这种变化的信号强度超过本底噪声1000倍以上。曾经有一种假说提到,β衰变是由于中子与太阳发出的中微子碰撞产生的,而上述变化与太阳活动无关。经过一年半的实验检测,发现该衰变速率与在北京测量到的宇宙射线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作者提出的,β衰变是被宇宙射线的中微子激活的假说相符合。  相似文献   
25.
华南大地构造及其与日本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几年来,我和科学院的孙枢先生、李继亮先生、王清晨先生、陈海泓先生以及一些年轻的研究生做了华南大地构造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我们也画出了一些有关华南板块构造的初步图件,还没有最后完成,今天还不能摆出来请大家指正。 我应该加以声明的是,今天我在这里所讲的是研究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科学哲学和方法问题,而不是详细地讨论区域地质情况。大家都知道,自1976年以来,我差不多  相似文献   
26.
寒武纪生物爆发前的死劫难海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第三纪界线研究揭示,界线事件留下铱异常和碳同位素异常信息(Alvarez,1980;Hsü et al., 1982)。近来,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粘土中也发现了Ir-δ13C双异常(SunYiyin et al.,1984)。  相似文献   
27.
<正>统地槽论者排斥大规模水平运动,他们坚持认为,地槽造山运动是由地球收缩所引起的一种垂直运动,一切水平位移都只能是派生的,在规模上根本就无法与垂直运动相比拟。但是,尽管地槽论在颂歌声中度过了它的百年华诞,但它仍旧面对着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地槽究竟是什么?当代的地槽在哪里?却依然扑朔迷离,人们的眼前依然漆黑一团。那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场历史性的革命就要到来了。  相似文献   
28.
台湾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9.
30.
钱作华  许靖华  袁遵 《化工矿产地质》2002,24(2):96-100,120
从内蒙古伊盟盐海子Ya02孔氧碳同位素资料中可以看到,东亚季风气候在22000aBP时由第四纪末次冰期气候开始转入末次间冰期气候,东亚季风带第四纪末次冰期时的气候环境是湿冷的淡化期,而末次冰期的气候环境是热干的成盐期.其次,末次冰期以来,气候由湿冷变为热干,5400aBP时气候达到热干的大暖期的最热点,之后又逐级降至现代暖趋冷的气候特征,东亚季风气候带的末次间冰期开始界线在22000aBP左右,δ^18O资料告诉我们内蒙古高原第四纪末次冰期曾有过冰川或冰盖地貌景观,在22000aBP以后才消融进入第四纪末次间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