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513篇
测绘学   282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969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①印度大陆北漂模型;②印度-亚洲初始碰撞时限;③青藏高原的古特提斯造山作用;④古近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缩短;⑤...  相似文献   
92.
牛蹄塘组是湖北省重要的海相页岩气层系之一,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预测资源潜力并指明勘探方向.利用露头及探井资料对区内牛蹄塘组的储层特征、资源潜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依据岩性组合可以分为一段和二段,鄂西宜昌?恩施、神农架西侧深水陆棚相以及鄂东南盆地边缘相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TOC含量高,以硅质类页岩为主,页岩气成藏物质基础良好.气显较好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鄂西黄陵背斜东南缘,分析认为较弱的变形、有效的顶底板和适中的热演化是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成藏的关键.除宜昌局部地区具有勘探开发前景外,秭归、鹤峰等地区仍值得探索,鄂东南及鄂西北地区由于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强烈,保存条件极差,基本无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由于受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影响,宁镇地区山前缓坡发生多起中型-大型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蠕滑,规模较大,而滑移距离较小,一般小于30 m,该类滑坡严重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不良社会影响。为此,本文针对这一典型山前缓坡新型滑坡地质灾害,运用岩体结构控制论和优势面理论对其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前缓坡地段,滑坡体具有特殊的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性,受到强降雨作用时,在坡体内容易产生暂时性承压水,在其浮托力的作用下缓坡主要产生顶托破裂和剪切破坏,并随降雨产生间歇性蠕滑。  相似文献   
94.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
研究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大气环流背景和天气条件,成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大范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需要,选用陕西省2000—2002年春秋季一般性降水过程作为样本,对产生降水的环流背景形势、影响系统、云系结构、降水区位置以及相互配置进行分析,总结出陕西省春秋季一般性降水天气的4种预报模型,给出每一种天气预报模型下的各种影响系统的基本位置、对应云系变化及降水落区,为开展飞机人工增雨选择适宜作业区域提供依据,即根据有利降水的天气环流特征作飞机增雨准备,根据500hPa、700hPa影响系统的配置确定增雨的区域范围,根据有利降水云系的分布和变化把握作业时机,选择最适宜作业区域。  相似文献   
96.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嵇少丞  王茜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08,82(2):174-193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 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 km 减少到现今的80~100 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  相似文献   
97.
柴达木盆地北缘古生代超高压带中花岗质岩浆作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祁连南缘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年龄为 4 6 6~ 4 95 Ma)上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 (达肯大坂片麻岩 )中存在三类花岗岩组合 : 类 :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 类 :二长花岗岩 -二云母花岗岩-含白云母花岗岩 -正长花岗岩 , 类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黑云母花岗岩。 类岩石组合中的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为 4 73Ma, 类岩石组合中的正长花岗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4 4 6 Ma, 类岩石组合中的二长花岗岩锆石 SHRIMP年龄为 397Ma。从三类花岗岩组合的组成矿物来看 , 类和 类的矿物组合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碱性长石、黑云母 , 类的矿物组合为钾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 ;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看 , 类和 类花岗岩为 型花岗岩 ,岩石的 Si O2 =6 1%~ 6 9% ,Na2 O/ K2 O>1,ANK<1,δEu=0 .7~ 1.0 ; 类花岗岩为 S型花岗岩 ,岩石的 Si O2 =70 %~ 76 % ,Na2 O/ K2 O<1,ANK>1,δEu=0 .1~ 0 .3;从构造环境上看 , 类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或活动大陆边缘 , 类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 , 类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结合区域地质特征 ,我们认为 ,早奥陶世 ,南祁连洋板块向北俯冲于祁连陆块之下 ,规模不大的南祁连洋很快闭合 ,但俯冲下去的大洋板块仍拖动柴达木陆块继续俯冲 ,俯冲  相似文献   
98.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99.
上地幔地震的各向异性主要归因于橄榄石的优选方位,不同的橄榄石优选方位模式可以作为上地幔不同动力学作用的指示剂。不同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的高温变形实验已经确定出五类橄榄石组构模式(“A”型、“B”型、“C”型、“D”型和“E”型)。本文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进行了优选方位测定,不同变形程度的橄榄石均显示了[100]轴近垂直于面理和[001]轴近平行于线理的特征,为“C”类组构模式,可见组构类型与变形程度没有关系,并且橄榄石组构所显示的NW向SE的剪切指向,与围岩-正、副片麻岩中形成于折返过程的石英优选方位所显示的SE向NW的剪切指向完全不同,说明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是折返前形成的。结合橄榄石结构水的测量和已有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推测该组构形成于含水俯冲带中,认为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高含水的上部地幔楔碎块,与俯冲的陆壳物质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最终折返至地表。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200米构造柱及变形构造初步解析   总被引:31,自引:20,他引:31  
在利用成象测井资料准确地恢复岩心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1200m精细构造柱。划分了由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组成的第一岩性-构造单元及由副片麻岩夹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透镜体组成的第二岩性-构造单元,自上而下岩石的面理产状由向东陡倾变为向南东缓倾。第一岩性-构造单元的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是毛北榴辉岩杂岩体的组成部分,在榴辉岩中发现以南北向拉伸线理及由北往南的剪切指向为特征的超高压变质岩早期变形举止。位于第二岩性一构造单元下部(770-1130m深度)300多米厚的韧性剪切带是地表出露的毛北韧性剪切带在孔下的延伸,剪切应变及石英组构分析表明,在伴随的退变质角闪岩相一绿帘角闪岩相一绿片岩相的转换过程中,剪切应变由自SE往NW的“逆冲”转为NW向SE的正向滑移。结合钻孔围区地质,重塑了上部由毛北榴辉岩杂岩体与副片麻岩围岩组成的轴面向SE倾斜的同斜倒转褶皱系,以及下部为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模型。钻孔验证了VSP地震反射剖面中850-1200m深度的强反射层与韧性剪切带相吻合。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构造的研究,提出该构造模型的成因与折返阶段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斜向上的挤出及后折返阶段的穹隆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