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4篇 |
免费 | 547篇 |
国内免费 | 4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0篇 |
大气科学 | 208篇 |
地球物理 | 300篇 |
地质学 | 993篇 |
海洋学 | 199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119篇 |
自然地理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8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3篇 |
1944年 | 3篇 |
193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GIS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收集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剖面地质图、地球物理解释图和综合解释图件等的基础上,首先针对断面的特点进行总体设计;然后进行主题、层和实体的划分及编码;最后利用GIS平台进行矢量化,完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从而建立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GIS的初步模型。 相似文献
2.
许世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9,(3)
宝玉石产品是特殊商品:宝玉石是一种个性很强的商品。钻石一向被认为是国际上价格最稳定的商品,实际上也在涨价。其他高档宝石和高档玉雕工艺品虽比不上钻石,但其保值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低档宝石市场在改革开放中随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将大幅度增长.这是不容忽视的国内需求市场。宝石产品中,经营高档宝石风险比较大,搞成本核算比较难。但是,由于比较少,不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机载激光测深(airborne LiDAR bathymetry,ALB)精度,需对ALB原始测深偏差进行修正。通过顾及ALB测深偏差诸影响参数,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实测样本数据训练获得ALB神经网络偏差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偏差模型对ALB原始测深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ALB原始测深偏差较大,需进行修正。传统线性偏差模型和本文神经网络模型均能有效修正ALB测深偏差。相比线性偏差模型,神经网络偏差模型具有更高内符合和外符合精度。基于神经网络的ALB偏差建模方法能有效提高ALB测深精度。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土地利用格局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时相TM/ETM+数据,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采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方法,辅助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耗减度等定量指标,分析了西安1995-201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5年间西安市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以速度加快,强度显著,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占用大量耕地、林地为主要特征;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高,不稳定斑块呈现出先分散后集中的特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低;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增长等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6.
许志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79,(5)
我国黄淮冲积平原埋藏着丰富的浅层水,它具有埋藏浅、开采容易、增补快、水质淡、水温适宜的特点,是工农业的主要开采水源。历史上,黄淮平原旱涝碱频繁,一部分地区还有咸水,旱和涝、咸和淡,积盐和脱盐、地 相似文献
7.
介绍温带气旋和梅雨锋的卫星云图特征。温带性气旋是来自不同方向的三支气流(暖输送带、冷输送带、干带)的汇合过程,梅雨锋气旋是气旋簇中的一系列气旋波中所处纬度最低的。在西藏高原东侧的中国东部地区,由于与特定地形、地理条件相伴的动力、热力作用,对流层上部从高原东伸的脊与它北侧的副热带急流夹得很紧,两者之间有多方向的外流;而对流层下部有极其潮湿的东西向切变线。这样的大气三度空间结构,趋向于符合对称不稳定条件,这使得密实、连续的梅雨锋云带得以稳定、持续地维持。也正是由于雨带上空被潜热加热的气流向东南扩散下沉,十天甚至半个月以后,环流形势将发生调整:或出现副热带高压加强,雨带北抬;或形势转变为经向型。经向型云带里不同区段云的密实程度有差异,这与沿云带低层气流的汇合、涡度以及云带与西太平洋热带扰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辽南盖层中强烈的变形构造为稳定地台中少见。变形构造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具典型薄壳结构的辽南地壳曾经历了中生代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最早期的较强大的收缩应变,表现为太古宙变质基底与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台盖层之间发生的自东往西的深层滑脱作用、大范围剪切流变及形成的逆冲体系;后期的伸展应变则表现为垂直主压应力作用下大量韧-脆性低角度正断层体系的发育。收缩作用至伸展作用转化的因素,可能与剪切局部熔融及等温线上升所引起基底上隆与地壳伸展、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2017-2018年春夏季观测数据首次分析了电离层日间150~450 km电子温度的地方时与高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电子密度的相关性.发现hmF2及以上的电子温度在日出日落时具有两个峰值,在11:00-16:00 LT之间变化较小,高度越高午后上升的时间越早;从150 km开始迅速增加,在约220 km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降低,在约300~350 km达到最小值,最后单调上升;200 km以下电子温度与电子密度成正相关(主要由热传导控制),200~450 km之间存在明显的反相关(光电离过程占主导),电子-离子温度差与电子密度对数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电子温度逐日变化与光电离因子的变化趋势相似,这种相关性在中午与午后更明显;以上结果与其他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和电离层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别,需要结合更多数据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