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苏北骆马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伟  李太民  刘利  蔡永久  许浩  彭凯  龚志军 《湖泊科学》2017,29(5):1177-1187
2014年1-12月,对苏北骆马湖水质和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逐月调查.根据湖区的生境特征将骆马湖划分为3个区域:采砂区域、植被区域和其他区域.对比分析不同区域水质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生物学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砂区域的水深显著高于植被区域,而透明度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区域;采砂区域的总氮、总磷、硝态氮和正磷酸盐浓度均显著高于植被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区域.骆马湖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1种,其中环节动物8种,软体动物15种,节肢动物18种.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是现阶段的优势种.10个监测点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77.19±43.59 ind./m~2和37.62±28.31 g/m~2,呈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生物量较密度空间差异更大,生物量在湖泊四周的监测点较高,而在湖心开阔水域较低.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水质处于中营养状态,总体属于中度污染,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以及饮用水源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加强水环境保护不容懈怠.  相似文献   
62.
该文利用圆盘渗透仪,对辽河三角洲湿地4种不同的生境进行渗透系数的测定,并对4种生境的渗透系数进行老人分析比较,作出辽河三角洲湿地渗透系数的分布状况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辽河三角洲湿地渗透系数值最大值为(3.2~3.4)×103cm/s,平均值为1.5×103cm/s。  相似文献   
63.
为了更准确地划分地层层序,将有机地球化学和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了有机结合。将浙江煤山地区长页1井龙潭组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碳优势指数(CPI)、奇偶优势指数(OEP)、氯仿沥青“A”含量、轻正构烷烃与重正构烷烃比((nC21+nC22)/(nC28+nC29))以及姥植比(Pr/Ph)等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与传统的层序划分方式(测井曲线、岩性等)相结合,指出了现今长页1井龙潭组的层序划分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修正完善。研究表明,TOC、氯仿沥青“A”以及姥植比等指标对层序的划分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龙一段、龙二段、龙三段最大海泛面均位于本段TOC极大值位置。龙一段最大海泛面处TOC质量分数为2.46%,龙二段为1.57%,龙三段为4.84%。基于此结果对长页1井的最大海泛面的划分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64.
为了揭示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对水力压裂裂缝延伸的影响,应用岩石三轴伺服机测试陕西韩城地区煤层及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总结不同类型岩石力学性质特征和差异; 剖析孔隙率和含水率与岩石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煤层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表明:岩石强度随孔隙度增大而降低; 岩石矿物成分及其胶结程度与孔隙度决定岩石的软化程度,水分对不同类型岩石强度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差异较大; 当煤层埋藏较浅,煤层与顶、底板岩石的弹性模量存在较大差异时,水力压裂裂缝更易控制在煤层中,且延伸更长更远。  相似文献   
65.
砂体作为油气优势储集介质,其展布特征直接影响油气运移最终归宿,层序地层格架作为控制砂体展布重要因素,具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八道湾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得到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展布特征,预测研究区油气圈闭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八道湾组整体经历了弱退积→强退积→进积过程,基准面上升期发育八二、三段,八三段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上,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八二、三段分支河道砂在构造运动改造下,易形成构造油气藏与上倾尖火型岩性油气藏.基准面下降期发育八一段,其煤层既为生烃层,亦可作为储层,自生自储,可发育非常规类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66.
柳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顶板流体包裹体包括盐水、液态烃、气液烃和气态烃4 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砂岩石英加大边、
石英微裂隙和灰岩粒屑重结晶方解石、裂隙溶孔充填方解石中。根据包裹体热力学特征,可将山西组流体类型划分为低温
低盐流体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划分为低温混盐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流体类型反映了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和后期地
表淡水沟通的叠加影响。根据包裹体的类型、荧光特征和热力学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期烃类注入
发生在中- 晚三叠世,烃类产量较少;第二期烃类注入发生在早白垩世,气态烃包裹体数量多,生烃强度大,是本区主要
的生烃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