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48篇 |
地质学 | 157篇 |
海洋学 | 110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当代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地质调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地质调查的驱动机制、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技术手段、服务意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需求驱动——地质调查工作的驱动机制由传统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领域拓宽——地质调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寻找、发现矿产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转变为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灾害减轻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社会型;技术先导——地质调查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质调查传统的“老三件”正逐渐被“新三件”所替代;服务优先——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2.
鸡爪金矿主要金矿脉赋存在近东西向的褶皱轴部的挤压破碎带中,容矿岩石为大石桥组二段矽线黑云片岩、二云片岩,围岩蚀变为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通过57个矿床原生晕样品部分微量元素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正交因子、斜交因子分析,表明Au、Cu、Ag组合为主要矿化阶段的元素组合,是化探找矿的重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63.
江西省兴源冲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源冲铜矿床地处九岭南缘铜多金属大型矿集区西段的黄茅地区。文章在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石进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碳酸盐岩δ13CVPDB为-5·4‰~1·9‰,平均为0·6‰,δ18OSMOW变化范围为9·0‰~13·9‰,平均为10·9‰,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图解表明碳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且受高温变质作用和低温蚀变作用明显;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主要在1·0‰~6·2‰之间,个别样品同位素比值偏大,对比相似矿床,表明该矿床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兴源冲铜矿床是在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沉积基础上,经新元古代晋宁造山期岩浆热液、动力变质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6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乎地区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定量分析2010—20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耦合协调时空变化格局,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乡村振兴高水平地区逐渐以黄河干流为轴线条带状分布;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省会城市仍是高值区的主要集聚地。(2)耦合度类型空间异质性大,目前以磨合阶段为主,而耦合协调度以濒临失调为主,集中分布在陇东、陕北等地区,相对发展类型整体以新型城镇化滞后型为主。(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变化是多种要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收入、消费、投资是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河中下游要针对地区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5.
江苏省近百年汛期旱涝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历史气候资料和现代降水记录,对近百年来汛期江苏省各区域各年代进行旱涝诊断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方法探讨其变化趋势,并用最大搞谱方法提取显著周期。得出以下三个比较有意义的结论:(1)近百年来,汛期全省较易发生旱的灾害,20-30年代为旱灾濒发期;(2)淮北地区近年有向早年发展的趋势,江淮之间及苏南地区进入90年代以来向旱年发展的趋势则愈来愈明显;(3)全省具有2-3年、5-6年的旱涝周期。 相似文献
66.
67.
1983年英国学者库柏来中国讲授零通量面方法,并开始了中国学者的有关实验研究。笔者认为,现在还未彻底搞清楚土壤水分运行机制的前提下,确认零通量面理论,只能是人为的简化的数学推导。而且在实验中忽略了闭塞空气的胀缩作用;忽略了水平流对垂直流的影响;用负压计测定的土壤水分势,无法判定土壤水分(重力水、毛管水、汽态水、植物根系中的导管水和筛管水等)的运行方向。因而零通量面理论并没有得到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68.
农户收入的农区发展环境影响分析——基于河南省1251家农户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的河南省不同类型的11个村的农户调查和定量分析,发现农户间收入差别很大,村际之间和同村农户之间均如此。全体样本农户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3936,有的村子已达0.4以上。模型分析表明,农区发展环境因素对农户收入具有重要影响。耕地面积、种植结构、经济基础、乡镇工商业发展水平、城郊区位、交通条件、兼业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的地形类型和收入类型农户中,对收入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低收入农户中,耕地面积较为重要,而在中等收入农户中,增加了种植结构因素,在高收入农户中,又增加了经济基础、工商水平、城郊区位和交通因素,由此验证了"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69.
河南省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地域结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河南省997个城镇数据、近900条交通线数据、127个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节点(各级城镇)发育程度、交通网络联系强度、基质发展水平三方面讨论城镇集聚程度,并在空间分布上进行不同级别的划分。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原城镇密集区的不同地域结构进行了空间界定:(1)核心区,包括郑州市区、巩义市、新郑市等13个县域;(2)次核心区,包括登封市、中牟县、新乡县等12个县域;(3)潜在核心区,包括开封县、杞县、通许县等18个县域;(4)外围区,包括洛阳市南部、平顶山市南部、新乡市北部等所辖14个县域。其中,核心区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04倍,人口仅占全省总额的12.22%,GDP总量占全省总量的25.93%。中原城镇密集区今后除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加强城镇联系强度、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外,还要进一步关注城镇密集区发展的薄弱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