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68篇 |
地质学 | 262篇 |
海洋学 | 51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新疆东昆仑白干湖钨锡矿田矿化体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干湖钨锡矿田矿床类型属构造导控的高温热液型,矿化体几何形状取决于导控构造及容矿岩石的性质.该矿床容矿岩石有绢云石英片岩、石英透闪石岩、变质辉长岩、蚀变花岗岩等区内所有岩石类型.矿化是以均匀的微细脉浸染为主,矿化岩石与同类型未矿化岩石特征差别无几,矿化期交代作用十分微弱.矿石类型属于微细脉浸染及富细脉型.矿化体模型是在基本了解矿床地质特征,成控规律以及地表主要矿体形态数据基础上拟建的.理论上,矿化体是以导矿构造为骨架的简化板状矿化体,与易矿化岩层贯通所形成的似层状矿化体构成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即使在高精度矿产勘查过程中也不能保证取得相对准确的数据.因此,准确识别矿化体性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52.
对松辽盆地南部早白垩世火石岭组和营城组火山岩进行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石岭组火山岩主要以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和粗安岩为主,存在少量粗面英安岩,其Si O2=53.8%~68.6wt%、K2O+Na2O=7.70%~9.59%、Mg#=26.72~33.89,以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Ba、Th、U等),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Ti、P等)为特征,这些特征与俯冲带火山岩类似。营城组火山岩以流纹岩为主,存在少量的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和英安岩,基性端元具有低硅(Si O2=49.3%~56.6%)、低碱(K2O+Na2O=4.57%~6.60%)、富镁(Mg#=33.49~59.51)的特征,主要属于钙碱性系列,暗示其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酸性端元的Si O2=65.4%~74.9%,K2O+Na2O=3.23%~7.75%,低镁(Mg#=21.76~39.18)。营城组火山岩稀土配分型式呈右倾型,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与俯冲环境火山岩相似。其中,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A型花岗岩,暗示形成于伸展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松辽盆地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火石岭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营城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的伸展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53.
本文对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中的石榴斜长辉石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采自凤阳独山石榴斜长辉石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3种结构特征,一种为均匀吸收的自形锆石;另一种为内部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核边结构的锆石;第三种为具有典型生长环带的自形锆石。对锆石吸收程度不同部位测定的U-Pb定年结果表明,207Pb/206Pb年龄介于(1783±8)Ma ̄(1895±8)Ma,49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33±8)Ma。这一结果表明,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这与华北克拉通中央造山带的形成时间及胶东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相吻合,进而暗示五河杂岩应属于华北克拉通的基底。 相似文献
454.
本文利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共21个气象站点1955—2019年的器测气候资料,结合西南地区气候驱动因子(北极涛动指数AO、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西南季风指数SWM、东南季风指数SEM、暖季均温WST)系统分析研究区65a来的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比了三峡水库2003年蓄水前后局地降水的变化并评估三峡水库修建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SWM主要影响研究区夏秋季降水;SEM和WST主要影响研究区夏季降水;AO对研究区降水的影响集中在冷季;NAO对研究区降水的影响不显著。SWM、SEM、WST与降水存在较显著的1~4a短共振周期,而NAO与AO以7~11a的共振周期为主。库区西北部的年降水量在2003年存在突变现象,腹地和南部地区的年降水量无此突变,而前述气候驱动因子在蓄水当年均无突变,表明气候驱动因子不是导致近库区降水突变的原因。三峡库区蓄水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近库区西北部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主要是2月、5—7月降水显著增加(P<0.05),3月、8—10月不显著增加(P>0.05),其原因可能是升温引起的更多的局地蒸发水汽被季风转移至西北部,导致西北部的降水量增加。水库蓄水后,腹地在8月、10月、12月降水量显著减少(P<0.05),南部在8月降水量显著减少(P<0.05),其可能的原因是水库蓄水后缓冲昼夜温差,增加水面大气下沉,抑制水面对流活动,从而抑制研究区腹地和南部形成降水。基于气候驱动因子和月降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西北部的年降水比无水库的情形显著增加13.2%(P<0.05);腹地、南部的年降水比无水库的情形分别增加0.1%和减少1.5%,但均不显著(P>0.05)。总的来说,三峡水库蓄水对降水存在局地效应,其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455.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借助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砂山组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该区岩石中泥质含量高,岩性复杂,可划分为泥岩、碳酸盐岩、砂岩和混积岩4种类型.储集层中发育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微裂缝等,形成了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特征.微裂缝是该区主要渗流通道,而微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该区微裂缝类型包括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储集层岩石纹层发育,砂质纹层和泥灰质纹层交互出现,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受力不均衡、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泥岩收缩是形成微裂缝的主要原因.该区储集层物性受压实作用明显变差,溶蚀和胶结作用同时存在,对储集层物性影响较大.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由近似垂直的斜线段和近似水平的曲线段两部分组成,中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拐折点.斜线段反映了微裂缝特征,近似水平曲线反映了微孔隙特征.利用毛管压力曲线求取的排驱压力和平均孔喉半径无法真实地表述此类微裂缝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提出了有效孔喉半径概念,可以合理表述该区微裂缝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56.
457.
458.
459.
密云水库近30 a入库水资源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可持续发展,其中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以海河流域密云水库的水资源供应为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入库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SRES A2情景下在2025年入库流量减少外,其他情景均表现为入库流量增加。对入库流量增加的情景,采用"零调整方案",即不采取调整措施是可以的,但由于未来北京水资源压力较大,有必要采取一些综合对策。通过多目标条件分析,为解决北京的饮用水供应问题,建议采用开源(跨河流调水)、节流(水田改旱地)及污水治理三管齐下的方案。 相似文献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