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篇 |
大气科学 | 12篇 |
地球物理 | 49篇 |
地质学 | 207篇 |
海洋学 | 3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51.
152.
邯邢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系的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邯邢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系的侵入活动发生在109~171Ma之间。它们可以划分成角闪橄辉岩系,角闪闪长岩系,二长岩系和正长岩系四个岩石系列。不同岩系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并不是由同源岩浆演化所成,每个岩系内部稀土元素丰度的变化受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的矿物种类和数量所制约。角闪闪长岩中的稀土元素主要分配到角闪石中,而角闪二长岩和黑云辉石正长岩中的稀土元素,主要分配到其中的副矿物中。 相似文献
153.
我国伴生金物质来源及其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甸内生伴生金矿床金的物质来自下地壳上地幔的同熔型岩浆,而与重熔型岩浆无关。伴生金的成矿还与同熔型岩浆物质来源深度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以Ca2+解吸总量和解吸平衡溶液的pH值作为溶解性物质解吸的特征指标,采用静态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解吸溶液中的Na+对溶解性物质解吸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成分和粒径相同时,随着解吸溶液中Na+初始浓度的升高,溶解性物质解吸总量逐渐增大,并趋于一极大值,溶解性物质解吸总量的增加值逐渐减小;颗粒物成分相同而粒径不同或颗粒物粒径相同而成分不同时,同一Na+初始浓度下,溶解性物质解吸总量不等。解吸溶液中Na+初始浓度相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溶解性物质,其解吸总量随颗粒物成分或粒径变化的规律不同。颗粒物成分和粒径相同时,在同一Na+初始浓度下,不同种类溶解性物质的解吸过程具有较好的伴随特性。 相似文献
157.
徐淮地区中生代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热状态--深源捕虏体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淮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中含有丰富的深源岩石捕虏体,包括榴辉岩类、单斜辉石岩、角闪岩类和片麻岩类。深源捕虏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早期的榴辉岩相变质和晚期的角闪岩相退化变质,然后被寄主岩浆所捕获。捕虏体中矿物平衡温压估算结果显示,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压条件为:T=657~992℃,P=1.33~2.78GPa,所反映的地温梯度介于克拉通地温(40mW/m2)和大洋地温(60mW/m2)之间;晚期角闪岩相退变的温压条件为:T=523~878℃,P=0.5~1.02GPa,这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温梯度相一致。本区中生代深部地壳主要由一套混杂堆积岩所构成,包括退变榴辉岩、退变石榴辉石岩、角闪岩类和片麻岩类。该区深源捕虏体的P-T演化暗示中生代早期华北地块东部深部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曾存在一次重要的加厚过程;苏鲁造山带的形成可能是扬子地块沿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的产物;中生代郯庐断裂带并不存在巨大左行平移。 相似文献
158.
在计算机上,模拟计算能得到超越方程Tc精确的数值解,从而使θse的计算成为可能,而且精确度高。若对Tc的表达式经解联立方程和简化处理后,可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用它计算的θse精确度稍差. 相似文献
159.
辽西中生代晚期岩石圈地幔的性质:来自玄武岩和地幔捕虏体的证据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辽西中生代玄武岩中幔源气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是由古老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和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所组成。前者以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为代表,它经历了富钠质的地幔交代作用。橄榄岩类捕虏体富含轻稀土元素,并具有较高的ω(^87Sr)/ω(^86Sr)比值;后者以二辉石岩为代表,具典型堆积结构,与本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比,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在矿物成分和稀土元素丰度上,本区辉石岩捕虏体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辉石岩捕虏体,这意味着辉石岩捕虏体可能是上地幔中更早期的岩浆堆积体。 相似文献
160.
建立反映河床调整幅度的体幅指标K,分析2003~2008年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昌门溪河段河床调整幅度的沿程变化。研究发现该河段K与河段净冲刷强度不成正相关,而是与河道宽深比成正相关,当床沙中值粒径小于0.5 mm时,K与床沙中值粒径成负相关。初步分析认为:三峡下游粗颗粒泥沙容易达到输送饱和状态,当水流挟沙力减小时出现落淤,使得宽浅河段局部出现较大淤积,净冲刷强度较小,调整幅度较大;当床沙中值粒径小于0.5 mm时,该河段河床冲刷以悬移质输沙为主,河床组成越细,被冲刷的量越大,河床调整幅度也就越大。结合建库前后不同粒径组悬移质输沙量的沿程变化,对水库下游河床粗化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