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测绘学   293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970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凹顶藻属海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生物通过生物链、化学信息传送、化学进攻、化学防御等机制相互依存、相对独立、维系着独特紧密的海洋生物体系,作为海洋物质代谢原动力的海藻为了对抗食藻动物的吞食,大多能产生一些有特色的代谢物质,其中凹顶藻属因富含萜类化合物著称,这类化合物含有异戊二烯结构单元,不  相似文献   
992.
松辽盆地咸含水层埋存CO2储存容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盆地深部存在体积巨大的咸含水层,是很好的埋存CO2的地质储体。可靠合理的估计CO2储存容量是选择场址的重要前提。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评价CO2储存容量是金字塔评价方法。松辽盆地咸含水层岩性以白垩系的嫩江组砂岩和青山口组砂岩为主,空隙发育较好,盖层连续完整且封闭良好,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储存CO2的地质储体。以松辽盆地为实例,估算了咸含水层CO2理论储存容量大约为6916Gt。  相似文献   
993.
高喜马拉雅地体西部普兰地区东西向面状韧性拆离作用发育,韧性拆离带内的岩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糜棱岩化作用普遍存在,面理向东缓倾,拉伸线理向东倾伏,倾伏角5~18°.不对称旋转应变构造指示韧性拆离带具有早期自西向东的运动性质,及后期又经历了自东向西脆韧性变形的特点.EBSD组构测定结果反映糜棱岩中变形石英的晶格优选方位具有自西向东的高温柱面{10 -10}《a》、中温菱面{10-1 -1}《a》和自东往西的中温菱面{10-1 -1}《a》、低温底面{0001}《a》两组滑移系,结合糜棱岩中普遍存在的不对称旋转构造特点分析说明构造带早期自西向东韧性拆离作用形成于中高温环境,后期自东向西的脆韧性变形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普兰地区高喜马拉雅变质基底原岩形成于1863Ma.普兰东西向韧性拆离作用形成于中新世,与高喜马拉雅地体南北两侧的MCT和STDS形成时代相吻合,是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的挤压应力作用于弧形喜马拉雅造山带时,分解出平行于造山带方向的剪切应力促使造山带内中下地壳的物质沿平行于造山带方向发生塑性流动形成的,是与MCT和STDS在同一构造事件中同一构造应力场内形成的,是青藏高原大规模南北向缩短、隆升和一部分物质向东逃逸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岩土体膨胀性是其含水量的函数的认识,提出了岩土体吸水膨胀应力系数的概念。从膨胀应力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出发,研制出吸水膨胀应力系数试验装置;根据试验得到的膨胀应力与含水率增量的关系曲线和计算得到的岩土体吸水膨胀应力系数,对不同状态与类型重塑土样吸水膨胀应力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装置所测土样的最终含水率误差在1.0%左右,能够较好地得到不同岩土体的吸水膨胀应力系数;由于黏土颗粒水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各岩土体的膨胀应力都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且膨胀应力与含水率增量呈线性关系;初始含水率15.0%条件下云南呈贡强膨胀土、成都弱膨胀土、成都粉质黏土的膨胀应力系数分别为92.2(kPa/%)、42.6(kPa/%)、0.9(kPa/%),是由于不同类型岩土中黏粒含量的差别,导致不同类型岩土体的膨胀应力系数有较大的差别;膨胀应力系数能够有效地区分岩土体的膨胀性,可以用膨胀应力系数对岩土体的膨胀性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995.
松辽盆地北部地下水开发中存在若干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光泉  齐素文等 《地下水》2000,22(4):157-160
本文从松辽盆地北部水文地质条件、用水现状出发,总结了该地区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 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大型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地体构架的改造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青藏高原的大型走滑断裂有13条,已确定的大型韧性走滑断裂主要形成于3个时期:早古生代、印支期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形成的大型韧性走滑构造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而且主要在喜马拉雅山链的东、西两侧,如西侧的喀喇昆仑和恰曼韧性右行走滑断裂,东侧的鲜水河-小江和哀牢山-红河韧性左行走滑断裂、崇山-澜沧江、嘉黎-高黎贡山和萨盖韧性右行走滑断裂等.主要的变形特征表现为早期具有地壳深部的韧性走滑剪切带性质,在后期抬升过程中,由韧性→韧脆性→脆性应变转化;而在青藏高原北部,表现为古韧性走滑剪切带的再活动,如阿尔金-康西瓦、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以及新生的脆性断裂,如海源左行走滑断裂等.本文在青藏高原13条大型走滑断裂研究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不同时期的大型走滑断裂,以及它们在青藏高原地体拼合及碰撞造山中的作用,包括走滑断裂与走滑型褶皱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转换型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盆-山体系、走滑断裂与地体相对位移和走滑断裂与地体的侧向挤出,以及走滑断裂与构造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7.
假设地球基本磁场可以由地球自转加速度激发。为了检验这种角加速机制是否符合实际,本文根椐角加速机制推测了所激发的磁场的各种预期性质,并且把它们和对地磁场的观测事实进行分析对比。检验结果显示,地磁场的变化和自转速度的变化之间具有共同的频谱,而且角加速机制所预期的磁场性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随时间变化上都与对地磁场的观测事实相符合,没有遇到一个反例,而且能够解释地球发电机假说所不能解释的某些现象,例如,地磁场倒转时间的不规则分布和磁极游移等。本文所建立起来的地磁场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之间的10种关系具有基本的意义,在研究地磁场的起源时应该思考和回答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关系,这对于探索正确的地磁起源机制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98.
许畅 《中国地名》2014,(3):30-31
神奇的海底世界,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探索。近100多年来,世界各网的商船和军舰在海上不断遭遇一些怪事:海洋深处会莫名其妙地发射出奇特的强光,或者出现神秘莫测的物体。至今,这些奇怪的现象仍令许多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美国科学家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些怪现象背后可能藏着某种来自异域的文明!  相似文献   
999.
李平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02):233-240
为进行观测数据误差较大的地球物理资料的反演,引人抗差估计,称作地球物理抗差估计;为使病态方程组的反演解更可靠,又结合广义逆方法进行了算法改进.首先介绍抗差最小二乘(RLS)的基本原理,然后推寻出适于广义逆反演方法的改进算式,最后举例加以讨论.分析表明,抗差估计可以有效地抑制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的影响,得出正常模式下的较好估计值;而用改进后的算式和广义逆反演可以使反演解更加改善,不仅如此,改进后的方法还能直接给出解估计的可靠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粤西郁南—德庆地区奥陶系属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地层划分标志不清晰,古生物化石稀少,在地质填图和区域对比中可靠性不足.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剖面测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双壳类、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本文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地质时代及区域对比进行了阐述,为云开地块周缘早古生代的地层划分对比及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