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280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918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91.
在分析金属矿区已有勘查开采资料的基础上,将矿区三维模型概化为地面模型、勘探线剖面模型、矿权范围模型、矿体模型、巷道模型、储量计算块段模型、采空区模型等。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矿区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已有勘查与开采数据快速建立矿区三维模型,实现矿区的三维可视化与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92.
目前应用于水边线提取的方法众多,但是精度、效率参差不齐,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监督分类、单波段阈值法、归一化指数模型法以及决策树方法在landsat-8影像下鄱阳湖水边线提取的精度及效率,结合水边线提取后的应用对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93.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德干高原等。造山的高原是以造山单元作为主体的高原,分为俯冲型高原和碰撞型高原。前者如"中安第斯高原"与东太平洋的向东俯冲密切相关;后者如青藏高原,具有相对复杂、不均一、多地体拼贴、多期造山、相对热的巨厚地壳组成的造山软基底。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初始高原在白垩纪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闭合(120~140Ma)有关。而印度-亚洲碰撞(60~50Ma)和印度岩石圈板片平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促使青藏高原整体的抬升至4000~5000m的高度。  相似文献   
894.
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勘探潜力受新生代断裂体系控制,目前对其断裂特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较为匮乏。利用覆盖番禺低隆起的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结构特征、断裂平面展布、断裂剖面变形样式等进行分析;定量计算了新生代以来各洼陷边界断裂的活动速率,划分了断裂活动期次;对研究区新生代演化过程进行了复原,分析了不同时期断裂发育的动力学成因。结果表明:番禺低隆起各洼陷均为“南断北超”结构,控洼断裂沿走向的不连续导致洼陷具有多个沉积中心;控洼断裂新生代活动可划分为初始裂陷期、加速裂陷期、裂后拗陷期、构造复活期和构造平静期;其中,文昌组沉积期和韩江组下段沉积期为断层活动的两大高峰期;番禺低隆起新生代断裂的发育受到基底先存断裂的严格控制,断裂走向自深到浅发生顺时针偏转,与南海区域应力场的偏转密切相关。裂陷期断裂活动强烈,使得番禺低隆起具备发育优质烃源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95.
粤东白云嶂火山喷发盆地碱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惠东地区白云嶂火山盆地中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其上部新发现一套碱性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碱长流纹质-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根据其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及与上下层位的接触关系,将其命名为白云嶂组。其层位位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南山村组之上、早白垩世官草湖组之下,其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896.
In this study,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cquired in the South China Heavy Rainfall Experiment (SCHeREX) from May to July 2008 and 2009 were integrated and assimilated with the 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NOAA) 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 (LAPS;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laps.fsl.noaa.gov). A high-resolution mesoscale analysis dataset was then generated at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5 km and a temporal resolution of 3 h in four observational areas: South China, Cent...  相似文献   
897.
甘肃北山地区白山堂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山地区是我国重点成矿区带,蕴含很大的矿产资源潜力。以往工作发现斑岩型铜矿是北山地区重要的成矿类型,白山堂铜矿是其代表性斑岩型铜矿,但该矿至今一直未开展成矿流体的相关研究。本文进一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系统开展了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其流体包裹体形态简单、多为气液两相,中低温(成矿期含矿石英脉均一温度230℃~260℃及160℃~170℃,共生黄铜矿爆裂温度约301℃)、低盐度[w(NaCleq)]为11%~15%,均值11.32%及3.4%~7.7%,均值4.8%)、中等密度(约0.95~1.00 g/cm3)、中低压力(约5×103~101×103 kPa)等物理化学特征,综合认为流体具有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化特征,结合地质特征及近矿外围一系列环绕石板泉二长花岗岩分布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Cu、Fe、Pb和Zn等矿化分带模式,认为白山堂铜矿为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化类型,代表岩浆热液系统演化到晚期阶段的产物,并认为环绕石板泉二长花岗岩周缘的系列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898.
在研究柴北缘绿梁山铜矿、双口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指出上述矿床围岩为遭受了强烈褶皱构造变形及低绿片岩相变质的蛇绿混杂岩构造块体,矿体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于韧性剪切带内的强带内,分别与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期—印支期的两次碰撞造山作用相联系,并很可能与区域上对应时期的造山带型金矿床的形成同步。暗示绿梁山铜矿区和双口山铅锌矿区外围是寻找潜在的造山带型金矿床的重要靶区,而在绿梁山铜矿区新发现的VHMS型铜矿化和双口山SEDEX型铅锌矿化指示位置,是寻找遭受后期改造的青龙滩式铜矿化和锡铁山式铅锌矿化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899.
青海省大柴旦双口山地区属于我国干旱荒漠戈壁特殊景观区之一,具典型大陆荒漠气候特征。依托2010年"青海绿梁山—双口山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开展了干旱荒漠戈壁特殊景观区1∶5万区域化探最佳采样粒度、采样密度等有效性方法实验。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及数据处理,确定了适合此特殊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方法技术:采样密度为6~8点/km2,采样粒级在-20~+60目,较为经济合理,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900.
湖北蛇屋山金矿是亚洲最大的红土型金矿,矿区内硅质岩发育,覆于含矿红土层之上,并与硅化灰岩呈渐变过渡。硅质岩主要由微晶和隐晶组成,其SiO2含量为96.87%~97.90%,w(Si)/w(Al)=92.84~287.66,平均值为173,处于纯硅质岩的范畴。硅质岩样品的w(Al)/w(Al+Fe+Mn)为0.189~0.388,平均值为0.303,具热液成因硅质岩的特征。根据Al、Fe、Mn三角图的投点,认为本研究区硅质岩为热液成因硅质岩。微量元素w(Ni)/w(Co)、w(Fe)/w(Ti)、w(Ti)/w(V)、w(U)/w(Th)也说明了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成因。w(Ce)/w(Ce*)为1.05~1.27,平均值为1.12,(La/Ce)N为0.84~1.12,平均值为0.98,微量元素V的含量(3.02~4.26μg/g)以及常量元素w(MnO)/w(TiO2)(1.0~2.0)都显示此研究区硅质岩具有大陆边缘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宏观特征,确定硅质岩有可能形成于卡林型金矿去碳酸盐化阶段,属于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