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577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库鲁克塔格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广泛出露前寒武基底岩石。辛格尔村附近出露的太古宙杂岩,包括灰色片麻岩、角闪岩、片岩、混合岩和大理岩。新元古代地层出露在库鲁克塔格隆起西部的兴地、西山口、辛格尔和杀马山附近,不整合在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的片麻岩、角闪岩和片岩之上,并被早古生代的地层不整合。因此,该地区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前寒武基底热演化史的理想地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①塔里木基底岩石最初于何时剥露于地表?②塔里木基底剥露以后是否经历过再次埋藏和剥露?③塔里木基底岩石构造热演化过程对大陆边缘不同构造事件的响应。为了获取塔里木北缘剥露史和冷却过程信息,我们开展了裂变经迹的研究。含磷灰石的样品采自库鲁克塔格隆起的兴地断裂两侧。样品池年龄介于146.0±13.4和67.6±6.7Ma之间,平均经迹长度介于.11.79±0.14和13.89±0.27μm之间。根据样品年龄和样品所处的构造位置,样品可以分为3组。A组样品包括F2、F3、F4、F5和F8,裂变经迹表观年龄约100~110Ma,通常位于未遭断层变形的地区。B组样品包括F7、D和F10,裂变经迹表观年龄小于80Ma,构造上位于断层上盘并靠近断层。c组样品F11具有最大的裂变经迹表观年龄146.0±13.4Ma。热模拟表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隆升剥露作用可以划分为四期,分别是早侏罗世晚期(18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4~118Ma)、晚白垩世早期(94~82Ma)和新生代晚期(约10Ma)。裂变经迹记录的库鲁克塔格多阶段隆升作用,是对亚洲南缘多期地体碰撞增生的响应。  相似文献   
32.
针对我国目前水井和煤层气钻井技术特点,就如何大力推广应用气动潜孔锤与气举反循环组合钻进技术进行了探讨,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推广此种组合钻进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3.
固体潮汐理论值算法在VB 6.0中的应用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力学影响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该物理量的计算还没有人机交互很好的计算软件。本文在前人引潮位计算基础上,使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编制了界面友好的固体潮汐理论值计算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功能。该软件采用窗口界面进行输入和输出,数据显示以波形图为主。软件的友好界面增强了数据分析的直观性,为固体潮理论的推广应用和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西江断裂是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缘的一条重要的NW向断裂,以鹤山为界可划分为南、北2段。其南段为鹤山—磨刀门段,大部分呈隐伏状,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深、浅部探测工作,对于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影响了断裂沿线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工作。文中通过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第四纪沉积物年代测试等,对该段断裂的展布与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在浅层地震勘探的断点附近,基于有代表性的2个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的探测结果开展了相关分析,均发现了存在基岩断裂。构造岩以断层角砾岩、碎裂岩为主,断层物质已固化。后期沿断层带的部分地段被侵蚀形成凹槽,其上覆晚更新世河流堆积或全新世海侵沉积层内未见断错或地层扰动变形。根据地貌、断层产状以及横向断裂的发育,以竹排岛南的五指山断裂为界将西江断裂划分为南、北2段,没有发现北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南段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35.
36.

自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以来, 古冶—滦县地区一直为唐山地震的余震频发区.该地区断裂和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这些断裂的破碎程度有哪些差异?这是地震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在古冶—滦县地区布设的密集流动地震台网2020年8月—2021年7月近一年的波形记录, 采用剪切波分裂原理通过对古冶—滦县地区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来揭示这些问题.得到以下结论: (1)古冶—滦县地区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NE86.2°±27.8°, 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37±1.25 ms·km-1.快剪切波偏振第一优势方向为ENE向, 与区域背景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第二优势方向为NE向, 该方向揭示了研究区域断裂主要以NE向为发育的构造意义.(2)唐山断裂带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均显示出NE向的第二优势方向, 与断裂走向一致.断裂附近台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较高, 各台站时间延迟差异较小, 表明区域各向异性程度较强, 断裂沿NE向破碎程度较强且破碎均匀.(3)滦县—乐亭断裂和卢龙断裂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显示出复杂性, 表明两条活动断裂的交汇在地壳内部产生了复杂的地壳破裂裂隙结构.断裂附近台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较高, 各台站时间延迟差异较大, 表明区域各向异性和断裂破碎程度较强, 且破碎不均匀.(4)丰台—野鸡坨断裂和榛子镇断裂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接近,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最小, 表明断裂对其附近台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影响大不, 区域各向异性和断裂破碎程度较弱, 断裂内部裂隙可能存在愈合的现象.另外, 本文还针对1976年唐山MS7.8地震后在唐山断裂带上出现的尖端效应是否对唐山断裂带北段应力场产生了影响做出了讨论.本研究结果不仅反映了断裂分布的复杂程度与地壳各向异性的关系, 还揭示了地壳各向异性在不同破碎程度断裂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Introduction The study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a major branch of the Earth sci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odynamics. The world stress map plan started from 1980s and was leaded by Zoback. Lots of scientists from many countries participated this plan. The plan collected global tectonic stress measurements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established global stress database. The world stress map was edited based on the global stress database. The world stress map reflected feature of global li…  相似文献   
38.
李尚伟  万永中 《内陆地震》1992,6(3):302-304
0 引言 利用地震波研究地壳厚度的方法很多,用S波与S_P波的到时差来计算地壳厚度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 S_P波是由S波通过固体分界面后折射转换为P波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观测都表明S_P波的存在。S_P波出现在S波之前数秒,可以说是S波的前驱震相,它在观测点附近的质点振动方式属于P波类型。据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在某些地震仪的垂直分向上可以辨认,文献[1]就描述了S_P波震相在兰州台基式议上的的典型记录。  相似文献   
39.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自20世纪80年代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数字地震学研究,扩大并加深了我们对地壳、地球内部构造和地震震源过程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工作.本文阐述了基于CDSN二期技术改造建立的CDSN数据通信系统,研发CDSN数字地震实时分析系统的进展.  相似文献   
40.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