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230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815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44年   2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卫星导航应用越来越重视对抗与防护的背景下,梳理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欺骗干扰的原理和分类,介绍了欺骗干扰对接收机的影响、转发式欺骗干扰定位模型、新型渐变自同步欺骗干扰三个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卫星导航欺骗干扰技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究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所富集的有机物对湖泊碳循环和水质的影响,本研究构建微宇宙系统,模拟蓝藻和芦苇碎屑单独分解及混合分解过程.通过测定各组上覆水营养盐浓度、有机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揭示富营养化湖泊藻草残体混合分解过程中养分和有机碳的释放特征.结果 表明,在实验0~88 h内,在添加相同的碳源条件下,蓝藻和芦苇混合处理组...  相似文献   
133.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古特提斯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体系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标志古特提斯洋关闭后的板块缝合带。在该缝合带及周围识别出4套与洋盆扩张和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由南至北,分别为洋底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玄武岩和后碰撞火山岩。板块构造体系说明洋壳俯冲极性从南向北。已有年代学证据表明:阿尼玛卿洋盆的开启时代至少可以早到晚石炭世(308Ma),洋盆关闭可能在早三叠世;岛弧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二叠世(260Ma);弧后盆地火山岩的时代为早中三叠世;后碰撞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三叠世。三叠纪沿缝合带及其北部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左旋走滑断裂系,包括东昆仑南缘左旋走滑断裂(200~220Ma)、阿尔金断裂的早期走滑剪切断裂系(220~230Ma)以及南祁连南缘巨型左旋走滑断裂(240~250Ma)。认为它们形成于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的关闭和斜向碰撞作用,但主要在俯冲板块折返阶段或逆冲岩片的抬升阶段,其时也是后碰撞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阶段。  相似文献   
134.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向的大型韧性拆离断裂,被20Ma以来形成的NW-SE向鲜水河韧性走滑剪切带左行错位80km。青藏高原东缘韧性拆离断裂中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112~120Ma的年龄,表明龙门-锦屏山的崛起可能与白垩纪开始的垂向挤出机制密切关联。结合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及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时期羌塘/东昆仑/扬子陆块的碰撞形成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侏罗纪在其东南缘形成四川前陆盆地沉积:旱白垩世龙门-锦屏山开始抬升,晚白垩世快速崛起,在四川前陆盆地沉积之上叠置白垩纪-第四纪再生前陆盆地的沉积。龙门-锦屏山的崛起与白垩纪以来扬子板块岩石圈对于松潘-甘孜地体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使位于中下地壳的变质基底岩石在挤出机制下隆起。  相似文献   
135.
通过搜集柴北缘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运用分形(多重分形)方法来确定荒漠戈壁景观区受风成沙影响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并利用C?A和S?A模型分别探讨了景观地区Au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表明,C?A模型在确定异常下限时有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S?A模型能够很好地排除背景场和干扰因素,缩小异常面积,突出弱小异常。基于该方法提取的异常元素区域能够较好地识别出绝大多数已知矿床,同时指示了值得作进一步异常查证的空白成矿元素异常区域,为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值得开展下一步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6.
采用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探测古铜色日本马氏贝珍珠剖面(珠核与珍珠层)的元素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含有Ca、Sr、Ba等3种碱土金属元素,Mn、Fe、Cu、Zn等4种3d过渡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各元素在珍珠中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珠核表面稀土元素浓度最高,珍珠层和珠核的稀土元素浓度大致相当;Mn和Fe元素浓度自珠核浅表层向珠核表面有降低趋势;珍珠层内Mn和Fe元素浓度都出现大幅降低现象,且是在相同的圈层降低,显示其具有一定正相关性,推测二者大幅降低的圈层是平行层和棱柱层的分界,且Mn元素主要赋存于棱柱层;Ca与Sr、Ba元素的分布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7.
138.
鉴于当前国际上关于自转微椭、非均匀地球(SREHI)的固体潮汐响应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分歧,特别是Love数k及重力潮汐因子δ对纬度的依赖情况截然不同,本文借助于摄动法与张量正则分量的广义球谐展开建立起来的侧向非均匀、自转微椭、粘弹地球的潮汐模拟理论,计算了SREHI地球的潮汐形变及相应的引力位变化.结果表明,描述径向位移的Love数的纬度依赖部分系数h+与球对称部分h0+δh0之比不大于1.0‰;对O1波为0.27‰;对M2波为0.19‰;对M3波为0.49‰;对M4波为0.88‰.描述地球引力位变化的Love数的纬度依赖部分系数k+与球对称部分k0+δk0之比小于3.0‰;对O1波为2.67‰;对M2波为1.89‰;对M3波为2.24‰;对M4波为2.70‰.  相似文献   
139.
该文利用1995年6月中旬至7月初GMS-5水汽图象,对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上部水汽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高原地区对流层上部水汽的汇集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进行:①水汽从高原东南方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等地进入高原,是主要路径;②从西南方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高原;③从帕米尔及其以北地区漂过塔里木盆地后进入高原;④对流活动可以引起水汽在高原上空积聚.从多时相平均水汽图象上反映出高原上西北干、东南湿的水汽分布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水汽图象所揭示的在高原生成的系统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Intensity vari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TCs),especially that of coastal or landfalling TCs,is of great concern in current research.Most of the research papers,however,focus on intensification processes of TCs;only a few discuss decay processes in the lifetime of a TC.In the daily weather operation related to TCs,it is challenging when a TC weakens and/or disappears suddenly,because it brings more difficulties than the forecast of intensifying TCs does.Overestimation of a decaying landfalling TC would lead to over-preparation of defensive measures and result in"crying wolf"mentality with adverse effects.This study summarized physical mechanisms that dominate the decaying process of TCs and listed several possible dynamical factors:reduced level of air temperature,too large or too small speed,contraction of TC size amplification of TC’s core,and lightning number in a 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