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1.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边缘及邻近光滩处的水深、流速和悬沙含量的潮周期变化过程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对横向悬沙通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平静天气条件下光滩和盐沼上的流速过程有明显差异,植被缓流作用在落潮期更为显著,流速在涨潮由光滩向盐沼不断增大。与涨潮流速优势相对应,涨潮期平均悬沙含量是落潮期的1.8倍。横向悬沙通量以向岸输移为主,悬沙总通量与潮次内最大水深的四次方呈显著正相关。在平静天气条件下潮汐作用控制着盐沼前缘地带泥沙输移水平,盐沼滩面保持稳定淤积,前缘光滩淤积速率高于盐沼处的,盐沼逐渐向海延伸。在大风天气条件下潮次内的流速和悬沙含量水平提高了数倍,悬沙输移量大增,净输移仍以向岸方向为主,在盐沼上部和前缘光滩均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大量淤积。  相似文献   
82.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及孔样沉积物中磷形态分析,揭示了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磷主要有可溶性磷(DP)、铁结合磷(Fe-P)、铝结合磷(Al-P)、钙结合磷(Ca-P)和有机磷(OP)5种,其中以钙结合磷(Ca-P)和有机磷(OP)为主。研究发现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与水体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粒度关系密切,并受沿岩污水排放及近岸养殖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长江三角洲泥丘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和钻孔,在1982-1983年对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演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现代河口沉降中心前缘在东南方60-80km的浅海地区,存在着若干泥丘构造。泥丘构造由晚更新世沉积物组成,有些正在顶起上部全新统地层,有些则已出露海底达20多米。调查资料证实,这些泥丘构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江河口沉降中心的沉积物擀力压实用作所致。  相似文献   
84.
台湾海峡地区横向构造及其对东南沿海地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两岸存在一系列断续分布、横贯台湾海峡的NW向断裂,研究表明为一系列具有走滑运动的横向构造,根据地壳运动、区域变形和断裂特征分为巴士断裂带、台中-晋江断裂带和宁德-三貂角断裂带。中部的台中-晋江断裂带是一条控制地壳运动南北差异的重要分界断裂,断裂带以北的东南沿海北部和台湾北部地壳整体向东运动,与琉球俯冲带右行走滑运动方向基本相同,形成一致的变形取向;断裂带以南处于华南地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向运动挤压变形环境,地壳变形比北部强烈。东南沿海地震强度增强趋势、地震南强北弱与该应变场和横向走滑有关:(1)由于该断裂以南比以北地区应力应变场变化大,多场耦合复杂,耦合程度降低,造成蠕动变形不均产生应力闭锁,孕育地震发生。(2)福建东部比台湾海峡地壳均一性差、地球物理场变化明显,组成更为复杂的多元、多场耦合,耦合场稳定性差,容易受横向构造活动干扰,产生弹性变形而孕育地震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85.
1IntroductionSincetheearly1970s,theimportanceofthewetl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hasbeenextensivelyrecognized,computertechnologieshavebeenwidelyused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alargenumberofthewetlandinformationsystemshavebeendeveloped.EspeciallyinU.S.A.,…  相似文献   
86.
中国大河三角洲发育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世远  陈中原 《地理学报》1995,50(6):481-490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对国内外三角洲调查分析资料,论证了中国沿海大河三角洲的沉积旋回、基底构造、形成年代、沉积层序和沉积特点的可比性,但其形态类型、沉积相组合和发育程度颇有差别,体现了世界全新世各大三角洲发育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87.
原生沉积构造,特别是层理的研究,它有助于恢复古代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状况。随着沉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以人工水渠为水槽、用热水流模拟天然冷水流等不同途径,力求使实验接近天然水流,以取得底形形成的定量数据。1979-1981年间,作者选择了季节性变化明显的滦河中游河段作为“天然水槽”,一方面观察谷底微地貌和层理结构、构造特征,另方面分析实测水底地形和水文资料,两者对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是在此工作基础上,试图对滦河中游(迁安县桑园村至滦县)现代沉积构造与水动力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三角洲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特别是解放以后许多单位和学者从地质、地貌和考古等不同角度,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大量工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从而为综合研究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9.
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尼罗河与长江三角洲工作中所获大量实测资料,探讨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硬土层沉积特征、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剖析干旱性气候和湿冷性气候对三角洲硬土层成因的影响;指出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的硬土层主要为洪水泛滥堆积物,但在枯水期受到了风的改造。  相似文献   
90.
The five chemical associations ofheavy metals have been extracted continuously using the Tessier extracting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Cu,Pb,Fe,Zn and Cr in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residual fraction,while the major chemical association of Mn is carbonates.Carbonate heavy metals are converted into Fe-Mn oxides in autunm.And in the low tidal flat,after carbonates have changed into ionic heavy metals,some of the elements are transported to the overlying water,Cu,Pb,Fe and Mn have good cor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and Zn,Cr also show their similarity of chemical behavior in th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