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7 毫秒
21.
陈龙  智协飞  覃军  胡航菲 《气象》2016,42(7):819-826
利用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法,分析2004—2013年影响武汉地区的主要地面环流型及其特点,并探讨环流型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武汉地区的主要地面环流型有反气旋型(A)、气旋型(C)、偏东风型(E)、高压系统控制的偏东风型(AE)、偏东北风型(NE)及东南风型(SE)。秋、冬季以A、AE、E型为主,春季A、C、E型出现频率最高,夏季则C、E型出现次数最多。空气污染日出现的主要地面环流型有A、AE、E、SE、C及NE型,影响各季节出现污染的主要环流型不同,其中C型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表现为被弱低压控制;而中度及以上污染日的地面环流型主要为A、SE、E及AE型,受高压系统或偏东风影响时,高浓度污染较易出现。环流型对各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2.
该文在考虑气温和降水影响干旱的权重不同基础上,对前人提出的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简称S)进行修正,定义为S_m。通过对比修正前后干旱指数在干旱频率、年干旱强度以及与其他干旱指数的相关性等方面,分析了修正后效果及其在西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_m可以准确地描述旱季和雨季,优于S;修正前后的干旱指数在年干旱强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S_m减弱了S的部分不合理跳跃现象,且11 a平滑得到的结果与统计事实较为一致;对比修正前后指数与相对湿润度指数(M)、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相关性发现,S_m不仅矫正了S与M、CI的负相关,而且与M的相关性非常好,能较好地反映土壤的干湿状况,与各个时间尺度的SPI的相关性均超过了99%显著性检验;运用S_m定义的西南地区旱涝年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典型旱涝年的时空分布与事实一致。因此认为,S_m在西南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
覃军  赵洪  刁慧  马清  黄山 《地质与资源》2022,31(3):450-458
在梳理含油气盆地流体包裹体测试常用技术以及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东海陆架盆地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及应用研究经验,提出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包裹体的可测性、均一温度测试对象的选取、后期演化对包裹体颜色分析的影响、肉眼鉴别包裹体荧光颜色的误差等包裹体分析测试时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包裹体GOI值受地应力场、储层非均质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在用于充注强度或古油藏研究时需谨慎;提出非连续埋藏型储层中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的利用需要充分结合圈闭演化、输导体系演化、烃源岩生排烃演化等成藏条件演化,不宜简单利用均一温度厘定成藏期次.  相似文献   
24.
渤海新近纪古湖发育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渤海5口钻井的沉积有机质分析,以沉积有机质中浮游藻类丰度和类型、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变化以及地层序列中富藻沉积层发育程度。作为指示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标志,确定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层的分布特征及渤海古坳陷湖的发育特征。分析表明,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含量高的层段在馆陶组和明下段都有分布,但发育最好的是在明下段下部。这是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地层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湖相沉积发育的差异看,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时期的古湖有着不同的特征,馆陶组早期渤海的湖泊可能很小,馆陶组中、晚期为湖泊扩张期,从含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沉积层纵向变化频繁出现可以看出浅湖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新近纪古湖的盛期是在明下段下部沉积时段,当时渤海淡水湖泊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5.
26.
<控制测量学>介绍了对于不同的椭球都必须输入不同系数进行高斯投影正反算的方法,由于正反算公式的系数多、系数数字位长,这种方法显得很繁琐.目前,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推导出不同椭球的统一计算公式.在Excel中输入不同的椭球参数和统一的计算公式即可进行高斯正反算和换带计算.另外,笔者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和算例重算中发现<控制测量学>(第三版)中存在一些印刷排版错误,在此将一一列出,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7.
风场对全球海洋CFC-11 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海洋模式(LASG/IAP Climate Ocean Model,LICOM)中研究不同的风场引起的海气传输速度对三氯一氟甲烷(CFC-11)在海洋中的分布和吸收产生的影响,同时选出更适用于LICOM模式模拟海洋对气体吸收的风场,本文做了4组对比实验,即传输速度为常数(实验-C)以及依赖3个不同风场(Esbensen and Kushnir观测风场(实验-EK)、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风场(实验-NP)、QuikSCAT卫星风场(实验-QS))的实验。在对比分析中重点考察了CFC-11的海气通量、海表浓度、水柱总量、传输过程等。结果显示,不同风场带来的传输速度差异会造成模拟结果在局部海域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大部分海域的差异并不显著。而且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从海气通量、存储量两方面可以看出,不同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着减小的趋势。如1955年1月北大西洋局部地区,不同的风场下的海气通量模拟结果间的差异达到20%左右,到了1995年1月这种差异下降到15%左右。此外,传输速度的选取依赖风场计算值的全球平均值(试验-C)会造成模拟结果相对偏小,而风速相对较大的QuikSCAT卫星风场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8.
地球轨道周期性的变化控制着气候周期性变化,进而对层序叠加样式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东海陆架盆地平湖组沉积时期经历了冷热交替的气候变化,这种气候变化的频繁波动必然会在相应的沉积物中有所记录。利用La(2004)计算方案计算北纬30°、30~40.4Ma期间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周期,确定该沉积时期理论米氏旋回周期比值;平湖斜坡带平湖组三段属于海相沉积,构造活动较弱,沉积稳定,物性相近,区域上分布广泛,因此以平湖组三段作为目的层,对该段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检测以及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钻井中平三段沉积地层主要受405ka的长偏心率,131、99ka的短偏心率以及52ka的斜率周期所控制;选择控制平三段地层发育的主要米兰科维奇周期曲线,建立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进而对平三段地层进行高频层序划分,为平湖斜坡带高频层序单元对比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长江三角洲及邻近海域第一硬质黏土层的生物化石标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8个钻孔进行了系统的孢粉、藻类分析,从第一硬质黏土层中提取出较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化石,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及邻近海域第一硬质黏土层中的孢粉、藻类及其组合的特征。与其上覆地层相比,硬质黏土层中的孢粉、藻类的绝对浓度较低,出现的孢粉、藻类组合较单调,孢粉、藻类组合中淡水藻类含量异常高,并以环纹藻为主。高含量的淡水藻类指示硬质黏土的形成曾受到水流作用,硬质黏土的形成环境应为水域环境。与上覆、下伏地层的孢粉、藻类组合明显不同,淡水藻类含量高是第一硬质黏土层孢粉、藻类组合的重要特征,可以作为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对比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不同煤系烃源岩(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封闭体系黄金管-高压釜生烃动力热模拟实验,查明了3种煤系烃源岩生烃产物、产率特征及生烃演化规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中,煤、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均具有很高的产气态烃能力和较高的产液态烃能力,但不同岩性样品的生烃演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炭质泥岩生烃最早,生烃强度最大;煤居次,生烃稍晚,生烃强度稍低;暗色泥岩生烃最晚,生烃强度最低。根据热解生烃特征,指出西湖凹陷具有煤成油的勘探潜力,西部斜坡带是找油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