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36篇
综合类   2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南省区域地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大地构造跨华北、华南两大板块,属于华北陆块、北秦岭褶皱带、南秦岭褶皱带。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丰富,各期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在地壳演化历史中可分为3个阶段,即太古代—中元古代为前造山阶段,晚元古代—三叠纪为主造山阶段,侏罗—白垩纪为后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纪—早奥陶世地层可分为7个组、21个生物带、10个阶。各组均为向北东、北西向的穿时体。向北东向穿时较高,反映向北东向的海侵较慢。自晚寒武世起,南西方向开始抬升,海水向北东方向运移。向北东方向抬升比北西方向慢,结束沉积晚。  相似文献   
13.
Runnegar et Jell(1976)建立单板类Mellopegma属时,把该属归入Procarinariidae Wens 1938。后来,Runnegar et Jell(1980)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为忽略了Horny(1964)已经指出Procarinaria的模式种是一个双壳类,故又把Mellopegma归入一个新科Stenothecidae。本文采用这一新的归属,并根据该属在河南和安徽发现的情况,认为该属开始出现的时间是早寒武世中期。本文描述产于河南下寒武统辛集组的该属一个新种Mellopegma brevicosta sp.nov.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区域地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大地构造跨华北,华南两大板块,属于华北陆块,北秦岭褶皱带,南秦岭褶皱带,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丰富,各期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在地壳演化历史中可分为3个阶段,即太古代-中元古代为前造山阶段,晚元古代-三叠纪为主造山阶段,侏罗-白恶毒纪为后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5.
河南北秦岭晚古生代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河南南召地区的柿树园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在其中、下部灰岩夹层中采获较丰富的古孢子化石:Calamospora cf.microrugosa,Dictyotriletes minor,Punctatiporites minutus等属种,时代为晚古生代沉积。从柿树园组原岩建造性质、变质及变形作用特点分析,它不应划归二郎坪群或宽坪群,其层位与豫陕交界地区的粉笔沟组和信阳群的南湾组大体相当。在晚古生  相似文献   
16.
裴放 《地质通报》1992,(1):95-95
河南省北秦岭地区宽坪群南侧瓦穴子断裂以南,二朗坪群细碧角斑岩系以北,出露有一套宽2~3km 的轻微变质的碎屑岩系,主要岩性为变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片岩,变斑状二云石英片岩,夹少量结晶灰岩透镜体,厚2165m,一比五万区调命名为柿树园组。对这套地层的时代划分认识不一。有的划归宽坪群下部属中元古界,有的划归二郎坪群上部或下部,属上元古界一下古生界,有的认为是二郎坪群本身由断裂分割的同期异相沉积的不同岩片(分别称二郎坪蛇绿杂岩组合体、柿树园变质砂岩—变泥砂质岩组合体、小寨—抱树坪变泥质岩—变砂岩—变基性岩组合体),也有的提出为泥盆系。但均因无化石依据而无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国际牙形石会议(ECOS)于1988年7月25日至28日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森根堡自然博物馆举行.会议由著名牙形石专家,国际地层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森根堡博物馆馆长齐格勒(W.Zieg-ler)教授主持.这次会议共有28个国家106位代表参加,是牙形石研究者的一次国际盛会.我国共有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学者出席ECOS会议人数最  相似文献   
18.
裴放 《河南地质》1995,13(4):276-283
本文分析了早寒武世单板类Yochelcionella 在世界上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出层位及形态物特征,认为中国河南的Y.chinensis产出层位最低,形态结构原始,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Yochelcionella,提出Y.chinensis在河南首次出现,并迁移到澳大利亚Fliners地区生存。西伯利亚的Y.stylifera和北美的Y.americana也可能与河南的Y。chinensis有一  相似文献   
19.
磨坪-维摩寺、下浦池-郭沟和三道岗-小罗沟三条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活动,影响并决定了它们所分隔的四个构造变形域和变形带的构造变形,导致地壳压缩,最终奠定了复杂的构造格局,并形成脆裂剪切、弯曲滑动、固态流变和柔流或熔融四种构造变形相。  相似文献   
20.
笔者首次在河南林县发现下奥陶统牙形石,地层可划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在冶里组建立“Acoclus”oneotensis—Scolopodus restrictus 带;在亮甲山组建立 Paraserratognathuspaltodiformis 带。论证该区下奥陶统中间存在一个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