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170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桂林盘龙洞石笋中新仙女木事件及全新世气候变化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研究中国季风形成的机制和演化过程。中国南方岩溶区地处夏季风最敏感的地区,但由于缺乏象湖泊、冰芯和黄土那样的记录载体,还缺乏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成果。因此,通过对桂林盘龙洞一1.22m长,直径约45 cm石笋的加速质谱~(14)C测年和详细的氧碳同位素记录以及洞穴环境的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果:①由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突然变暖过程中,有一短暂冷事件记录,发生时间大约在距今11.3~10.8 ka,这可能是新仙女木事件在该地区的反映;②在距今9.0~7.0ka,该地区逐渐变得温暖和湿润,即夏季风逐渐增强,但在其期间同位素记录也显示存在一些小波动,即在距今9.0~8.0ka,夏季风较强,而在距今8.0ka左右,δ~(18)O值增加,可能记录了一次短暂的冷事件;③从距今7.0~4.5 ka,尤其距今6.0~4.5 ka,δ~(18)O总体上比现代碳酸盐的δ~(18)O值低,同时石笋的生长速度最大,δ~(13)O值也低,因此这一时期可能夏季风要比现代强,但在距今5700年至距今5500年,δ~(18)O值与现代相似,表明夏季风有所减弱;④在距今4.5 ka后,δ~(18)O值与现代δ~(18)O值相似,这表明夏季风减弱,该地区进入现代气候模式,石笋的生长速度减小,在距今几百年前停止生长。但在近几千年中,也有数次波动,即在距今4.0~2.5 ka,距 相似文献
103.
1955年春进藏的国务院西藏工程勘察队的地质组(由地质部水文工程地质局派出),在勘测拉薩水电站,查勘雅替藏布江干流日喀则拉宗段及其支流年楚河、祥河、达那普曲、羊八井河、青艾公路沿線之安多迈麻、黑河、九子納、羊八井各地时与路过康艾路沿線之札木、通麦、林芝、墨竹工卡等地时。 相似文献
104.
稳定同位素硫广泛用于示踪地下水、地表水的来源、物质组成以及水-岩作用过程。不同条件下,不同的水体中,硫同位素具有不同的环境指示意义。通过对位于我国西南川东平行岭谷区温塘峡背斜地区地表水(嘉陵江水)、矿坑水、岩溶地下河水(青木关地下河)、岩溶区浅层地下热水(北温泉水和青木关温泉水)的水化学及δ~(34)S-SO_4~(2-)的值的研究,发现嘉陵江水和姜家泉水的水化学组成显示出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的特征,浅层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组成反映了硫酸盐岩化学风化的特征,砂岩矿坑水既没有体现碳酸盐岩的风化也没有体现硫酸盐岩的风化。各水体的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揭示不同水体中硫具有不同的环境来源。嘉陵江水中的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表明其水的来源主要是流经地区的地表水和雨水;研究区砂岩矿坑水中SO_4~(2-)含量与δ34 SSO_4~(2-)的值表明其水是由原有矿坑水、雨水以及地表水组成;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中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表明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主要受到岩层、降雨以及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影响;而浅层地下热水中SO_4~(2-)含量与δ~(34)S-SO_4~(2-)的值的示踪则反应了地下热水的储水层的水-岩作用主要是石膏的溶解。 相似文献
105.
106.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航片、卫片验证、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700~ 2000m,完成于老第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200~ 1500m,完成于上新世末;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800~ 1200m ,形成年代为3. 4~ 1. 8Ma B. P. 。高夷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老年期地貌景观; 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山间盆地、岩溶台面、河谷盆地、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广西岩溶地区的11个样品为依据,讨论了钙华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克罗地亚第纳尔岩溶区的钙华作了对比。广西钙华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并有少量石英和白 相似文献
108.
运用古气候参数方法对滇西北高原YXL剖面进行孢粉分析,结合定年数据,重建了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并与我国南方石笋记录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从大约31570cal.yrBP以来,滇西北高原总体经历了温凉偏干-冷干-略转暖湿-冷干-转暖增湿-冷干-转为暖湿-温和偏干-温凉偏干的气候变化历程,其间多有反复;YXL剖面孢粉记录与董哥洞、葫芦洞石笋记录在古气候变化大趋势上基本一致,对H2、H1、YD、MWP、LIA等气候事件反映明显;YXL剖面孢粉记录中全新世大暖期升温增湿的速度慢于石笋记录和冰芯记录,其干冷气候期持续时间较长,这些特点均与高原环境有关,并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9.
110.
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显微结构和矿物成分等的鉴定,笔者在陕西旬阳溶蚀残余红土中,发现了在北亚热带及其以北地区不存在的原生石英的强烈溶蚀结构和次生石英、玉髓微晶粒结构,这一发现对确定该区古环境变迁提供了有力证据。结合孢粉和化学成分资料,本文得出以粘土矿物占优势的旬阳溶蚀残余红土形成了高温多雨的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类型相当于现代的红壤,时代属于中新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