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2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2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4篇 |
大气科学 | 79篇 |
地球物理 | 151篇 |
地质学 | 589篇 |
海洋学 | 135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72篇 |
自然地理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66年 | 3篇 |
1958年 | 9篇 |
1956年 | 3篇 |
1940年 | 2篇 |
193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31.
LORAN-C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美国和西欧国家无线电导航发展的情况,重点分析这些国家在发展GPS应用技术的同时大规模更新Loran系统的新动向,明确提出Loran系统是GPS系统的最好补充与增强,而扩展频谱技术是Loran系统升级换代的重要技术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自主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2.
随着三维GIS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其相关的行业应用、尤其是客户端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各种三维GIS开发平台大多是基于C/C++/语言,存在着学习门槛高,项目周期长和开发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如何构建轻量级三维GIS客户端,帮助用户快速搭建界面美观、交互良好的三维应用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Flash三维技术的研究,结合Flash三维技术特性和客户端GIS各自的特点,探讨如何构建基于Flash的三维GIS客户端开发平台:内容包括实现3D模式的地图显示和浏览,模型的加载和优化,GIS服务对接和数据展示,以及粒子系统、三维符号、光照和室内视角转换等其他辅助功能,最后介绍此三维GIS开发平台在某些可以预见领域的用途和带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3.
建立了基于离心超滤技术的近岸海水中络合态铁(Fe)粒径分级方法。经0.45μm滤膜过滤的海水样品,分别用不同孔径(3 k Da、10 k Da、30 k Da、100 k Da)的超滤膜离心超滤并脱盐。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化合物富集于相应孔径的超滤膜上,以酸溶液提取出Fe,用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在优化的条件下,方法检测限为0.10μg·L-1,线性范围0.25~10μg·L-1,4组不同孔径超滤膜测定同一份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4%~10.3%。本方法成功应用于福建九龙江口至厦门西海域水样的测定,结果显示各分子量范围内的络合态Fe含量随盐度增高而降低,且呈非保守分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34.
近海沉积物中氮磷的同时测定及其在胶州湾沉积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实验优化确定了近海自然粒度下沉积物中氮和磷同时浸取并测定的条件,其中无机态氮和无机态磷用0.1moL/L盐酸浸取后测定;总氮、总磷采用氢氧化钠与过硫酸钾混合氧化剂进行氧化浸取后测定。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的氮与磷,探讨了其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发现胶州湾沉积物中有机氮可占总氮的50%~70%,而有机磷所占总磷的比例低于40%,从湾内到湾外这一比例有降低的趋势;与其他海区相似,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无机氮和无机磷的相对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次表层则趋于稳定或变化较小;而有机氮和有机磷的垂直变化与其相反。结果表明,这种沉积物氮、磷的同时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精密度高等特点,可用于近海沉积物氮、磷生态学功能及过量氮、磷生态毒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5.
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在地质环境下能否保持有效封闭,主要取决于其扩散性质,而稀土元素(REE)是探讨地质作用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条件等重要的示踪剂,查明其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行为对于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矿物晶格结构和离子类型对元素扩散行为的制约规律,探讨了REE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迁移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扩散参数与扩散体系不同晶体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程,建立了计算1atm、无水环境下REE在不同矿物中扩散参数的多变量模型,由此模型预测的REE在不同矿物中的扩散参数E和lnD0的值,与实验测定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以往的预测模型相比,多变量模型能更全面地反映扩散体系晶体化学因素对扩散速率的制约.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REE在矿物晶格中扩散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阳离子,而非当前认为的阴离子. 相似文献
936.
东海季节性低氧海区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RSE)如V、Cr、Mo、U等,通常在氧化条件下呈溶解态,在还原沉积环境中除Fe、Mn外,RSE被还原成低价态转移至沉积物中富集积累,因此可以利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情况反演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状况。本文通过研究东海内陆架季节性低氧海区Zb7沉积柱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Cr、Ni、Cu、Zn、Mo、U的垂直分布、富集特征和比值,探究沉积环境氧化还原状况;发现RSE/Al和富集系数自1978年以来呈增加的趋势,但自2009年开始有所降低,整体RSE富集系数均小于3,未见明显富集。RSE比值V/Cr<2、Ni/Co<5、U/Th<0.75、0.25<(Cu+Mo)/Zn<0.55,以及MoEF/UEF比值主要分布在0.08~0.3倍海水Mo/U值之间,均指示氧化的沉积环境。RSE/Al与Fe/Al、Mn/Al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RSE在剔除陆源碎屑输入后,主要通过与Fe、Mn氧化物结合进入沉积物,也指示氧化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与该区域溶解... 相似文献
937.
四川里庄稀土矿床岩浆碳酸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里庄稀土矿床位于四川冕宁县西南方向49 km,为侵位于碱性杂岩体中的碳酸岩脉状矿床。本文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了碳酸岩与地幔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碳酸岩的∑REE为(9236.2~5943.6)×10-6,为LREE富集型,与典型岩浆碳酸岩特征相似;碳酸岩的C、O同位素组成非常稳定,其δ13CV-PDB和δ13OV-SMOW,分别为-3.9‰~-5.3‰和8.7‰~11.9‰,均落在“原生碳酸岩”的C、O同位素组成范围之内;碳酸岩的Pb、Sr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其87Sr/86Sr,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0.706305~0.706997、18.197~18.220、15.601~15.604、38.401~38.434,与EMⅠ型地幔源区的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所有这些特征均表明岩石来自交代富集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938.
根据庙岛海峡附近海域6个站位的大潮和小潮期海流资料和悬浮泥沙浓度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庙岛海峡附近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了潮流对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庙岛海峡处悬浮泥沙浓度较大,周边深水区浓度较小;在垂向上,悬浮泥沙浓度呈现从表层至底层逐渐增加的规律。在时间序列上,研究区悬浮泥沙浓度大潮期较大,小潮期较小;悬浮泥沙浓度随时间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大潮期悬浮泥沙浓度变化周期主要集中在6~8 h,小潮期各站均存在4~6 h和6~8 h两类尺度变化周期。悬浮泥沙浓度随着潮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加,但是悬浮泥沙浓度的最大值较流速峰值存在1~2 h的滞后;由于再悬浮作用、水体层化和表中层落淤的原因,悬浮泥沙浓度对流速的响应表现为底层对高流速的响应比较明显,表层对低流速的响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39.
940.
本文从区域城镇群体整体出发,围绕着城镇群体的产业和空间结构,探讨了平顶山经济区域镇群体的演变模式,得出了该区域城镇群体经历了自然增长模式和极核增长模式两个阶段的结论.进而根据影响城镇群体的演变因素和区内各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该区城镇群体必将向多核增长模式演进的观点,并阐述了多核增长模式的产业和空间结构格局.无疑,这对今后该区城镇群体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