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491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97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948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形态对于指示沉积物污染状况具有重要作用;为探寻简洁且能够有效提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浸提方法;实验研究了0.1 mol/L和1 mol/L盐酸的单级提取和欧共体标准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提出的BCR分级提取法对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Ni、Pb、Zn)和Al、Fe、Mn的浸取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浓度的稀盐酸对BCR方法中的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金属均具有较好浸提效果;但对可氧化态金属浸提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提取方法的人为信号指数(ASI)计算结果表明;BCR浸取法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大;表明其对沉积物中金属活性形态提取效率较高;1 mol/L HCl提取结果的金属ASI值最低;可能是较高浓度强酸使沉积物较大颗粒内层中“惰性”金属被浸取出来;“增加”了金属活性组分的污染讯息信号;对沉积物中Cu、Pb和Zn而言;0.1 mol/L HCl提取结果的ASI值与BCR方法接近。经过Al归一化后;0.1 mol/L HCl浸提的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与胶州湾的实际污染状况相吻合;表明0.1 mol/L的HCl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复杂的BCR浸取法;此方法可简化重金属活性形态的提取步骤;适合大范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相似文献   
52.
海洋渔业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效保障全球水产品供给,而且关乎各国国家经济和外交利益。近年来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大对海洋渔业产业的投入力度,全球海洋渔业产业面临深刻变化。文章从全球视角总结现阶段海洋渔业发展特点,系统梳理海洋渔业在全球的生产、贸易、消费格局,深入研究海洋渔业领域的全球对外投资趋势;分析得出海洋渔业领域国际投资规模持续增加,发达国家是主要投资国,新兴国家开始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以及投资领域、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等结论;最后从全球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和投资趋势中总结经验,为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以促进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3.
了解海滩剖面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海滩动态过程。利用2007年5月~2014年12月近8 a青岛石老人海滩剖面的实测资料,计算剖面各段单宽体积变化量及后滨宽度,结合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方法,探讨海滩剖面中长期淤蚀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近8 a来海滩剖面表现为侵蚀状态,不同岸段侵蚀程度不同。剖面1岸段侵蚀明显,剖面2和剖面3岸段轻微侵蚀。剖面的变化过程可划分为平稳期、剧变期和微调期3个时期。各时期剖面的季节性变化较复杂,平稳期具冬蚀夏淤的交替变化特征,整体淤蚀量较小;剧变期剖面呈阶段性蚀退,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微调期剖面可能仍处于剧变期的恢复阶段,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剧变期和微调期的小波交叉谱和相干谱分析显示,波浪和前滨单宽体积相干性较好,尤其当大于2 m的波高达到10%以上,海滩地形可以和波高变化产生同周期的变化。因此波高变化基本控制了剖面的季节变化。而海滩长周期变化主要受控于风暴潮作用及其漫长的恢复期,沿岸输沙和海平面变化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剖面长期侵蚀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温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走向。众所周知,碳(C)在海洋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在海气系统中,大于98%的C以溶解无机碳(DIC)形式存在于水体中(Zeebe et al,2001)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至关重要。 氮(N)和磷(P)等营养盐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滩涂和沿岸水域养殖区的长期施肥,它们也作为近岸海区的主要污染物而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并改变了一些海域的生态结构。如在胶州湾,由于营养盐浓度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该湾地区浮游植物数量和优势种组成的变化(沈志良,2002)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的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孔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必然将导致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气温变化。目前,对营养盐与水生藻类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王勇等,2002;刘媛等,2004;张文俊等,2004)但对于营养盐与海水无机碳体系之间的耦合作用报道甚少。在海洋环境中、C N P作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其变化相互影响,并与海水中所存有的海洋生物密切相关。探讨海水中C-N-P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效应,阐明海洋碳循环过程的深层次机理,揭示在过量N P作用富营养化条件下,C的迁移转化行为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模拟条件下C-N-P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5.
“八五”、“九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幅度增长,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的深化研究密切关系到天然气储量的增长势头。克拉通盆地下层序古隆起控气理论和上层序非构造圈闭控气机理是克拉通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的基本规律,前陆盆地是我国富气盆地类型之一,其冲断带下盘大型造圈闭群、前缘斜坡岩性尖灭区带与浅层次生气藏、前缘隆起上的断块圈闭群等是该类盆地有利的天然气富集区带。依据充分的地质资料,结合我国天然气勘探实际,提  相似文献   
56.
采用低速气流运动控制方程组和湍流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来风风向对航母甲板风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来风风向条件下,艏艉对称面附近、甲板上方低场及航母后方某点处压力和垂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航母有一定角度的侧向风对舰载机起飞有利,右舷风比左舷风有利;从有利于舰载机着舰角度看,右舷来风较左舷来风有利;从舰载机着舰下滑稳定性上看,来风风向角度越小越有利。  相似文献   
57.
了解农村居民对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是做好农村震害防御工作的重要参考.本文研究设计了调查表格,对农村居民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甘肃省16个县(区)的现场抽样调查,得到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地震常识掌握情况,并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造成农村居民地震常识掌握不足以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基于调查结果,本文针对农村居民地震常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增强农村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其震害防御意识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8.
利用滇西北地磁台阵8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对短周期事件的地磁三分量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得到不同周期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变化幅度比值ΔZ/ΔH在观测区的空间分布,由此推测地下存在一条NNW走向的高导带,从地壳延伸至上地幔,且位置随深度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9.
为探析长江口沉积物-水界面砷的迁移转化机制,本文分析了2019年夏季长江口4个站位上覆水和间隙水中总As浓度及形态的剖面变化特征,耦合氧化还原敏感元素(Fe、Mn和S)的剖面变化剖析了沉积物-水界面砷循环的Fe-Mn-S控制机制,同时结合砷相关功能基因探讨了沉积物-水界面砷迁移转化的微生物调控过程,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总As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除A7-4站位外,长江口其他3个站位间隙水总As以As3+为主要存在形态,且总As浓度均在上覆水中为最低值(0.748~1.57 μg·L-1),而在间隙水中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在6~9 cm深度达到峰值(7.14~26.9 μg·L-1)。间隙水总As及As3+浓度的剖面变化趋势与溶解态Fe2+、Mn2+相似,其均在中间层出现高值,说明沉积物Fe/Mn还原带砷的释放可能是随固相Fe(Ⅲ)或Mn(Ⅳ)的还原而转移到间隙水中的。氧化层和Fe/Mn还原带过渡区间隙水砷浓度与砷异化还原菌功能基因arrAarsC丰度存在对应关系(除A1-3站外),说明砷异化还原菌将溶解As5+或固相As5+还原为溶解As3+可能是该过渡层砷迁移转化的另一重要过程。硫酸盐还原带的间隙水总As和As3+浓度降低,但由于间隙水的低S2-浓度不利于砷硫化物生成,因此深层间隙水砷可能与铁硫矿物结合而被移除。底层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沉积物-水界面砷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随底层水DO浓度的降低,砷迁移转化更倾向于微生物还原控制。长江口沉积物-水界面总As的扩散通量为1.18×10-7~2.07×10-7 μmol·cm-2·s-1,均表现为沉积物间隙水中总As向上覆水释放,即沉积物是研究区域水体总As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