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6篇 |
免费 | 202篇 |
国内免费 | 2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篇 |
大气科学 | 68篇 |
地球物理 | 148篇 |
地质学 | 560篇 |
海洋学 | 130篇 |
天文学 | 20篇 |
综合类 | 68篇 |
自然地理 | 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66年 | 3篇 |
1958年 | 9篇 |
1956年 | 3篇 |
1940年 | 2篇 |
193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无人机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受限于地形、天气等外界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灾害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具有灵活性强、时效性高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6·24”新磨村滑坡和“10·11”白格滑坡为例,阐述了无人机数据获取及处理流程,重点介绍了无人机获取的数字地形产品在地质灾害精确描述、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现场影像采集和遥感成果处理及应用方案,为应急救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及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科学有效地保证了现场施工救援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42.
在地籍测量内业工作中,使用AUTOLISP语言编写功能程序集和符号库,从而使AUTOCAD技术在绘图工作中实现了快速和准确地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并实现了各种图形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43.
1987年3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正式成立后,为适应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形势并促进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决定召开首届年会.经过广泛的论文征集活动和一年多的筹备,于1988年5月21日至25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了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一届年会.来自全国的134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翁永庆编审,四川省科协主席康振黄教授,中国科协原学会部部长、中国编学顾问谢东来同志,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德润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上致词.四川省有131位编辑同行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4.
中国吉尔吉斯地震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按照中国山西省地震局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民族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合作委员会关于1995—1997年联合科研计划,1995年中吉双方互派专家到对方工作。中方由山西省地震局苏宗正研究员、袁正明编审、程新原工程师组成的科技代表... 相似文献
45.
46.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7.
48.
49.
本文在对马达加斯加地质演化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监测,结合已有水文资料对Mahajanga盆地岩溶的水文效应开展研究。受地质结构、岩性等条件的控制,Mahajanga盆地东部演化形成绵延近300 km的岩溶槽,在西南部则形成面积达12 000 km2的岩溶台地。岩溶槽和岩溶台地的岩溶发育均以水平方向为主,垂直方向发育较浅,岩溶形态则呈现出明显的均等溶蚀特征。盆地东部岩溶槽拦截了大部分来自高原的河流,是马达加斯加最重要的汇流区,同时,特殊的地质结构也演化形成独特的地下“汇流”系统。岩溶槽区内平缓的河床比降、复杂的河流网络、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洼地、分布广泛的松散堆积层以及面积广阔的地下岩溶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水循环调节库,对水文过程将产生较大的“滞流”效应。盆地西南部的岩溶台地面积广,规模大,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储水“水库”,对地表径流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