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0篇 |
免费 | 203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篇 |
大气科学 | 161篇 |
地球物理 | 92篇 |
地质学 | 510篇 |
海洋学 | 10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99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5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372.
根据《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经验体会,探讨搞好高职院校测量课程教学的有关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理论和实践教学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3.
本文介绍的是用轻型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的飞机,由汽车运载到航摄地区。可在长200米空地起落)低空飞行摄取大比例尺航摄象片,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实验研究成果。文中阐述了轻型飞机的特点,组织航摄小面积大比例尺象片的方法,以及对成图检测的精度评定等。通过本文阐述的实验研究,为小测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用常规方法成图,对其调机转场难,成本高、提供成果不及时等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对工业厂矿勘察设计,现有厂矿扩建,城镇规划及地藉测量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74.
本文针对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性特征,对配电网实时GIS建立过程中实时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输出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75.
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模拟数据和欧洲宇航局GlobSnow卫星遥感雪水当量(Snow Water Equivalent, SWE)资料,评估了CMIP6耦合模式对1981~2014年欧亚大陆冬季SWE的模拟能力,并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21世纪欧亚大陆SW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MIP6耦合模式对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能模拟出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的主要分布特征;耦合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及经验正交函数主要模态特征的模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多模式集合能提高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和主要时空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此外,多模式集合结果对欧亚大陆冬季SWE与降水、气温的关系也有较好的再现能力。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欧亚大陆东北大部分地区的SWE均要高于基准期(1995~2014年),而90°E以西的欧洲大陆SWE基本上呈现减少的特征;21世纪早期,4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积雪变化的差异不大,但21世纪后期积雪变化的幅度差异较大,而且排放越高积雪变化的幅度越大,模式不确定性也越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欧亚大陆冬季未来积雪变化特征的空间分布与全球变... 相似文献
376.
377.
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 结果表明, 城市中的水体对其周边的小气候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城市中商业区温度最高、湿度最小; 交通区次之; 水体附近温度最低、湿度最大, 平均湿度比商业区高出约10%。水体区的月平均温度日较差比其他功能区明显大。水体区的月平均温度比其他功能区低0.37~1.15℃。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上风岸2 km以内和下风岸9 km以内, 以2.5 km以内最为明显。水体的面积和布局是影响小气候效应的重要因素。水体面积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大, 单块的小于0.25 km2的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但是多块、密集分布的小面积水体会对环境的降温增湿效果更显著。在本文个例中, 与其他湖泊邻近的面积为1.25 km2的水体, 可以使2.5 km之内温差达到0.2~1.0℃, 水汽比湿增加0.1~0.7 g/kg。相对孤立的面积为2 km2的水体, 可以使1.0 km范围内降温幅度0.6℃, 水汽比湿增加0.1~0.4 g/kg。水体可以使地面风速增加, 一般能使风速增加0.1~0.2 m/s。 相似文献
378.
FY-2C卫星资料在热带风暴“范斯高”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FY-2C卫星云图及其相关定量资料TBB,对热带风暴"范斯高"的强度、路径及降水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出"范斯高"发生发展中云系的一些特征,从而判断其强度变化和移动方向;在降水方面,黑体亮温(TBB)场和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TBB场清晰地揭示了"范斯高"的降水分布特征,即五指山以北出现强降水,其中西部最强,而南部降水较弱。 相似文献
379.
380.
利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EMD),对南京地区2010—2011年6—8月近地面大气电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晴天、弱雷暴和强雷暴天气条件下大气电场的振荡特征。在单站电场仪观测范围内,以晴天大气为背景场,根据固有模态函数(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的动态特性,建立并验证了两种强度的雷暴临近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弱雷暴发生前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跳变幅度较平稳,而强雷暴跳变幅度逐渐加剧。对IMF方差最大值对应层数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可直观地表征雷暴发生发展过程,延长预报时间至1 h。利用这些特征对92个独立样本进行预报效果检验,预报的准确率为73.3%,虚警率为14.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