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0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61.
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畸变的校正是大地电磁勘探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在D盆地的电阻率测井曲线与大地电磁测深平移方式校正前后的反演测深曲线相比较,构造变换函数,实现了测井曲线对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标定。经过该技术改进的大地电磁反演结果与验证钻孔极为吻合,结合钻井、地震、重力、磁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揭示了D盆地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362.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明确其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及演变机制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与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对2000—2020年间祁连山地区产水量、碳储存、土壤保持、水质净化、碳固定和生境质量六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识别其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域。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祁连山地区六项生态系统服务在区域整体以及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供给量均呈增加趋势,山区是增量的高值区,热点分析中的Ⅲ类和Ⅳ类热点区面积呈增加趋势;在空间上,祁连山地区六项生态系统服务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异特征,林地与草地单位面积供给量值较高,不同地形梯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差异较大,多在海拔3100 m以上达到峰值,热点分析中的Ⅴ类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研究成果识别了祁连山地区六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特征以及探讨了影响其时空变化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可为祁连山地区制订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战略以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3.
寒区工程中的土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沿优势方向沉积排列而形成横观各向同性冻土材料。不考虑沉积方向与荷载方向之间沉积角的影响可能会错误估计实际工程中冻土的变形特征与承载力。然而,现有文献尚未探究沉积角对冻土工程特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沉积角对冻土单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所研发的制样模具制备了具有4种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δ=0°、30°、60°和90°),在设定的4种不同温度T条件下(T=-5、-10、-15℃和-20℃)对具有不同沉积角δ的冻土试样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T与δ对冻土的变形模式、破坏特征以及单轴抗压强度的显著影响。根据冻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归一化结果及其软化段斜率的变化规律,将冻土单轴压缩变形模式在T与δ影响下分为变形模式I、II和III。根据结果可知,随着T降低以及δ趋于60°,冻土的变形模式趋于由变形模式I过渡到变形模式III,试样破坏模式由鼓胀的X形剪切带破坏趋于破坏范围较小的单剪切面破坏,而冻土单轴抗压强度随T降低而增大的同时,随δ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64.
东蒙哥马利铝土矿位于圭亚那地盾东北部的临海陆缘区,铝土矿体沿前寒武纪基底与新近纪伯比斯层之间的不整合面产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的分析发现,铝土矿床是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体的富铝硅酸盐岩石在高温多雨、干旱交替的热带气候环境下,经历了早期的红土化作用和晚期的海侵作用,经过不断地分解、淋滤,最终形成的高铝低铁低硅的古风化壳红土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365.
利用吉林省1980—2015年春玉米单产数据、50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基于欧式距离和相关系数建立综合诊断指标,利用综合诊断指标研究分析预报年与历史年春玉米气象产量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关系,以此构建春玉米产量预报模型,对吉林省春玉米产量进行动态预报。产量预报模型对2003—2012年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丰歉趋势ΔY的平均正确率均在60%以上,加权分析法的单产预报准确率除2009年外,均高于80.0%,且各时段的预报准确率均高于大概率法的。对2013—2015年吉林省春玉米产量的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加权分析法对产量丰歉趋势ΔY的预报结果稍好;加权分析法单产预报准确率几乎都在90.0%以上,普遍高于大概率法的。说明加权分析法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预报效果更好,可在业务上应用。  相似文献   
366.
通过交叉验证获得不同核函数参数,并对线性、多项式、RBF、Sigmiod核函数分别用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性能进行评价,选择出最优核函数。基于上述最优核函数选择,将SVM与核Fisher判别分析和核主成分分析两种核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VM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可靠性,上述研究能够为实际应用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367.
紫色土坡面水流跌坑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跌坑的形成是坡面侵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细沟开始出现的临界形态,跌坑的贯穿标志着细沟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模拟降雨与微地形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不同雨强下紫色土坡面跌坑的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初期紫色土坡面水流跌坑边界模糊,横断面上跌坑基本在相同水平线上,与紫色土颗粒组成较粗有关;1.83~2.33 mm/min的雨强下,顺坡跌坑平均间距变化于8.2~9.4 mm之间,跌坑深度顺坡分布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平均深度介于1.4~1.8 cm,总体上随雨强呈增大趋势;横断面上跌坑宽度变化相对较大,平均宽度介于9.4~16.3 cm,随雨强变化趋势不明显;跌坑水平间距除边界外相对稳定,地势低洼处优先形成跌坑,但也并非尽然;基于运动波理论分析认为,紫色土坡面跌坑的连续分布是坡面流运动波的能量周期性波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368.
国家体育场(鸟巢)属大型体育场,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是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场馆,也是奥运气象服务保障的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内、奥体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三个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来了解这种小气候的影响。发现鸟巢内外的气象要素确有所差别:鸟巢内部的日平均气温高于外部的平均值,最高气温要略低于外部的最高气温,内部的相对湿度低于外部,而风速明显小于外部风速等。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重大活动的精细化预报服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69.
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书严  轩春怡  李伟 《大气科学》2008,32(3):552-560
应用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 结果表明, 城市中的水体对其周边的小气候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城市中商业区温度最高、湿度最小; 交通区次之; 水体附近温度最低、湿度最大, 平均湿度比商业区高出约10%。水体区的月平均温度日较差比其他功能区明显大。水体区的月平均温度比其他功能区低0.37~1.15℃。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上风岸2 km以内和下风岸9 km以内, 以2.5 km以内最为明显。水体的面积和布局是影响小气候效应的重要因素。水体面积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大, 单块的小于0.25 km2的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不明显, 但是多块、密集分布的小面积水体会对环境的降温增湿效果更显著。在本文个例中, 与其他湖泊邻近的面积为1.25 km2的水体, 可以使2.5 km之内温差达到0.2~1.0℃, 水汽比湿增加0.1~0.7 g/kg。相对孤立的面积为2 km2的水体, 可以使1.0 km范围内降温幅度0.6℃, 水汽比湿增加0.1~0.4 g/kg。水体可以使地面风速增加, 一般能使风速增加0.1~0.2 m/s。  相似文献   
370.
洪水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7月8—9目,四川省泸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嘉明和福集2镇洪水淹没面积多达8000hm^2,淹没时间为60-92h,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通过野外追踪调查和示范区比较试验,提出在洪灾后结合水稻生育期、淹没时间、淹水深度、植株长势等指标判断水稻受害程度,并以各指标为依据果断采取相应的抗灾、减灾对策。初步分析认为,蓄留洪水再生稻是行之有效的灾后生产自救措施,同时揭示了早割低留桩、晚割高留桩、早割多施肥、晚割少施肥、保持浅水层和防治病虫害是蓄留洪水再生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