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600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0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丁貴春 《地质论评》1957,17(2):137-151
1954年暑假以及55年寒假期間,作者由于搜集論文材料曾先后兩次到过瓦房子。在三個月野外工作的基礎土,作者進行了一系列的室內研究,对該礦區內的岩石,尤其是对寒武系的岩石有了一些新的發現,这些新的發現不但在生產实践上有其实用的意義,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是一良好的開端。為此,作者願意將初步研究的成果就管見所及向大家介紹出來,以供对此有興趣的同志們參考。  相似文献   
122.
形成旋扭构造的动力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地块随着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局部发生的旋扭;漂移在软流圈之上的地块遇到上拱的“热柱”受到局部牵制而旋扭;地幔熔融体物质对流循环产生蠕动式旋扭;岩石圈拖曳牵动引起旋扭;重力控制下密度分异所引起的水平漫流碰接于上升物质而旋转。欧亚大陆上分布着涡轮状、帚状、莲花状、连环状等各种旋扭构造。  相似文献   
123.
多股水平淹没射流水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水股分层、坎高、出口体型和跌坎形式等因素对多股水平淹没射流的流态稳定性和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较单层多股水平淹没射流流态稳定性好、临底流速低、消能率高,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消能方式。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中孔泄槽以等宽或微收缩为宜、表中孔最优坎高差应大于中孔水流的主流水深、跌坎形式的选择应结合具体工程特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4.
我国农业气象业务引入作物生长模型的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布春  刘文萍  梅旭荣  李玉中 《气象》2006,32(12):10-15
国外作物生长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我国作物生长模型的应用研究也日益成熟。目前,正从研究阶段向业务应用推广阶段转变。为了阐述作物生长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前景,以WOFOST模型为例,简要介绍了国外作物生长模型的核心模块、主要功能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气象业务可为开展作物生长模型应用提供的数据支持,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指出作物生长模型在拓展当前我国农业气象业务领域和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等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5.
根据泰安紫外线逐时和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日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建立了紫外线预报逐步回归方程,实现了紫外线预报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126.
A nest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used in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at the China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NCC) since 2001. The NCC/IAP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T63 coupled GCM (CGCM) provides the boundary and initial conditions for driv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 NCC). The latter has a 60-km horizontal resolution and improved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cluding the mass flux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closure scheme (TKE) and an improved land process model (LPM). The large-scale terrain features such as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included in the larger domain to produce the topographic forcing on the rain-producing systems. A sensitivity study of the East Asian climate with regard to the above physical processes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esent paper. This is the second part, as a continuation of Part I.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sted regional climate model, a ten-year simulation driven by NCEP reanalysis datasets has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ast Asian climate simul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model’s systematic error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ativ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5 years between the RegCM2 and RegCM NCC have been don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simulation performance. Also, a ten-year hindcast (1991–2000) for summer (June–August), the rainy season in China, has been undertake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RegCM NCC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major seasonal rain belts. The best predicted regions with high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West China,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 North China, where the CGCM has maximum prediction skill as well. This fact may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largescale forcing. On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prediction derived from RegCM NCC is the increase of ACC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here the CGCM has a very low, even a negative, ACC. The reason behind this improvement is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the more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large-scale terrain featur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resumably, many rain-producing systems may be generated over or nea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may then move eastwar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teered by upper-level westerly airflow, thus leading to enhancement of rainfalls in the mid and lower basin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al-time experimental predictions for summer in 2001, 2002, 2003 and 2004 by using this nested RegCM NCC were made. The results are basically reasonabl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27.
植物根系控制黄土土层风化淋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群落根系对土壤元素迁移和矿物的风化淋溶具有显著影响. 从描述黄土土层地球化学环境场分异的特征出发, 用原状土柱淋滤实验装置、根系大型挖掘剖面壁法及多元统计学方法, 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根系改善土壤环境场效应与土壤风化淋溶速率强化值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定量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植物根系对土壤环境的改善效应主要受有效根(≤1 mm)密度和根量控制,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大于对土壤化学性质改善效应, 根系控制土壤风化淋溶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根系提高土壤渗透力、增加土壤生物活性物质及稳定土层结构的动力学性质. 在对不同植物根系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迁移和矿物风化速率主导因素综合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 此数学模型将有助于阐明林草群落根系控制土壤风化淋溶作用的生物动力机制, 也可用于林草地对有关变量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8.
郸城小麦霜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郸城县1987--2007年小麦霜冻情况,分析了小麦霜冻害的影响因素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根据观察和试验结果,提出了小麦霜冻的预测指标和预防、灾后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9.
利用洛阳市及9县10个观测站1966-200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洛阳地区雷暴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洛阳地区雷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栾川、嵩县、孟津偏多,宜阳、新安、汝阳偏少,南北多中部少;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80年代至今雷暴日数偏少,但从80年代开始,洛阳地区雷暴日数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幅度大,季节性特点非常明显,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雷暴日数接近全年的80%。洛阳地区雷击人员伤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在市区,近年来雷击次数及所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0.
选择北京平原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都比较典型的沙子营垃圾堆放场,建立了其水文地质模型。在充分收集资料、分析得出部分计算所需参数后,采用现场弥散实验、勘查取样测试等方法,求得了该含水层的弥散系数等参数;用二维非稳定流溶质运移方程对污染物在此含水层中的迁移扩散规律、速度和污染范围等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现场钻探、取样测试分析等方法,评价了该含水层的实际污染状况。实验模拟计算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遵循二维非稳定流场中的溶质运移方程,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运移速度约为86.25m/a,迁移扩散主要发生在地下水流向上,侧向扩散宽度极小,是地下水流向上的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