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In this study, two common pollutants (benzo[a]pyrene and methamidophos) in marine environment were tested by comet assay for their inducement of in vivo genotoxic effect to the blood cells of black porgy ( Acanthopagrus schlegeli). The fish was exposed to 2 μg/L of benzo[a]pyrene (BaP) and methamidophos, and their mixture. The assay was performed on whole blood at 2 h, 5 h, 24 h and 96 h exposure interval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NA damage was observed in each treatment with the pollutants. Additive effect of BaP and methamidophos was also found in the experiment. However, the decrease ratios of DNA damage for 5 h and 96 h exposure interals compared with 2 h and 24 h exposure ones, respectively, were noticed. This phenomenon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function of repairing process via enzyme cytochrome P450 in the animal. Evidence of the genotoxicity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 and polynuclear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on marine fish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2.
地震造成斜坡失稳是其引起的最为显著的次生灾害,在小震频发,大震多发的现实背景下,开展不同等级地震作用条件下斜坡危险性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及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意义日渐凸显。基于拟静力法,根据斜坡所处场地类别和不同超越概率水平地震作用,对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确定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综合水平地震系数,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引起的作用于斜坡重心处的水平和竖向惯性力,以极限平衡法为理论基础,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系数,结合危险性指数法,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失稳概率和危险性指数,据此对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危险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斜坡稳定性系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减小,斜坡失稳概率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指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亦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3.
印度河扇更新世发育的沉积物波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其形成过程的认识程度低。本次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和地震解释技术,研究了印度河扇沉积物波的波长、形态、波峰变化等形态特征;阐述了沉积物波与沉积物变形特征的差异、识别了两者的区分标志;总结了水道堤岸斜坡和区域斜坡上沉积物波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物波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分析了沉积物波的形成过程,并建立了印度河扇沉积物波的形成模式。研究表明: (1)研究区沉积物波波长平均为486.84 m,最大1473 m;波高在10~60 m之间,平均30 m。(2)沉积物波的形态有对称型和非对称型,其迁移方式有上坡迁移型、加积型和下坡迁移型;沉积物波主要发育在水道堤岸的斜坡上,在区域斜坡上也发育少量的沉积物波,这2种沉积物波波脊的走向差异很大,水道堤岸斜坡上的沉积物波主要分布于水道凹岸堤岸的外侧,距离水道越远其规模(波长、波高)越小,波脊走向近于NE-SW方向,与水道的走向平行或斜交;区域斜坡上的沉积物波波脊的走向多为NW-SE向,平行于区域斜坡的走向,离源区越远规模越大。(3)水道堤岸斜坡上的沉积物波是由水道型浊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溢出水道的凹岸,在堤岸外侧的斜坡上沉积形成的,堤岸斜坡的角度对沉积物波的发育规模影响不大,浊流的强度和输沙量对其规模影响大;区域斜坡上发育的沉积物波是由顺坡而下的非水道化的浊流沉积形成;滑塌变形造成的起伏地貌以及早期沉积物波的存在,也都影响了后期沉积物波的发育。  相似文献   
94.
总结了钨(W)在地球不同圈层、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的分配行为,并据此来探讨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钨矿床的某些成因机制,并将W矿化所需的较高的浓集系数归因于这一系列不均匀分配行为的累积。同时强调了W在溶液/熔体体系,尤其是富F体系中的分配行为是理解其成矿机理的关键。热液中W主要以钨酸(根)和碱性钨酸盐离子存在,后因流经理化条件(温度、盐度、p H值)骤变而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5.
隗彦宏 《测绘通报》2015,(10):133-134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拔地而起,人们对于广场、停车场等大面积场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此类场地多数都是使用混凝土现场浇筑地基,然后再覆盖地砖或地坪漆。由于需要在混凝土基础上覆盖地砖或地坪漆,因此对于基础层平整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分析了混凝土地面整平作业的传统施工方法和机械控制施工方法,并研究了激光平地控制系统在其中的应用。一、传统施工方法针对混凝土地面整平,当前普遍的施工方法是  相似文献   
96.
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异常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应用滤波方差、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研究了1963年冬季至2011年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风暴轴活动强弱与东亚—北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980s后期风暴轴活动显著增强相比,近10 a来风暴轴活动又进入较气候平均水平偏低的阶段,且风暴轴主体位置有着向东北、西南两侧的振荡现象。风暴轴活动强(弱)年,东亚地区近地面温度偏高(低)、对流层低层阿留申低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强)、中国东部及日本上空850 hPa北风减弱(加强);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减弱北缩(加深南进)、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减弱(加强)。风暴轴活动与冬季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次数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97.
98.
99.
从Schaefer(1940)提出用塑料溶液模制冰雪晶的方法以来,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面和飞机的云雾观测。传统的模制法以易挥发溶液为模制材料,著明的复姆凡尔法是以聚乙烯醇缩甲醛为溶质,以氯仿或二氯乙烯为溶剂,配置成1—6%的溶液。云雾粒子落入涂在基片上的模制液中,模制液迅速挥发干燥,永久留存云雾粒子的模印。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