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Introduction In the crust there exist widely vertical nearly-parallel fluid-saturated microcracks, which are nearly parallel. Shear-wave splitting can be observed when shear-wave travels through this kind of microcrack structure. Shear-wave splitting could be adopted to monitor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since its pattern is very sensitive to variation of crustal stress (GAO, et al, 1995, 1996), however, it needs lots of reliable 3-component waveform data.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used some temp…  相似文献   
52.
引潮力对显著地震触发作用与大震关系的机理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荣华  薛艳  郑大林  丁香 《地震》2006,26(1):66-70
初步讨论了引潮力对显著地震触发作用与大震关系的机理。 结果表明, 这一机理是比较复杂的。 地震发生时水平引潮力方位与地震断层面走向接近, 可能增加断层面上的剪应力, 有利于地震的发生; 水平引潮力方位与地震主张应力轴T轴接近, 可能减小断层面上的正应力, 从而减小断层面上的摩擦力, 也会有利于地震的发生。 所讨论的3个震例中有2个共同点: 其一为大震前显著地震发生时水平引潮力方位相互比较接近; 其二为显著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大震破裂面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3.
薛艳  刘杰  刘双庆 《中国地震》2018,34(4):676-694
系统研究了1976年以来全球58次M_W≥7.8浅源地震序列的统计特征。结果显示:(1)在58次巨大地震中,板间地震45次,板内地震13次,板内地震强度低于板间地震。(2)74.1%的板间地震为逆断层错动,61.5%的板内地震为走滑型错动。(3)58次地震序列中,82.8%为主-余型,17.2%为多震型;与5级以上地震序列不同,巨大地震没有孤立型,其余震比较活跃;板内地震中,多震型占7.7%,而板间地震中多震型占20%。(4)对于主-余型序列,75%的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差为1.0~2.0级;震级差与主震震源错动类型有关,走滑型的震级差明显大于逆冲型;68%的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后3天内,其次为10天左右与1个月左右; 49%的D_(max-aft)(最大余震震中与主震震中间的距离)不超过余震区长轴的1/3,31%的D_(max-aft)为余震区尺度的1/3~1/2;最大余震的发生时间、最大余震震中与主震震中间的距离同主震断层错动类型间的关系不明显。(5)应用ETAS模型计算了46个序列参数后发现,b值、p值和a值均呈Beta分布,b值平均为1.164±0.211,p值平均为1.559±0.412,a值平均为1.673±0.911; p值和a值分布分散;对于不同的序列类型、震源错动类型及板内、板间地震,b值差异不显著;逆冲型序列p值明显大于走滑型和正断层型;板间地震序列a值明显小于板内地震;逆冲型序列a值明显小于走滑型和正断层型;这表明,与板内地震相比,板间地震具有较强的"余震激发余震"的能力;逆冲型破裂虽然会导致序列衰减较快,但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相对较强。(6)逆冲型巨大地震余震区长轴L的对数与主震震级M_W间的拟合关系式为lg L=(-1.399±0.306)+(0.470±0.037) M_W。  相似文献   
54.
庄建仓  刘杰  薛艳  韩鹏 《地震》2017,37(1):1-9
近些年中国油价上调时间与全球大震的发生出现同步, 引起地震学家和相关人员的关注。 这两者在物理上是毫无联系的事件, 然而通过对2003—2015年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两者发生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即油价上调与全球大震发生具有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甚至通过了严格的统计检验, 超出99%的置信区间。 这个看似荒谬的结论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统计误区: 对事后数据进行统计检验, 如果有足够多的样本, 通过精心挑选则一定能找到一些样本是统计相关的, 即使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揭示这一统计误区对于目前地震预报使用的统计方法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表明仅仅依靠统计检验不能判定某种现象或者异常是否与地震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是否存在物理上的关联, 因为所考察的现象或者异常有可能是大量样本中的一个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特例。 在大数据大量积累和使用的今天, 为了避免走入上述统计误区, 需要在分析相关性的基础上, 对每一种可能的前兆现象进行向前预报检验, 同时探求其与地震的内在因果关系, 即阐明前兆现象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5.
2018年震情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6.
薛艳  宋治平  姜祥华  张小涛 《地震》2021,41(2):102-112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6.4级地震发生在新疆和田至西藏日土 6.0级左右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内部,中期(年度)预测正确,其中核心依据之一为该地区6级以上地震准周期特征.Morlet小波变换定量计算显示11.7年、5.8年和79.5年为主要周期成分,其中11.7年和5.8年周期通过了 90%置信度检验,具有显著性.本...  相似文献   
57.
系统梳理2020年4月1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石渠5.6级地震震中区域属于历史弱震区,震前出现前兆震群,也是其前震活动;②地球物理观测:出现8项异常,其中形变5项,电磁3项,且电磁异常对于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③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  相似文献   
58.
IntroductionMaximumentropyspectralmethod(MEM)(Burg,1972)hadbeenamethodusuallyusedinstudyingtheseismicityanditsmainpurposeistofindthedominantspectrainthelong-termseismicityprocessesinthepastyears(Zhu,1985).Inthispaper,themethodisappliedtostudywhethertherearesomespecialspectraofseismicityinsomespecificstagesinearthquake-generatingprocesses.Sowestudyseparatelythenormalandabnormalstageofearthquakeactivity,whoseactiveprocessisregardedasstablestochasticprocess,inordertofindtheirspectracharactersan…  相似文献   
59.
60.
地震孕育过程中形变趋势变化形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变介质包体模型理论中体应变解析解计算分析了孕震过程中不同观测点的形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硬包体产生的体应变具有明显的3阶段过程,软包体却只有2个阶段的特点,但它们的形态特征不仅都具有象限性与地区性,而且还随震中距的不同而不同。岩石实验结果也表明,观测点距破裂面的距离不同,其形态特征也不同。在理论分析与岩石实验结果一致的基础上,分析了张北地震与景泰地震前形变异常的形态特征,即具有明显的地区性与象限性;并且形态特征随震中距的变化而不同;变化幅度也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对形变异常形态特征的理解,提出了利用形态特征预测、判断发震地点及孕震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