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项亮  王苏民  薛滨 《海洋与湖沼》1996,27(2):132-137
通过对1991年5月-1992年10月间采自江苏固城湖和安徽女山湖的3个沉积孔柱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比度垂直分布的分析研究,发现在该地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泄漏137Cs有明显的蓄积,其峰值与核武器试验导致的1963年137Cs时最大蓄积峰值相当,具有同样的时标意义。因此,在苏皖地区这-137Cs蓄积峰值对研究现代湖泊沉积、水土流失和区域环境变化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2.
Simulations of LGM climate of East Asia by regional climate mode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limateconditionsintheLastGlacialMaximum(LGM)wereremarkablydifferentfromthepresentones.LGMglobalmeantemperaturewas5℃-10℃dropbutprecipitationdecreasescommonly.LGMhasbecomethekeyphasetoreconstructtheearthenvironmentalfield,retrieveextremecoldclimatecondit…  相似文献   
23.
关于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流人海的黄河发育,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黄海陆架的演变有着紧密的成因联系,是综合反映东亚构造地貌和自然环境变迁的重大地质事件。从宏观上看,只有晋豫间的三门峡基岩河谷被贯通,才称得上黄河干流形成。现今黄河三门峡水库区是经典的三门系分布区,古三门湖的粗碎屑沉积物来自北边的中条山和东南边的帽山。以三门系沉积终结为标志的古湖消亡,是东流黄河得以形成的前提。山西平陆黄底河地层剖面,相当完整而正确地表示了三门系的层序和层位。湖相和河湖相三门系的最高层位应为厚的36m的白砂层,其上盖有薄层砾石并发育浅红色风化壳,上覆无明显古土壤层的黄土。白砂层从黄底村向东尖灭,向西增厚,其中见砾石透镜体和粘土夹  相似文献   
24.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faulted basin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late Cenozoic, among which the Sanmen Lake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east edge of the Loess Plateau,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macromorphological step of China. The thick strata of the Sanmen Group deposited in the large basin. The Sanmen Group is a perfect place for the study on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 tectono-climatic cycles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is paper,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Sanmen Lake Basin during the past 5 Ma were re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aleomagnetic stratigraphy, pollen, TOC and carbonate content from the Huangdigou outcrop near the Sanmenxia Reservoir, Pinglu County, Shanxi Province.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from the outcrop indicate that the basin was first formated by fault activity at about 5.4 MaBP, and after the strong tectonic movement at 3.6 MaBP the lake enlarged and the rainfall of summer monsoon increased. There was no great climatic transition near 2.6 MaBP, corresponding to the bottom age of loess in the Loess Plateau. After Olduvai event (about 1.77 MaBP) the Picea and Abies were presented in the sediments, which indicates a colder climate. The tectonic movement at 1.2 MaBP caused the light angular discorda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anmen Group.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show a cold and wet climate during the prosperous periods of loess accumulation such as L15, L9, L6. The tectonic intensification periods of the Sanmen Basin correspond with th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chronologically. The earliest age of the outflow from the Paleo-Sanmen Lake or the partly cutting off of the Sanmenxia Gorge was about 0.41- 0.35 MaBP. The age of cutting thoroughly the Sanmenxia Gorge by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Paleo-Sanmen Lake was about 0.15 MaBP, which symbolized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sent Yellow River and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相似文献   
25.
东北松嫩平原区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气候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区,观测记录和多种模式预估显示该区气候变暖显著并将进一步增强,降水变化趋势则不明显或略有增加.东北松嫩平原湖泊群是我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但近几十年来,该区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中气候因素最为受人关注.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综述了松嫩平原湖泊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湖泊面积和湖泊水位;(2)湖泊水质;(3)湖泊生态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未来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可能影响以及湖泊的演变趋势,也阐述了在这种自然背景下的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中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RH孔和洛川黄土记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滨  王苏民 《湖泊科学》1997,9(2):123-128
根据若尔盖盆地RH孔的研究成果,具体地将该孔的21个阶段和洛川黄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探讨了高原不同降升阶段自身环境特点及其对邻近西北干旱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历史时期希门错湖泊沉积色素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含量,种类以及相应的参数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短柱岩芯XM9201沉积物的色素指标的综合判别,讨论了该地区过去2000多年来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我国东西部气候记载及冰芯研究,探讨了各气候事故表现形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8.
卞宇峥  薛滨  张风菊 《湖泊科学》2021,33(6):1844-1856
洪泽湖是淮河水系中最重要的湖泊之一,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它在防洪、灌溉、航运、跨流域调水以及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300年来,由于黄淮关系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泽湖水域面积发生剧烈变化.研究湖泊水域空间变化有助于认识流域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本文利用18世纪初以来的古地图、历史文献资料及1981-2016年期间的7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300年来洪泽湖水域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0年来,洪泽湖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缩减速率为0.17%,且湖域范围总体表现为由四周向中心缩小的趋势,其中西南湖域的形态变化最为显著.具体而言,清中期以前,黄河多次夺泗入淮,洪泽湖面积变化受黄淮关系、高家堰等水利枢纽的修建以及降水等因素影响.至清末,洪泽湖面积由3078.78 km2下降至2335.73 km2,共减少743.05 km2,其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剧烈变化,该时期黄河改道、降水以及人口增长导致的湖滨围垦是影响洪泽湖演变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1949-2016年),洪泽湖面积进一步缩小,由1757.60 km2下降至1488.43 km2,共减少了269.17 km2,其中1995-2000年间湖泊面积下降最为显著,共减少了281.43 km2,湖泊动态变化度达到2.78%,该时期自然因素对湖泊水域面积的影响减弱,而人口增长、围垦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等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洪泽湖演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9.
粉尘的搬运与堆积过程,理论上是不同粒径的岩屑与矿屑颗粒被风力分选并依次沉降的过程,而元素在不同粒级的岩屑与矿屑的富集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对岩屑与矿屑颗粒分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选。因此,基于元素地球化学对黄土粉尘示踪研究中,单一节点或(和)剖面均不具有对粉尘源区的严格代表性,通过比较单一节点或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而进行物源示踪的方法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中亚热带赣北鄱阳湖地区芙蓉-周溪一带的风沙-粉尘堆积体系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多维度统计分析,发现地球化学元素及其元素对均存在系统性的分选与分异特点。稳定元素(如Al、Ti、Zr、Nb、Lu、Hf、Ta)及其元素对随距物源区的远近呈现线性、指数或对数等的单向变化特点,其变化幅度在沉积体系中可达31%~42%;在二维和三维散点图中其元素对的投影轨迹,是一个有方向的线状或者带状区域。这表明,风沙-粉尘堆积体系内元素地球化学从上风向到下风向是单调变化的,传统上基于元素地球化学的黄土粉尘物源示踪,通过判断投影区域的远近而进行示踪分析,在理论上有一定缺陷。初步建议,未来的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应避免单一剖面元素示踪的方法,而应根据粉尘堆积体系的分布情况系统采样,通过揭示粉尘堆积体系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特征来开展基于地球化学元素的黄土粉尘物源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30.
三门峡地区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的古季风事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三门峡地区小刘寺剖面黄土- 古土壤序列磁化率曲线和粗颗粒组分含量曲线的研究,发现它们分别指示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变迁在末次冰消期向全新世转变时的新仙女木事件中显示不同的变化特征。夏季风的加强过程对应于冬季风的大幅度波动,气候为凉湿背景上的冷湿与暖湿振荡。冰后期的早期为全新世第一暧期。夏季风强盛对应于冬季风衰弱的湿暖气候,它由夏季风锋面降水的穿时性所决定,在华北地区为全新世适宜期。8 kaBP 前后为夏季风偏弱对应于冬季风偏强的干冷气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全新世第一冷期。这3 次古季风事件可与格陵兰冰芯记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