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相似文献   
102.
著名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  相似文献   
103.
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地理工程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及软工程的概念,指出地理工程技术是一门软工程,且是解决实现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基本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地理工程技术体系,并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土地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蔡运龙 《地理学报》1992,47(2):146-156
本文论述了土地结构(包括要素组成结构、演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并以贵州省的调查研究为例,说明了各种土地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土地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自然区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正如整个中国地理学的欣欣向荣一样,近年来我国高校地理教育也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其表现之一就是新地理学教材的层出不穷,如果说已形成百花争鸣的生动局面的话,那么郭永盛、王庆教授主编的《自然地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年)就是这姹紫嫣红园中鲜艳的一朵。一般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106.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15,70(12):2032-2033
<正>我参与翻译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地理学长于事实而短于理论"。哈维认为"这不仅使大多数地理学思考和活动只能归属于经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纳,而且也限制了这种整理和归纳的能力"。哈维在这部被誉为"新(理论)地理学圣经"的著作结尾呼吁道:"地理学者们应当创造理论结构,这些理论结构反过来又将给我们的学科以它目前如此迫切需要的特性和方向。没有理论我们就不能指望对事物作自洽和合理的解释,没有理论我们就很难声称了解自己学科的特点"。此外,在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中国是世界上生态系统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开展生态恢复研究和实践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批准和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恢复工程。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是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生态恢复方案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回顾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思路及相应的方法与技术,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8.
赵昕奕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03,58(4):584-590
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尤其由于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评价工作直接关系到区域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和区域发展,进行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更具现实意义。气候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下的区域的反应-相应的变化、必要的适应性调整和适应能力-即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度量的脆弱性作为衡量区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指标,增强了不同研究工作的比较性,正在日益为有关学者接受,并在全球开始研究工作。本文对应用脆弱性理论进行区域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选择气候变化的时间、空间变化明显的中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带的中段作为研究案例,分别对农牧业土地生产潜力相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和区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行了定量和半定量的计算与评价,从这两个方面给出脆弱性的表述作为对研究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价。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45  
朱晓华  蔡运龙 《地理科学》2005,25(6):671-677
应用分形理论对中国土地空间分形结构及其机制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首先计算了中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的分维与稳定性指数;其次,分析了北京、安徽、江苏、广东、贵州、新疆、西藏、辽宁等8省区的土地分形结构;进而,在计算北京等8省区土地结构分维与图斑数、平均图斑面积、平均图斑形状指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关联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图斑数和相应图斑形状指数对土地空间结构分维的重要影响。指出:土地结构分维所能体现出的信息主要还是受到土地类型本身几何属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云南省楚雄市与双柏县土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楚雄市和双柏县1980年和2000年的两期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19802000年云南省高原区的楚雄市与山地区的双柏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二者20年的土地利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楚雄市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于双柏县,楚雄市建设用地变化是两地所有地类中变化最剧烈的;两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高,楚雄有上升趋势,双柏县有下降趋势;两地整体景观破碎度较低,且楚雄市的高于双柏县,但都有下降趋势;楚雄市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不如双柏县,双柏县的呈上升趋势;两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土地利用结构差异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决策的不同,是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有差异的主要因素;人口增长对双柏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大,对楚雄市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