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华北地幔热柱强烈上隆过程中,在岩石圈底部受阻并呈蘑菇状向外拆离流变,在使上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流变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受到韧性剪切带的切割,导致深熔岩浆活动并带动围岩上隆,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幔枝构造)。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隆起的高原转变为一盆多山耦合格局——地幔热柱上部的热减薄断(拗)陷与外围的一系列幔枝构造的空间有机组合,即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朝鲜半岛、南与大别造山带(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幔枝构造)均为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2.
利用自动站资料、雷达观测资料、NECP1°×1°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对于台风中心的移动坐标合成分析方法以及WRF模式的诊断分析,对2005年8月登陆浙江造成历史罕见特大暴雨的台风麦莎(Matsa)降水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与特大暴雨有关的台风结构变异。结果表明:①台风麦莎影响期间降水量的分布与通常热带气旋以螺旋雨带结构为主要特征的风雨分布特征显著不同,台风麦莎(Matsa)系统的右前、右后(第1、第2)象限出现了结构显著变异,对台风特大暴雨的特征落区分布有明显影响。②雷达与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揭示,在台风第1和第2象限发现有多个雨团重复生成和移动,它们与雷达回波观测到的强弱相间的中尺度上升和下沉气流相间区域相对应,是中尺度"降水细胞"频繁再生与移动的强烈发展区,对构成台风特大暴雨和灾害起重要作用。③具有再生能力的"暴雨细胞"特征结构的强烈发展区域出现动能的显著聚集,有利于台风中水汽在该区域的抽吸。台风系统的局部出现这样结构变异特征,对台风强降水落区的监测预报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史露珍 《浙江气象》2001,22(2):34-37
阐述了档案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在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气象档案分类表>的基本情况、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了3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4.
模式勘查及其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模式勘查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作用。并且,简要说明了运用于电法资料处理的EPBEM系列软件,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勘查模式及其在北京-昆明国道主干线龙洞背隧道和蒲江-德阳隐伏断裂带通过成都某重大工程位置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5.
岩溶塌陷模型试验—以武昌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活动诱发的岩溶塌陷,已成为岩溶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它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它的预测评价比较困难。本文以武昌为例,提出了岩溶塌陷预测评价的新思路,这就是从塌陷的原型研究入手,通过大比例尺物理模型试验,再现岩溶塌陷全过程,研究塌陷发育机理,建立岩溶塌陷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6.
碲硫铋矿(Csiklovaite)是一种很少见的矿物。国外报导的产地只有两处:罗马尼亚的锡克洛夫(Csiklov)(首先发现)和匈牙利;但其含量都很低,粒度细小,矿物学研究不够。福建马坑的碲硫铋矿在我国是首次发现,矿石含碲达百万分之几,在选矿产品中碲可富集到千分之几。碲主要呈碲硫铋矿和辉碲铋矿(Tetradymite)存在。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初步分析了唐山大地震前,燕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背景,讨论了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1°范围内)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试图以“蠕变——应力集中”的震源孕育图式去讨论异常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18.
京、津、唐、张地区地震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60年至1977年京、津、唐、张地区地震 P 波初动方向资料求出平均节面解, 给出判别结果可信度的曲线.推断本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为北东65°—75°, 最小主压应力轴方向为北西15°—25°, 中等主应力轴基本直立, 应力场方向显现出均匀性和稳定性.估计地壳岩石的断层角不小于27°.推断引起本区地震的原因是受水平附加张力的作用.未发现唐山大震前平均节面解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19.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论评》2004,50(3):256-266
本文向读者推荐黄老1982年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标志了黄老将多旋回槽台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多旋回槽台说与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并深刻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总结并指出今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途径。黄老对板块构造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还有赖于进一步实践加以检验,但它确已成为地学界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整个地球科学迅猛向前发展。”“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密切结合。板块学说可以部分地解决多旋回学说的运动机制问题,而多旋回学说的规律性总结,板块学说也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并纳入其模式中。”指出“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地质、深部地质等地质学科的发展,随着数、理、化等基本学科与地质学的日益结合,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使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大地构造学家已日益注意到应把大陆构造与海洋构造、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深层构造与表层构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解决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构造问题。……就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INDEPTH项目10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具体说明深部与表层研究相结合,多学科结合开展构造研究等确实如黄老概括指出的那样,这是一条今后深化认识地球构造运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0.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区自然资源贡献度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青  姚寿福  张宇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4,22(3):292-297
通过建立资源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模式,系统论述山区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言,传统意义上曾经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矿产资源、耕地资源、衣食类及轻工业原料类生物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正在下降;而特色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正成为21世纪前期推动山区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新时期山区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度(贡献度)排序如下生物资源(0.239)>旅游资源(0.204)>水资源(0.198)>土地资源(0.175)>矿产资源(0.095)>气候资源(0.089),这一排序结果亦可作为实施与确定中国山区资源开发优先次序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