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1篇 |
免费 | 285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7篇 |
大气科学 | 93篇 |
地球物理 | 254篇 |
地质学 | 550篇 |
海洋学 | 178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93篇 |
自然地理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与上覆宣威组(P3x)/龙潭组(P3l)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常分布一套Fe-Al岩系,近年发现其中Sc、Nb和REE等关键金属富集特征显著,对这套铁铝岩系中Sc、Nb、REE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和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Fe-Al岩系中富集的Sc、Nb和REE等关键金属,多数已达到综合利用标准,具有较好成矿前景;2)宣威组(P3x)Fe-Al岩系中,Sc、Nb和REE分布均匀、差异较小,Sc主要富集于下部,Nb主要富集于上部,REE主要富集于中下部,主要赋存岩性分别为含凝灰质铁质粘土岩、豆鲕状铝土质粘土岩和铝质粘土岩;3)龙潭组(P3l)Fe-Al岩系中,Sc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西部,Nb和REE主要分布于北部、南西部,Sc主要富集于下部,Nb和REE主要富集于上部及上覆煤系地层底部,主要赋存岩性分别为凝灰质粘土岩、植物屑粘土岩和碳质粘土岩;4)Sc和Nb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呈分散状态赋存于粘土矿物、独居石、金红石等中,REE以离子吸附态、类质同象和独立矿物等多种赋存;5)Sc、Nb,REE富集经历了风化作用初始富集,后期成岩改造作用再次富集过程,此外,还与Fe-Al岩系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82.
在详细的钻井资料和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塔北隆起西部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礁滩体沉积相特征及展布规律的分析,结合礁滩体储层同生期溶蚀作用特征研究,按照古沉积地貌单元结合岩相的方法建立了一间房组礁滩体同生期溶蚀作用模式。研究认为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相包括台内滩、滩间海和台内点礁3个亚相,沉积相平面分布稳定;一间房组的同生期暴露溶蚀作用明显,普遍反映出滩体的间歇性暴露的特征:生物钻孔和溶蚀孔洞内充填礁滩体暴露形成的古土壤泥;发育潮间带的化石碎片堆积和软体生物活动遗迹;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可以识别出渗流-潜流带溶蚀作用旋回。按照礁滩相沉积地貌结合岩相的模式,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的浅滩和点礁沉积划分出潮上长期暴露滩、潮间间歇暴露滩、潮下高能滩、瓶筐石障积礁、潮汐水道等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83.
黄土高原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异常严重,在该区开展单元流域产沙模拟对于流域侵蚀产沙及沟道系统泥沙输移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陕北岔巴沟单元流域团山沟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1969年间水文泥沙资料,构建了流域产沙模型:以流域输沙关系表达式Ms=CsH为理论框架,经分析发现洪峰流量、最大含沙量、平均流量与次洪含沙量相关性显著,近而以洪峰流量、平均流量、最大含沙量及径流深为模型变量,通过模拟误差分析,构建并选取了以径流深和洪峰流量、径流深和最大含沙量为变量的经验模型:Ms=H(109.2ln(Qz)+546.1);Ms=H(Cz-141.2)。与目前已有模型相比,以上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尤其是在模拟小产沙事件时模拟效果较好,模型在临近流域水旺沟上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另据研究发现,高含沙水流的存在,使得在不同产沙模数水平下产沙模拟响应机制不同,对产沙模数小于3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对数函数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幂函数拟合;对产沙模数大于10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幂函数拟合效果好于对数函数拟合,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4.
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可分为土体表面存在水分供给的入渗过程和水分供给结束后水分在土体中的再分布过程两个阶段。指流作为一种优先流,区别于大孔隙流和漏斗流。国外已有研究指出,指流可以在充分供水结束后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出现。然而,目前国内对指流的研究极少,对其认识和理解也相当缺乏。由此,本文采用石英砂介质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的特性;同时探讨了前期供水量、实验土箱尺寸、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其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均匀砂质土体中易于出现指流;前期供水量的多少对随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发育的最终形态影响不大,但能够对指流发育进程产生明显的影响;实验土箱较小时,可使原来指流发生比较明显的土体系统呈现出稳定形态;增大单一溶液的浓度对指流发育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指流现象较采用自来水的处理为弱。 相似文献
85.
86.
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质形成机理实验研究及其找矿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采用黄铁矿热电性质特征寻找内生金矿以得很大进展,但在具体矿床应用中,不同学者有不同认识和结论。作者通过实验矿物学的研究方法,模拟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实验合成各种特征的黄铁矿晶体,深入探讨黄铁矿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对黄铁矿的化学组成及热电性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7.
造山带的残留盆地,地层记录往往残存不全,并且已遭受过不同程度和不同期次的改造,而且越古老的盆地记录遭受的改造越强烈。因而造山带不可能保留原始沉积盆地,多为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88.
黄土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潜力影响因素分析——以王家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非常严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特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几年来王家沟流域不同种类和不同年份作物生产力变化的特征 ,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支持下 ,利用基于土壤侵蚀条件下的YIELD作物生产力模型并结合各作物的实际观测资料 ,从降雨量、气温等气象因素以及地膜覆盖、施肥、梯田等耕作措施两方面分析了该小流域作物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在气象因素 (大气降水 )和土壤侵蚀的共同影响下 ,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是影响该区域作物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9.
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建立三因控矿分析思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几个已知金矿区的研究,认为到不同矿区有不同的控矿因素,首先找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再配合两个深层相关因素,进行矿体定位。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