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281篇
地质学   654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降雨诱发斜坡失稳机理及可靠度分析通常忽略了现场观测信息的影响,包括斜坡在天然条件下保持稳定或经历历史降雨后保持稳定等观测信息.以无限长斜坡模型为例,采用贝叶斯更新方法基于“斜坡经历某次历史降雨后仍保持稳定”这一现场观测信息概率反分析空间变异水力和抗剪强度参数,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不同降雨历时下斜坡失效概率,对比分析忽略观测信息对斜坡失效概率估计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概率反分析通过融合历史降雨下斜坡稳定性观测信息,可有效排除因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导致斜坡沿软弱层发生失稳的可能性,为客观评价降雨诱发的空间变异斜坡失效概率奠定了基础.如果忽略“斜坡经历某次历史降雨后仍保持稳定”这一观测信息会明显高估斜坡失效概率,尤其在降雨初期.本研究成果为揭示降雨诱发斜坡失稳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52.
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对深化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分析、指导该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利用塔中北坡顺南5井采集的45个下奥陶统锶同位素样品,获得了该井对应深度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并与全球早奥陶世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前人建立的奥陶系87Sr/86Sr比值-年龄数据库换算出了年龄值,从而确定了该井下奥陶统鹰山组与蓬莱坝组的界线应位于井深6 950m处,为深化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3.
笔者在西藏仲巴县隆格尔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渐新统日贡拉组地层中上部采集了孢粉化石,为裸子植物花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Pinuspollenites sp.、Tsugaepollenites sp.、Piceapollis sp.)、被子植物花粉(Artemesiaepollenites sp.、Betulaceoipollenites sp.、Rutaceoipollenites sp.、Betulaepollenites sp.、Graminipidites sp.)、蕨类植物孢子(Deltoidospora sp.、Lycopodiumsporites sp.、Toroisporis sp.)等组合,时代属于古近纪渐新世,可能跨及中新世。孢粉组合的发现对隆格尔地区日贡拉组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植被的分析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地层的古生物数据。在这一时期,古植被以松科和蒿属为主,反映了一次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的古环境变化事件,同时指示了古气候的轨迹及特征,揭示了构造的演化发展和沉积盆地响应过程与古气候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54.
蒋锦涛  唐旭 《北京测绘》2021,35(11):1456-1461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动态后处理的方法获取桥梁形变时间序列,发现交通荷载与桥梁形变具有较高吻合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功率谱密度将时域信号转变为体现桥梁健康状况的频域信号.结果表明:交通荷载是影响频率的主要因素,当一时间段内的风速远低于全天平均风速,其功率谱振幅会显著增加.运营环境因素引发的短期变化会掩盖桥梁细微结构变化,通过功率谱密度分析桥梁的频率响应,有力支撑监测结果,确保桥梁结构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55.
刘志平  李洪娜  汪林根  仇春平 《北京测绘》2021,35(11):1489-1494
回顾了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简称《经典平差》)教学改革主要成果特点,分析指出了现有教材以高差、边长和角度一维观测值为主要研究对象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探究了二维和三维坐标观测值的点线面测量平差问题.通过5类二维和5类三维坐标观测值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新了平差模型教学案例并丰富了平差模型属性数据内涵,从而为解决本课程体系"存量更新、增量补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56.
地表蒸散发是陆地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是深入了解干旱区水文过程的基础。由于银川平原缺乏区域尺度实际蒸散量的长期观测,很难得到长时间序列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MOD16A3地表蒸散量数据及研究区内气象站点实测数据,采用Theil Sen Median趋势度分析、MK突变检验及CA-Markov模型等方法,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分析2004—2019年银川平原地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预测2024年地表蒸散量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9年银川平原蒸散量年际波动总体是增加趋势,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2010年是蒸散量时序数据的突变点;银川平原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蒸散量在近16年呈增加趋势,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符合干旱区蒸散发互补相关理论。采用CA-Markov模型对2024年银川平原地表蒸散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模拟结果显示在未来5年银川平原蒸散量仍呈增加趋势;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受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蒸散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土地利用结构影响年蒸散量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水田>旱田>林地>草地>荒漠的规律。  相似文献   
957.
地质灾害监测中的SAR变形观测、解译与数据同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亚楠 《测绘学报》2018,47(10):1425-1425
正以时间序列InSAR技术为代表的雷达对地观测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变形提取,为成灾前岩土体的变形监测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而在地质灾害易发的城郊低相干地区,通常缺少易于识别的人工地物,且受植被去相干的影响,难以开展时间序列InSAR分析。因此,如何实现时间序列InSAR技术在低相干地区的变形监测,仍是该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引起的剧烈变形区,受InSAR技术形变监测梯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958.
次玛班硕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距朱诺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西南约10 km,周围分布着北姆朗、落布岗木、懂师布等矿床,为朱诺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次玛班硕找矿潜力及勘查方向,本次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精细的岩芯蚀变-矿化编录以及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研究发现次玛班硕铜矿主成矿期中新世岩体为一套复式杂岩体,分别由细粒二长花岗斑岩(F斑岩:16±0.30 Ma)、粗粒二长花岗斑岩(C斑岩:15.89±0.06 Ma)、含角闪石二长花岗斑岩(H斑岩:15.81±0.06 Ma)、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岩(15.51±0.07 Ma)组成,且不同期次岩浆沉淀Cu金属量差异较大.锆石Ce4+/Ce3+(平均值190)和10 000×(Eu/Eu*)/Y(平均值13)比值指示次玛班硕中新世各岩体,氧逸度和含水性均高于朱诺矿床.次玛班硕热液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和14种脉体,根据次玛班硕矿床蚀变-矿化对应关系,铜主要沉淀于钾硅酸盐化阶段,特别是与黑云母化密切相关,青磐岩化阶段亦沉淀部分的铜,绢英岩化阶段沉淀最少.与经典的斑岩铜矿蚀变-矿化分带模式不同,次玛班硕铜矿表现出深部钾硅酸盐化被青磐岩化强烈叠加和部分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蚀变的反常特征,证明存在多期次岩浆-热液过程,为成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热动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形成了各种蚀变相互叠加的复杂热液系统.分布于次玛班硕矿区北部的F斑岩为主要致矿岩体.矿区北部蚀变-矿化作用强而南部较弱,且深部发育强烈的青磐岩化蚀变.综合分析认为,次玛班硕矿床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勘查方向应以矿区深部和北部为主,重点关注F斑岩和C斑岩且发育钾硅酸盐化的部位.   相似文献   
959.
通过压力传递实验,对秀山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不同浓度和不同类型盐溶液影响下的渗流试验,确定不同水活度盐溶液对页岩渗流规律和井壁稳定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在相同浓度的盐溶液中,阻缓秀山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压力传递能力最强的盐类为HCOONa。(2)对于相同类型的盐溶液,最高的浓度并不总能具有最好阻缓能力。阻缓秀山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压力传递效果较好的前5种盐溶液是20% HCOONa、5% HCOONa、20% KCl、20% HCOOK和5% NaCl。(3)相对于人工压制页岩,在粘土矿物含量(20%)一致时,盐溶液贯穿龙马溪组页岩孔隙时间平均长90.11%,平均渗透率低99.14%。(4)在粘土矿物成分一致时,盐溶液在人工页岩中的渗流规律与龙马溪组页岩的一致性较好,但对于实际渗透率和渗流时间、表征系数与真实页岩相差大于90%。(5)针对龙马溪组页岩,提出了基于水活度的单位距离渗流时间模型,以及不同盐溶液的水活度-渗透率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适用于龙马溪组页岩钻进的水基钻井液体系遴选提供较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60.
近年来,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勘探屡获突破, 展现了火山岩储层良好的勘探前景。由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存在埋藏深度大, 受勘探手段和地球物理资料品质等因素的制约, 深层火山岩的识别与解释目前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为油田地震勘探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物探方法和技术提高深部火山岩的分辨、识别能力, 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由于特殊地质体在密度、磁化率或电阻率等物性组合方面存在特殊性, 因此可通过多方法综合物探技术对其进行综合识别、限定。本文在深入分析达巴松凸起钻井、物性资料的基础上, 利用重磁电异常信息模式判别技术, 预测了石炭系火山岩的平面展布, 缩小和锁定了深层火山岩地震勘探的有利靶区; 再以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解释、构造制图及综合评价为主要技术手段, 对深层火山岩进行定量识别和预测, 落实和优选了深层火山岩有利勘探目标,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了深层特殊地质体勘探的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和重磁电震(井)综合应用、联合反演解释等手段, 极大地提高了准噶尔盆地深层火成岩的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