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159篇 |
综合类 | 4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藏高原第四纪泛湖期与古气候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青藏高原不同位置的17个湖区进行地质调查,并结合卫星照片和地形图解译的基础上,笔者对高原泛湖区形成时间、范围和古气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最晚的两次高湖面(溢流面)时间约为40~30/35ka和65~53ka;在该时段高原为巨大的相互连通泛湖系所覆盖,总面积约达360000km2,湖水总体积约达53×108km3,分别较现代湖泊的总面积和总体积大38倍和659倍。在该泛湖期之前晚更新世还有3次高湖面:132~112ka、110~95ka和约91~72/83~75ka。说明青藏高原晚第四纪气候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和快速变化的特点。约40~30ka高湖面还出现在青藏高原以北腾格里沙漠,说明该时期存在特强的南亚夏季风;岁差周期20ka的太阳高辐射变化对位于地球低纬地带、高海拔地区的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30ka前后,伴随青藏高原的快速抬升和古气候变冷,青藏高原周缘泛湖突然外泄,在短时间内巨量冰冷湖水倾泄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该泛湖倾泄事件已造成高原周缘江、湖等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42.
43.
于2008和2012年先后2次从西藏阿里和那曲地区61个不同水体,包括不同盐度的湖泊、湿地、浅水坑和河流等,共采集了78个水体表层沉积物样品,用以研究该地区现生介形类的生态分布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经鉴定,阿里和那曲地区现生介形类共计11属38种.除Ilyocypris neoaspera等5个种外,本次调查的介形类各属种均在湖泊中出现,尤以Limnocythere dubiosa的总壳瓣数最为丰富.Ilyocypris属中除Ilyocypris subdunshanensis和Ilyocypris xizangensis外,其余各种均喜浅水坑的小型浅水环境.Leucocythere dilitata、Limnocythere dubiosa、Limnocytherellina kunlunensis和Eucypris rischtanica为该地区的广盐种.其中Limnocythere dubiosa和Leucocythere dilitata适应盐度范围最广,在不同盐度的各类水体中均有出现.本次研究中的介形类均喜碱性水体,在p H值为8~9的水体中介形类各属种的丰度值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4.
运用低温冷冻成核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地区梁ZK02孔早—中更新世石盐样品的纯液相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测试,获得158个均一温度数据。所测石盐样品的镜下形貌显示有石盐“人”字晶特征,其内部流体包裹体呈负立方体晶形,且测试均一温度数据与包裹体粒度相关性不明显,指示了测试石盐及包裹体原生性良好,其最大均一温度可代表古代夏季气温。最大均一温度测试结果表明:(1)早更新世最大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25~30 ℃温度区间,高泥质、粉砂岩性特征指示早期气候较为温和,淡水补充相对丰富;晚期盐类矿物含量升高,反映干旱程度升高;个别时间段夏季温度高于40 ℃,呈高温干旱特征。(2)中更新世温度位于30~35 ℃温度区间,出现了更新世以来最高温度50.6 ℃,包裹体最大均一温度与高含量盐类矿物共同指示了高温干旱环境特征。与早更新世相比,中更新世环境温度总体呈升高趋势,蒸发盐含量升高,干旱程度增加,温度波动加剧,显示出中更新世更加不稳定的气候特点,与世界范围内中更新世总体气候特征一致,且盐类分布显示这种气候不稳定性在大浪滩地区自早更新世晚期就开始显现了。结合石盐包裹体古温度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砂砾岩孔隙含钾卤水矿成矿模式进行补充:早更新世较为温和湿润的环境下,风化盐分和N 2 2 古盐发生溶滤,汇聚形成含盐卤水,赋存于阿尔金山前冲洪积扇砂砾岩孔隙中,历经中更新世的高温蒸发,最终形成KCl砂砾岩孔隙储层卤水矿床。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第四纪重点湖泊地层序列和湖相沉积若干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项研究对青藏高原代表性第四纪湖泊沉积区作了大范围调查,北自柴达木昆特依湖和昆仑山口、南抵江布-林芝,西起甜水海、东至迪庆.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地貌特点,将高原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6个地层分区:藏南湖盆分区(Ⅰ)、羌塘高原湖盆分区(Ⅱ)(羌南湖盆亚区(Ⅱ-1)和羌北湖盆亚区(Ⅱ-2))、三江高山河谷分区(Ⅲ)、昆仑高山分区(Ⅳ)、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Ⅴ)和阿尔金-祁连山高山区(Ⅵ).并对上述Ⅰ-Ⅴ分区第四纪湖相地层层序作了较详细划分和对比.从而指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湖相沉积具有如下特点:①除了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外,其余各分区的湖滨剖面湖相碎屑沉积相对较粗,而同青藏高原属于全球第四纪最新隆起区相一致;②在湖盆区的湖相沉积常叠加或伴生冲洪积、风积相和冰碛或冰水沉积以及部分泥石流沉积、化学沉积与热水沉积.它们既反映青藏高原在第四纪隆升进入冰冻圈后湖盆沉积环境时有冷期发生,又反映高原隆升背景下,洪水期诱发山崩和泥石流堵塞成湖,或由于洪水泛滥,导致高原边缘内流湖决溃、湖泊消失(如Ⅲ、Ⅳ分区),还反映高原湖泊成盐过程与深部作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③除了柴达木-青海湖分区(Ⅴ)和羌塘高原湖盆分区部分大型湖盆自第四纪以来有连续湖相沉积外,其他分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多不连续;④由于全新世青藏高原口趋干旱,除了一些现代积水湖盆外,有相当多湖泊干化,而缺失顶部湖相沉积.综上所述,为了获取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连续环境记录,需选择高原内部或周边为数较少的新生代连续沉积盆地.本文论证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高原晚新生代湖相沉积区,建议在柴达木盆地实施晚新生代资源环境科学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46.
卤虫包括成体、无节幼体和卤虫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是评价卤虫质量的主要标准,因为摄食动物饵料效果取决于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西藏拉果错卤虫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1996、1997年盐湖研究中心连续取样测定,其蛋白质含量成体接近20%,无节幼体约 55%,脱壳卵近 50%;粗脂肪成体 3%,无节幼体和脱壳卵均为 15%左右;氨基酸总量成体 18%,无节幼体近 50%,脱壳卵 44%左右在对 1997年样品进行脂肪酸测定后发现,成体不饱和脂肪酸达83%,无节幼体91%以上,脱壳卵超过87%;三种高级不饱和脂肪酸(20∶2,20∶4,20∶5)HUFA含量:成体近8%,幼体和脱壳卵均超过20%;三种必需脂肪酸(18∶2,18∶3,20∶5)EFA含量:成体为16%,幼体21%,脱壳卵26%;无节幼体和脱壳卵的二十碳五烯酸(20∶5)EPA含量均在 18%以上,较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 山西、河北地区的盐湖卤虫和天津、海南盐田卤虫的(20:5)EPA含量高,脱壳卵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比已知的国内外其它盐湖卤虫的相应指数高 相似文献
47.
关于思茅盆地下白垩统勐野井组蒸发岩主要物源为海水的认识争议很少,但是关于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模式的认识还有争议,关于陆源淡水对蒸发岩物质成分的影响还缺乏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盆地内L2井27件蒸发岩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邻区已发表的硫同位素数据,探讨了蒸发岩的物质来源、陆源淡水对蒸发岩物质成分的影响、成盐时代以及可能的钾盐成矿模式。结果表明:(1)思茅盆地蒸发岩受陆源淡水和火山热液补给,其中陆源淡水补给使蒸发岩硫同位素明显低于同一地质时期的其他海相样品;(2)海水可能自现今盆地北西方向补给,一级周期上海水补给存在两次,二级周期上海水补给至少存在七次;(3)物源海水的时代为中侏罗世,沉积析盐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可能的钾盐成矿模式为中侏罗世海水侧向迁移成矿。这些结果对解释思茅盆地及邻区海相蒸发岩异常低的硫同位素值、高硫同位素值与中侏罗世海水相当以及钾盐成矿缺失"碳酸盐岩相和硫酸盐岩相"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青藏高原扎布耶盐湖晚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晚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在高原中部扎布耶盐湖边缘取得158.5cm沉积物,通过年代、孢粉、介形虫、粘土矿物、地球化学等多种环境指标,给出了湖区3.8cal. k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孢粉中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蒿属为主,植被类型为水分条件稍好些的半荒漠化草原.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绿泥石,伊/蒙混层矿物少量,说明湖区风化作用主要是物理风化.(Ca Mg)/CO2-3摩尔比值为0.22~0.96,小于1,CO2-3与Na 结合形成大量钠碳酸盐矿物如单斜钠钙石、氯碳钠镁石、水碱等.硼砂的出现说明湖区沉积环境稳定,但3.8~1.99 cal. ka BP硼等元素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湖区气候寒冷干燥,但冷暖干湿波动频繁.3.4~3.34 cal. ka BP介形虫壳大多破碎,说明此阶段水动力条件强,水体不稳定.1.99 cal. ka BP至今,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波动较少.太阳辐射和西南季风强度的变化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冰川冻土对寒冷气候的放大作用也是湖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50.
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高原腹地,是一个现代盐湖矿床。对扎布耶地区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表明:变质岩及蚀变岩石中硼锂含量很高以及电气石脉的出现,暗示着扎布耶地区深部曾产生含硼锂高的热流体;沉积岩中除晚石炭世砂岩含硼锂稍高外,其他岩石均低于同类岩石的平均含量;火山岩中除早白垩世基性岩的硼锂含量高于基性岩平均含量外,其他均很低;该区大量发育的第四纪钙华含硼锂非常高,表明早期的热水系统曾提供过大量的成矿物质;河流及泉水中的硼锂含量是世界河水平均含量的数倍至数百倍,表明地表和近地表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成矿物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