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769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研究了GPS实时精密卫星钟差的估计方法,并将实时钟差应用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采用自编软件,依据全球均匀分布的IGS参考站实测数据,基于非差消电离层组合载波和伪距观测量实现了GPS实时精密卫星钟差估计。试验结果表明,自主估计的实时卫星钟差与IGS发布的最终精密钟差具有较好一致性,互差优于0.2ns;用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能够获得静态定位1~2cm、仿动态定位厘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112.
赵琳娜  董航宇  吴亮  王彬雁  白雪梅  党皓飞 《气象》2015,41(12):1503-1513
利用我国黄淮地区1961—2010年50年6—8月的日降水资料,采用REOF和t检验的方法,将中国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分成Ⅰ—Ⅴ区。5个区域进行差异性t检验表明5个区域之间(彼此)差异显著,说明了区域划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7年6—8月站点日降水资料以及CFSv2模式后预报的日降水资料建立了5个区域内共5个代表站点的夏季日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并进行了确定性、概率性预报检验和业务试用检验。对各区域内5个代表站日降水量的确定性预报检验表明: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TS评分要高于CFSv2模式预报和T213的集合预报平均,空报率也低于CFSv2模式预报和T213集合预报平均,但是漏报率却略高。各区域代表站日降水量的概率预报Brier评分检验表明:Brier评分均不超过0.2,大大低于T213集合预报所得概率预报的Brier评分分值,说明本文Logistic回归方程的概率预报较为可靠。Brier技巧评分表明: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各站的BSS技巧评分都大于0.0,说明各站的预报技巧高于检验样本气候概率的预报技巧,且高于T213集合预报的Brier技巧评分,说明在分区基础上建立Logistic回归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方法是有预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3.
薛怀民  董树文  马芳 《地质学报》2010,84(5):664-681
庐枞盆地内的中生代火山-潜火山岩具高钾和相对富碱为特性,属典型的橄榄玄粗岩系列。它们在地球化学上表现出明显富集Rb、Th、U、K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特征。Nd、Sr同位素组成总体位于富集型的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范围内或其附近,显示其母岩浆主要是由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潜火山岩的成分变异趋势显示橄榄玄粗质幔源岩浆在高压下(斜长石稳定压力之下,1.5GPa)经历过以单斜辉石和钛铁氧化物为主的矿物分离结晶作用。低压下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及上地壳物质的混染则不明显。这套火山-潜火山岩的部分地球化学性质(如Ce/Yb比值)类似于大洋岛弧内的橄榄玄粗岩,可能意味着区内由于岩石圈的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到了岩石圈相对较浅的部位,控制源区部分熔融的主要是尖晶石相地幔岩。虽然局部(如靠近郯庐断裂的盆地西缘)可能存在着明显的热侵蚀,但"突发性的"机械拆沉是区内(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在整个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中,这两种机制可能一直相互促进着。  相似文献   
114.
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发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地质信息。火山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是流体穿层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其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有助于洞察塔中地区流体活动信息和油气运聚特征。依据火山岩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响应和钻井资料,开展了火山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岩浆活动在早二叠世早期多沿断裂带以喷发为主,晚期以次火山侵入为主,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岩浆活动一方面破坏或改造原始油气藏,另一方面促进油气生成、改善储集层空间。其中火山通道和伴生裂缝不仅是油气垂向输导的优势通道,还可以形成新的圈闭类型油气藏,如超覆-披覆型、岩体刺穿遮挡型、抬升淋滤型等。  相似文献   
115.
青海湖沉积物生物硅的环境意义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变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湖泊生产力和古气候变化研究,但大型湖泊不同位置生物硅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仍缺乏详细的现代过程研究.通过对青海湖不同位置表层沉积样品的生物硅含量测定,建立其空间分布模式及最近数百年生物硅含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生物硅含量变化范围是1.75%~2.98%,平均值为2.25%.与世界其他湖泊相比,青海湖生物硅含量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青海湖生物硅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沉积物质量堆积速率以及陆源组分含量(如SiO2)相反,而与化学/生物沉积组分(如CaCO3)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一致,说明生物硅的空间分布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稀释效应"影响.时间序列上,生物硅含量与SiO2含量呈相反变化趋势,与指示降雨量变化的C/N比值也是反相变化,说明生物硅含量在时间序列上也受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陆源输入的影响.青海湖湖心低沉积速率区域的生物硅指标具有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6.
采煤活动对唐山城市建设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nSAR地表变形监测技术和数学模型理论计算,采空塌后期场区地基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采空区顶部的土体而不是岩体。城市规划区内局部有5层可采煤层,尤其是-200m以下的煤层停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已完全塌落、压密、再造。而塌后期的土体底部粘土隔水层被拉裂,在双层水位作用下发生潜蚀形成土洞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陷,影响城市建设场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7.
董丕业  梁伟 《地下水》2010,32(2):102-103
以地处华北平原的缺水城市——聊城市为代表,从降水、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分析了该市水资源演变情势,对影响水资源变化情势的主要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水利工程拦蓄、调、引水、地下水开采等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由于人类活动对区域水资源下垫面基础条件及地下水补给能力的影响改变,致使聊城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规律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8.
    
董树文 《地球学报》2010,31(3):265-266
早在本世纪初,针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矿产资源供给矛盾,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构想,并且多次强调从全球角度研究中国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9.
通风块石层非达西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块石通风路基是青藏铁路建设中保护多年冻土的主要措施,准确地描述空气在块石中的流动是块碎石路基冷却效应数值分析的首要问题.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块石层内部渗流速度和压力梯度的关系,试验中块石的平均粒径为12.5cm,孔隙率为0.487,风速和压力差数据是在不同的风机转速下测得.结果表明:块石层内空气渗流速度随压力梯度增大而增大,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Forchheimer方程,利用试验数据获得了块石层的渗透率和惯性阻力系数.这些结果可为各种块石结构路基降温效果的数值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0.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6,他引:16  
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和铁、硫矿集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探讨成矿深部控制条件,作者完成了穿越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150km,记录30s)和罗河铁矿区浅层高分辨反射地震剖面(20km),以及平行剖面的大地电磁、高精度重磁剖面,揭示了矿集区全地壳精细结构和电磁结构,同时开展区域构造测量和火山岩年代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证实"耳状"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侧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排除了另一半被断在西侧红层之下的判断;罗河断裂是一条切穿MOHO的深断裂,倾向南东,是引导地幔流体和岩浆上涌和喷发的通道,在中地壳形成岩浆房(反射亮斑);鉴别出多层界面,火山岩-侏罗系厚度约4~5km(其中火山岩厚度约3km),三叠系-震旦系变形层底界深度大致18~20km,变质基底组成中下地壳,MOHO平缓向北西倾,深度33~31km;追踪郯-庐断裂带的深部产状,陡立延伸到MOHO,宽约10km。从而揭示了早白垩系(132~127Ma)庐-枞火山岩矿集区深部过程与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