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篇 |
大气科学 | 102篇 |
地球物理 | 61篇 |
地质学 | 289篇 |
海洋学 | 92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64篇 |
自然地理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GIS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基于GIS土壤质量等级评价的实现过程,探讨了土壤等级评价因子的选择和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在分析了几种常用方法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特点并指出几种方法的局限性之后,提出了顾及因子稳定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并以南方某地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辽宁清河断裂以北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一套中、中基性的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套岩石组合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常见构造样式包括透入性片麻理、石香肠构造、变质分异条带、肠状褶皱等一系列的固态流变构造。对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2 524±18)Ma,变质年龄为(2 477±21)Ma,从形成到发生变质相隔约为47Ma。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的发现,表明了清河断裂以北也曾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清河断裂与寇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在构造环境上与清原地区一样,均属于新太古代绿岩带。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次定量调查。分别对18种环境因子和68个优势种和习见种所做的聚类分析显示了黄河口水下三角洲与邻近海域的某些差异,并联系沉积环境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区:黄河口水下三角洲、莱州湾、渤海中部和渤海湾东部。对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速率的关系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两种最新发展起来的天然放射性累积测氯技术-活性炭法和α杯法,着重探讨了放射性方法用于水文地质工作的勘探机理,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在Internet互联网普及盛行的今天,各种信息流在网络上传播蔓延,给人们的同常工作、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便捷的服务。而地图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也应该在网络上更加普及,被广泛应用。地图在网络中的最大应用是WebGIS,而WebGIS是一个具有强大而又复杂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在互联网上并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决策,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观察查找功能。为了让地图在网络上更加快捷、不失版权地传播信息,目前,可利用的格式主要是Flash格式(*.swf)和SVG格式(*.svg)。 相似文献
7.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固态降水的分类较为详细 ,但在基层气象台站的实际观测和记录中 ,几种固态降水现象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很容易混淆 ,甚至还会造成记录偏差。因此 ,要想准确观测和记录视区内出现的各种固态降水现象 ,地面气象测报人员有必要了解几种固态降水的成因、形状、颗粒大小、着地特征 ,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当时所观测到的云、能见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才能确保固态降水现象记录准确无误。1 雪与阵雪雪的形状共分为 7种 ,但其基本形状只有三种 ,即柱状、片状和星状。这三种基本形态的雪都呈现出六角形。在天气不… 相似文献
8.
几个方兴未艾的气候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气候学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文中重点总结了几个有关气候诊断与气候预测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大气环流基本模态、夏季风与ENSO、ENSO预测、季度预测及年代际气候变率 相似文献
9.
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是体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个侧面。在布莱克海岭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区域里(ODP994#、995#、997#)就利用这点来评价成岩作用。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揭示了三个独特的成岩分带:(1)在上部20mbsf (bsf:below seafloor,海底以下深度)处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没有显示成岩作用的存在。这个区域的方解石FOC和8180值(PDB)反映了海相碳酸盐的特点,是与海水平衡的条件下沉淀形成的;(2)在20mbsf和100mbsf深度,方解石的FOC值明显呈现负数(低至-7.0‰),自生白云石较普遍可见(2—40wt%),δ^13C值在3.6‰~13.7‰之间;(3)在,100mbsf以下,白云石从含量丰富减低至微量分布,而分散状的菱铁矿成为主要出现的矿物。菱铁矿的δ^1C和δ^18O值分别在5.0‰~10.9‰、2.9‰~7.6‰之间变化。把溶解无机碳(DIC)的δ^1C剖面分布特点和孔隙水的浓集梯度趋势与自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和δ^18O值对比,我们发现,自生碳酸盐矿物在一个独特的深度区域里形成,呈带状分布。在20mbsf深度及以下,无机碳的δ^13C DIC出现最小负值(≤-38‰)、方解石白云石出现δ^13C负值,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孔隙水碱度的增加、硫酸盐的亏损和孔隙间Ca^ 2 、Mg^ 2 离子的减少一起发生的,这表明自生方解石和自生白云石的形成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的底部开始(21mbsf左右)而在100mbsf附近深处大量出现。菱铁矿的形成很显然是在120~450mbsf之间发生,这个区间在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区域内和上部(赋存区域200—450mbsf)。菱铁矿的δ^13C和δ^18O值从它们出现的薄层一直到沉积物底部都几乎一致。然而,现在孔隙水中的δ^13C DIC仅仅与120~450mbsf间的菱铁矿的δ^13C值相似。此外,从菱铁矿中计算出来的与之平衡的δ^18O值与120~450mbsf区段处菱铁矿的δ^18O测量值很好地匹配起来。该区段以高碱度(40-120mm)、低Ca^ 2 、Mg^ 2 浓集度为特征,这符合菱铁矿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9210传输的气象资料,选用国家气象中心T106和HLAFS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作为火险天气因子,根据森林火险原理,建立了东营市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