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1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640篇
测绘学   231篇
大气科学   450篇
地球物理   383篇
地质学   1093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集宁群和迁西群麻粒岩相变质流体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和脱水反应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集宁群和迁西群麻粒岩相变质峰期流体均富碳质,x(CO2 CH4)一般为70%-80%,x(H2O)≈10%-20%,密度一般为1.0-1.1g/cm^3。集宁群中变质流体的成分和H2O活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明显受岩性控制。富铝片麻岩、黑云紫苏片麻岩和基性麻粒岩中αH2O值分别为0.10-0.20、0.20-0.40和0.40-0.60,表明其非外源成因,未曾在岩石中均匀渗透,而可能与进变质过程原岩中普遍存在的有机质氧化和各种脱挥发分反应有关,其富碳质还与H2O相对易于逸散有关。迁西群变质峰期流体成分在空间上分布均匀,不受岩性控制,在玉平寨等地区上述3类岩石中αH2O值主要都在0.13-0.25之间,XH2O为0.1-0.2,反映流体似为外源成因,并确曾在岩石中均匀渗透。本区存在幔源基性岩浆底侵的地质条件,这种富碳质流体可能与它们结晶时析出的CO2流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702.
乌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方法,综合地震剖面、钻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可识别3种级别不整合面,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是一个进积(加积)—退积—加积序列。构造沉降是控制层序几何形态,充填叠置方式、演化及沉积体系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凹陷由多个半地堑在不同层序发育时期以不同方式叠置联结而成;受断层控制,层序外部形态有箱状-楔形、楔形-席状披覆型,边界终止方式有双断终止型、单断终止超覆型;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内部充填的沉积体系各具特征,初始断陷阶段的SQ1沉积冲积层序,强烈断陷阶段的SQ2—SQ4充填湖相层序,晚期断陷阶段SQ5—SQ7内部充填浅湖和河流三角洲沉积;同沉积断层陡坡带沉降迅速、可容纳空间快速增长,是凹陷的沉积和沉降中心,断陷期主控断裂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导致了凹陷沉积和沉降中心的迁移。  相似文献   
703.
青藏高原羌塘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高压变质带分布于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西起红脊山.经片石山、蓝岭、角木查尕日、纳若.到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长约500km。向东已经延伸到巴青以北和昌都的吉塘地区,再向南进入滇西与澜沧江蓝片岩带共同构成一条断续延伸近2000km的高压变质带。羌塘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蓝片岩和榴辉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23-215Ma,榴辉岩的变质年龄为243-217Ma。估算蓝片岩的变质温度为410-460℃,变质压力为0.67-0.75GPa: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温度不超过5000C,压力为1.56-2.35GPa。羌塘高压变质岩定年研究结果确定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最终碰撞闭合发生在晚三叠世早期。羌塘高压变质带是冈瓦纳与欧亚大陆汇聚事件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704.
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是社会化特征显著的智能交通系统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基于位置服务可用性的核心所在。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的实现,需要在实时交通信息获取与微观交通仿真技术的基础上,构造各种应用模型和算法,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交通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相结合,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信息服务,为公众出行、交通管理、物流运输等应用提供有效支持。目前业界存在几十种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对应开发的微观交通仿真平台。这些模型和平台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分析了SimTraffic、CORSim、VisSim、Paramics、AIMSUN、MITSimLab和TransModeler等7种几种业界成熟的微观交通仿真平台的技术特性,评价了它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能力,可为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应用的研发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05.
常言道:“农村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对于基层国土资源所来说“宅基地”这台戏是非常难唱的。而漯河市郾城区商桥国土资源所,不但唱好了这一台戏,还串台唱好了“三台戏”!因此该所连年被评为“优秀镇直部门”、“全区先进乡所”、区级“青年文明号”,并被推荐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全省优秀基层站所”。  相似文献   
70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包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实验采用熵、光谱扭曲指数和边缘指数等作为评价融合质量的定量指标,表明了通过这一融合方法比传统的IHS、PCA、HPF以及小波融合具有更高的光谱信息保持和纹理信息增强能力.  相似文献   
707.
张晓瑞  华茜  程志刚 《地理科学》2018,38(11):1809-1816
针对目前城市人口分布研究现状,在传统的空间句法模型基础上,将LBS大数据技术有机引入到城市人口分布研究中,从而构建了理论分布和实际分布有机结合的城市人口分布研究新思路。合肥市中心城区的案例研究显示:空间句法模型与LBS大数据分析所得到的人口集聚区域在空间上并不完全一致;根据空间句法模型和LBS大数据分析结果的综合对比,合肥市中心城区被划分为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3类人口分区,同时提出了不同密度分区的人口分布发展建议。研究表明,LBS大数据的适时、动态特点能弥补传统数据的不足,其与空间句法模型有机结合将能为城市人口分布研究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工具与方法。  相似文献   
708.
七通道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温度廓线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姚志刚  陈洪滨 《气象科学》2005,25(2):133-141
文中首先分析了大气参数分布的垂直分辨率对模拟七通道微波温度探测器各通道亮温的影响,通过对比计算表明,大气参数的垂直分辨率对微波测温通道亮温计算的影响为0.2K~0.7K;随后分析了各通道亮温测量误差对温度廓线反演性能的影响,当测量误差在0.2K~2.0K范围内变化时,反演结果的总体均方根误差为2.1K~3.1K;同时还分析了单通道缺损、单通道发生漂移及所有通道发生漂移等情况对温度廓线反演性能的影响。当仪器缺损一个通道时,对所缺通道权重函数峰值附近高度上的大气温度反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其他高度上的大气温度反演的影响可忽略;单通道漂移0.5K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较小;各通道整体漂移达到1.0K时,对温度廓线反演有明显影响;最后,考虑了云雾对微波测温通道亮温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雾层、浓霾和卷云对各通道亮温几乎没有影响,层云和积云对50.50GHz通道亮温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9.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石炭统本溪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是该区潜在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在盆地东缘柳林—子洲地区本溪组代表性剖面和重点探井的系统观测和采样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发育影响因素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本溪组“缓慢沉降、陆源供给、封闭保存”的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柳林—子洲地区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晋祠段和畔沟段,以黏土质泥页岩为主,含少量硅质泥页岩;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本溪期炎热潮湿的气候导致区域内成煤植物繁盛,沉积水体有机质供应充足;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整体缓慢沉降的海侵背景下,障壁岛-瀉湖-浅海泥质陆棚体系在水体底层形成较高盐度的缺氧还原性水体,为沉积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提供了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710.
为满足城市三维应用中大范围建筑模型快速构建与更新的需求,充分利用国产高分七号(Gaofen-7,GF-7)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双线阵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完成建筑自动识别,并形成建筑轮廓矢量数据,通过前、后视影像构建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随后整合建筑的平面与高程信息,构建建筑三维模型,利用三维引擎实现建筑场景的渲染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从GF-7影像生成的0.65 m高分辨率融合影像及1∶10 000比例尺DSM中可以准确获取建筑的分布、形态特征及高程信息。此外,通过三维建模工具构建了LoD1级别的建筑三维模型,运用虚幻4等三维引擎实现了大范围建筑场景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