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淮北煤田孙疃煤矿下石盒子组72煤层的煤质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的研究较为薄弱,不利于后期煤矿进行勘探开发部署工作。通过对孙疃煤矿钻孔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淮北煤田孙疃煤矿72煤层的宏观煤岩特征、显微组分特征、无机矿物含量、元素特征,以及煤的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工业分析指标,并从沉积环境、大地构造背景和岩浆活动等地质因素分析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该区72煤层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其水体较浅,为弱还原环境,处于海退时期,是煤质发育的主要地质控因,煤层的埋深主要控制煤的变质程度,构造活动和岩浆侵入影响程度较弱,只对部分区域煤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22.
电阻率是岩石的重要物理参数,对研究岩石的固有特性和赋存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选取砂岩、灰岩、泥岩和花岗岩为代表岩样,进行受荷载条件下的电阻率曲线分析,得到了电阻率的临界点,其电阻率临界点的应力比值范围为70%~85%,对应于岩石应力应变中的屈服点。分析发现,电阻率临界点具有方向性,岩石电阻率临界点可以用于判断岩石的屈服点和应变状态。   相似文献   
23.
气煤弹性各向异性系数实验测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煤裂隙丰富,具有弹性各向异性,确定气煤弹性各向异性类型与大小,对煤田各向异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对气煤煤样孔隙率测试的基础上,测量了顺煤层面、垂直于煤层面、与煤层面成45°三个方向上纵波速度(VP)和横波速度(VSH、VSV),计算弹性常数. 对于具有垂向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模型,各向异性系数平均值|ε|≤0.2、|δ|≤0.2和|γ|≤0.2,表明气煤是弱各向异性介质;对于横向对称轴横向各向异性模型,各向异性系数平均值ε(V)≈δ(V),按照Thomsen观点气煤各向异性是由椭圆裂隙引起弹性各向异性.本文还讨论了各向异性系数与孔隙率的关系,表明各向异性的大小与孔隙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当煤层厚度与其顶底板岩性不变或变化很小,可以认为气煤各向异性主要由裂隙引起的,气煤各向异性大小和方向能够反映煤的裂缝密度和方位.  相似文献   
24.
这里主要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整型DCT(discretecosinetransform)对图像进行无失真编码的方法.其主要原理为:先在整型FFT(fastFouriert ransforu)基础上构造可逆的DCT整型变换,经变换后的数据再用SPIHT(setpartiti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算法处理,最后进行算术编码.首先在图像变换和无失真编码等相关图像处理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对设计进行了理论推导和论证,并将其归纳为数学模型,总结出适用算法,并编程实现,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25.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岩性勘探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与其他地震反演技术相比,波阻抗反演技术不仅可提高原始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可以将地震波转换为地层信息。介绍了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以平顶山某采区岩性勘探为例,说明波阻抗地震反演方法可以进行岩性勘探,并可用来预测煤层厚度,同时还可以识别煤层中的夹矸。  相似文献   
26.
叠前逆时偏移将是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地震偏移技术,但存在计算量大和存储单元要求多的瓶颈问题.随机边界条件思想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其中的存储问题,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计算成本.为了减小边界宽度,降低宽边界带来的计算负担,同时又不影响随机边界的随机效果,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多形式随机边界函数,并从随机介质散射理论出发,研究了随机边界的散射特性,并将随机边界归纳为增强模式和衰减模式两类,深入分析推导了不同模式边界的随机函数形式选择的最优判据,最后形成了一套能够使得在边界宽度有限情况下获得最佳散射效果的随机边界构建算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边界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利用本文提出的随机边界构建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有限宽随机边界散射性能,压制相干能量的产生.这为提高随机边界的随机性能,减小随机边界的宽度,提高逆时偏移的计算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太原组下段煤系泥页岩中镓富集,镓含量平均为24.7 μg/g。泥页岩中镓含量在平面上表现为研究区北部、西南部靠近紫金山岩体,镓含量降低。研究区太原组下段煤系泥页岩中镓主要以类质同象取代铝的形式赋存于高岭石中,碎屑中的碱性长石是镓的另一种重要赋存矿物。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阴山造山带花岗岩系是富镓泥页岩的主要物源。加里东期华北克拉通长期缓慢稳定隆升,为源岩风化形成富镓物源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风化和沉积条件是泥页岩中镓富集的控制性因素,包括温暖湿润、间歇性干热的气候,淡水为主、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成岩期,煤系有机质热演化释放出大量有机酸,溶蚀碱性长石碎屑并将其中的镓释放,致使镓元素进一步富集。由于煤系中煤层—泥页岩—砂岩组合体系的开放性较差,镓在成岩期的富集不能持续进行。研究区泥页岩中镓的富集过程以陆源富集型为主。成岩改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镓元素进一步富集。岩体侵位导致了低熔点的镓在温度作用下发生迁移,导致靠近紫金山岩体的镓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8.
传统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对复杂构造、下组煤层和灰岩探测的精度不高,很难满足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对地质条件透明化、精准化探测的需求,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中国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2005—2007年,探索与试验阶段;2008年—2014年:试验与示范阶段;2015年至今,推广与应用阶段。经过近20年的发展,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显著提高了复杂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在解决特殊地质问题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结合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与勘探实例,对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环节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面向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小、微构造解译和岩性精准识别的迫切需求,提出地震观测系统的优化技术、连片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OVT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技术、人工智能处理解释技术等,将是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29.
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是近两年用于煤矿达产采区,查清细微地质构造的新技术。数据处理是该项技术能否成功运用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关键是DMO叠加代替常规共中心点叠加、叠前部分偏移加上叠后偏移代替叠前偏移、精细静校正与两步法子波反褶积、叠后高频补偿。结果表明:运用以上技术是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三维数据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根据火烧区烧变岩△T磁异常特征,选择均匀滋化多边形体反演模型,采用最优化反演方法圈定火烧区边界通过阻尼最小二乘法自动迭代反演,减少了迭代次数和多解性,提高了解释精度。经理论模型与实例试算,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