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浆岩及其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体的研究与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研究相结合,发挥着深部"探针"和"窗口"作用.青藏高原岩浆岩的研究,始终围绕着高原形成演化过程中壳幔各圈层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调整-再分配(方式、时限、通量)这一中心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对西藏曲珍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SiO_2、Al_2O_3和K_2O的含量均很高,贫TiO_2和Fe_2O_3;SiO_2变化为72.72%~73.34%,为铝和硅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9.71×10~(-6)-132.85×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铕负异常明显,具负铈异常。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La、Nd、Y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过铝指数图、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岩石组合R_1-R_2图解、Rb-(Y+Nb)和Nb-Y图解均指示曲珍岩体是产生于同碰撞环境的花岗岩,其定位机制与板片俯冲、碰撞后陆内调整有关。Sr和Nd同位素组成具非常负的ε_(Nd)(t)值(-14.8~-15.4)和非常老的Nd模式年龄,表明其来源可能是古老的上地壳物质,而ε_(Sr)(t)-ε_(Nd)(t)图解也支持其上地壳来源。岩体具有较高~(87)Sr/~(86)Sr初始比值(0.72699~0.73884)特征,据此推断曲珍过铝花岗岩成因是陆壳部分熔融作用产物。岩浆源区可能以粘土岩为主,砂质岩占次要地位,是成熟陆块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带是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它囊括西藏境内花岗岩出露面积的80%.呈大致东西向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冈底斯花岗岩大致分为北带、中带和南带3个亚带,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代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前和碰撞过程中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和地壳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 ,于 2 0 0 1年 7— 8月对西藏林周盆地进行了 1∶5万火山地质填图 ,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进展。(1)地层方面 :在盆地西部凯布乡一带的典中组底部发现了厚层酸性火山碎屑岩 ,其成分和厚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向上与厚层安山岩直接接触 ;在白定乡西山发现典中组安山岩自西向东尖灭 ,其流动构造显示向北东 30°方向流动 ;在典中村东的典中组安山岩及凝灰岩中发现湖相火山质沉积夹层 ,火山物质以酸性为主 ,其厚度 10余米 ;在强嘎乡至冲嘎村一带的典中组顶部发现具有红色泥岩沉积 ,以安山质火山岩呈互层状产出 ,其厚度向西增…  相似文献   
5.
王金丽  张泽明  董昕  刘峰  于飞  王伟  徐方建  沈昆 《岩石学报》2009,25(7):1695-1706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亡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密切相关,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之一。本文报道了在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发现的石榴石二辉麻粒岩。这种岩石的共生矿物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拉长石、富钛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原岩相当于基性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747~834℃和P=0.90~1.35GPa,形成深度可达45km。与麻粒岩伴生的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中锆石的U-Pb定年研究表明,它们的变质作用发生在85~90Ma。结合在林芝岩群中广泛发育的同时代岩浆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我们认为拉萨地体南部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强烈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南段中生代杂岩体的成因与演化是近几十年来探索的热点话题之一.基于野外调研和电子探针分析,对教场闪长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该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少量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组成.SiO2含量为52.91%~53.39%,具有高Mg#[100×Mg/(Mg+Fe2+)]值(60.28~62.39)、富Na(Na2O/K2O=1.18~1.40)特征.斜长石An介于36~60,属于中长石和拉长石,具正环带结构,含量约50%.角闪石具有高CaO(>10%)、MgO(>18%)特征,属富镁普通角闪石,含量约30%.黑云母Mg#[Mg/(Mg+Fe2++Fe3++Mn)]值为0.564~0.582,属镁质黑云母,含量约12%.单斜辉石均属Ca-Mg-Fe辉石族,含量约5%,为幔源岩浆在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逐步结晶的产物.橄榄石Fo在76~91,为贵橄榄石和镁橄榄石,含量约2%,属地幔捕虏晶.通过单斜辉石温压计计算获得其岩浆结晶温度为1 060~1 094℃,压力为0.24~0.55 GPa.结果表明,岩浆源区壳幔混源特征,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弱结晶分异作用.教场闪长岩体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华北克拉通内部伸展的叠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大店沟金矿是西秦岭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下古生界丹凤群木其滩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中,叠加在北东东向脆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为成矿结构面。在总结控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成矿流体演化、矿床成因探讨,认为成矿期共分半自形黄铁矿、它形粒状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黄铁矿4个成矿阶段,其中它形黄铁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最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水溶液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集中在120~256 ℃之间,成矿流体盐度为4.03%~15.27%。H-O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变质水混合大气降水,S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流体不混溶和沸腾作用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通过成矿结构面舒缓波状特征规律总结,判断成矿流体沿成矿结构面自南西深部向北东浅部运移、沉淀,形成分段富集矿化。  相似文献   
8.
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杂岩体的腰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木吉村矿床的含矿岩体闪长玢岩为高钾钙碱性I型侵入岩,具有较高的SiO2、Al2O3、Sr含量和Sr/Y比值以及(La/Yb)N,较低的Yb、Y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微弱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U、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总体显示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闪长玢岩的ISr为0.705 386~0.706 838,εNd(t)为-16.7~-14.9,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为36.614、15.226、16.545,与木吉村矿床矿石中的硫化物铅同位素数值基本一致,Sr-Nd-Pb同位素共同表明其岩浆形成可能与有深源基性物质参与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认为木吉村含矿岩体可能主要来自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冈底斯带西段那木如岩体始新世岩浆作用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冈底斯带西段狮泉河南部那木如岩体岩性变化较大,其中产出大量基性岩透镜体及暗色微细粒包体,空间上与花岗岩类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本文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狮泉河-札达一带那木如花岗岩及其中基性岩石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那木如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其SiO2为65%~76%,全碱含量较高,花岗岩中K2O+Na2O=5.50%~8.71%,基性岩石中则4.42%~6.7%。花岗岩类稀土元素最高含量为284.8×10-6,最低只有105.4×10-6;而基性岩类最高为120.4×10-6,最低72.48×10-6。两者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均呈右倾平缓样式,花岗岩具有不明显Eu负异常,微量元素显示出花岗岩类和基性岩类具有相似的蛛网分布样式。两者均明显富K而亏损Nb、Ti等不活泼的HFS元素,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趋势。4件花岗岩和基性岩样品所显示的LA-ICP-MS法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11±0.78Ma、45.47±0.4Ma、46.7±2.9Ma和45.4±1.4Ma,变化在45.4~46.7Ma范围内,表明始新世早期(~46Ma)区域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这一时限与冈底斯中、东部岩浆作用时代(40~52Ma)非常一致,表明始新世早期整个冈底斯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岩浆事件,暗示着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在东西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同时性。  相似文献   
10.
董亮琼  隋真龙  董国臣  潘彦宁  何勇 《地质通报》2014,33(12):1941-1948
为探究不同类型的萤石矿所反映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所携带的对各类型萤石矿的指示特征,统计了浙江、湖南、湖北、青海、广西、福建、安徽、新疆、甘肃、河北共计10个地区23个典型萤石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报出情况,计算各重砂矿物报出率,分析得出热液型矿、后期热液型及热液充填型3种类型萤石矿床各自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和标型矿物组合。结果显示,各类型矿床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示各自的特点。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对于新一轮的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