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37篇 |
地质学 | 303篇 |
海洋学 | 5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1936年 | 5篇 |
1935年 | 1篇 |
193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大陆自三叠纪以后,即无很大的海浸,故海相地层甚少,缺乏海生运动的证据。地层时代的鉴定完全靠植物化石,因此困难较多。中国中生代植物的时代,作者曾于前著中再三讨论及之,1949年发表的“鄂西香溪煤系植物群”一书中讨论更为详 相似文献
22.
考虑泥浆套不同形态的顶管管壁摩阻力计算公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直径、长距离顶管施工常通过注浆形成泥浆套来减小阻力,泥浆套的形态及其完整性对管壁摩阻力大小有决定性作用,现有摩阻力计算公式一般未考虑不同泥浆套形态对摩阻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根据不同施工状况对顶管外壁泥浆套的可能形态进行了分类及成因分析,提出了判断3种常见泥浆套形态的方法。利用半无限弹性体中柱形圆孔扩张理论探讨了注浆压力对泥浆套厚度的影响,结合非线性流体力学计算泥浆与管壁接触产生的摩阻力,最终采用挖掘面稳定假设,针对3种泥浆套形态提出了摩阻力计算公式。采用该方法对工程案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现有摩阻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过于保守,所提出的计算公式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24.
葛新宇 《资源导刊(河南)》2014,(11)
10月21日下午,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简称郑州市房管局)发布的郑房指数显示,今年9月份,郑州市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62.9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95%,销售均价8287元/平方米,每平方米较上月上涨104元。 相似文献
25.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27.
28.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剩磁载体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从上庄组和东乡组的褐红色粉砂质粘土到柳树组和何王家组的褐黄色粘土,赤铁矿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颜色变化一致.郭泥沟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结合岩石磁学结果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可揭示临夏盆地早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的演化过程:早中新世上庄组为稳定湖相沉积,古水流方向为NNW,与南北向的大夏河方向一致;中中新世气候发生较明显的干湿波动,形成了东乡组的褐红色湖相粉砂质粘土夹粉砂、砂和青灰色泥灰质粘土条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NNW,沉积过程主要受大夏河控制;中中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相由湖相细粒沉积物转变为虎家梁组河流相砂砾层;同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也发生改变,晚中新世柳树组湖相沉积过程同时受南北向大夏河和东西向洮河控制,两个方向近垂直的河流共同作用导致柳树组内沉积各向异性度较低,面理和线理均不发育,磁化率最大轴偏角分布比较分散,磁组构确定的古流向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早上新世期间,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沉积了何王家组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受构造抬升影响,大夏河重新主导何王家组上部洪泛平原相沉积过程,水动力条件较为单一稳定,古流向主要为N向,与大夏河流向一致.
相似文献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