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9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毕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矿的发现在华北板块北缘尚属首例.为了查明该斑岩型金(铜)矿化发生的时间,作者采集了斑岩体内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72.7±1.6)Ma(MSWD=0.57).毕力赫晚古生代金矿成矿地质事件的厘定,为华北板块北部晚古生代汇聚板块构造体系提供了新证据,促使...  相似文献   
72.
华北克拉通,自古元古代(1.8Ga左右)东西陆块完全拼接之后(Zhao et al.,2002),一直到晚古生代,基本保持了稳定的特性。自晚古生代起,华北克拉通先后受到了北部古亚洲洋的俯冲,南部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东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赵越等,2010),造成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吴福元等,2008),激发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伴随有大规模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朱日祥等,2011),在华北克拉通形成了小秦岭、胶东、燕辽、  相似文献   
73.
安徽省池州地区马头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马头钼矿是长江中下游安庆-池州矿集区一个中型钼矿床。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分别对马头钼矿床中1件斑岩型矿石和1件砂板岩型矿石中辉钼矿进行定年,首次获得马头钼矿床成矿年龄。两件矿石的模式年龄分别为148.6 Ma±2.1Ma和150.2Ma±2.7Ma,算术平均值为149.2Ma±3.2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也与马头钼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147Ma±2Ma)一致,因此149 Ma±3.2Ma代表了马头钼矿的成矿时代。两件样品辉钼矿Re含量分别为134×10-6,421×10-6,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混有少量的地壳物质。长江中下游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间通常认为是145Ma~125Ma之间,马头钼矿和池州地区其他多金属矿床一致的成岩成矿年龄,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150Ma左右可能存在与中国东部由东西向构造体系向北北东向构造体系转变相关的一次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74.
葛良胜  邓军  王长明 《岩石学报》2013,29(4):1115-1128
现代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正在由过去的单一找矿向系统找矿转变,系统找矿依赖于对成矿环境的厘定以及对不同环境中成矿系统/成矿作用的确认和与之相应的矿床组合时空和成因联系的构筑。构造动力体制是研究成矿环境的基础,其演化决定了成矿环境的区域配置和时空变换。每一种构造动力体制下的成矿环境都可归结为挤压和拉张两种性质。在大洋构造动力体制下,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包括离散和汇聚两种边缘。洋中脊、岛弧和陆缘弧以及在弧构造中发育的不同性质和规模的盆地是成矿的重要场所,板块自身特点、俯冲过程、深度和状态的变化是决定板块边缘成矿环境配置和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在大陆构造动力体制下,主要地质环境包括(大陆内部)深大断裂构造活动、地幔柱或热点、岩石圈加厚到大规模减薄、陆内造山、陆内裂谷等,不同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矿作用和矿床类型;在转换构造动力体制下,碰撞-伸展造山和造洋裂谷是两个相对应的构造过程,由其形成的成矿环境独具特色,成矿作用丰富多彩。以西南江三复合造山带为例,具体讨论了不同成矿环境下成矿作用特点,形成的矿床类型及相关矿床组合,可视为复合造山成矿论的雏形。  相似文献   
75.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6.
在一个新区迅速实现靶区优选和勘查登记的关键是把握矿床类型及控矿条件、成矿远景区带并与矿化异常信息结合来确定。综合分析、加工信息并实施快速而有效的找矿方法是快速优选靶区的坚实步骤。高素质的矿产地质学家和一定的资金投入是快速优选靶区的必要条件。在国家计委地质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在皖东-苏北这一找金前景不明朗的地区,利用一年的时间优选了3个找金靶区,并实现了勘查登记。  相似文献   
77.
西藏申扎县崩纳藏布和甲岗雪山两个地区出露的岩浆岩体一直被认为是两个较大的花岗岩基,但实际地质调查表明,这两个岩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岩性的小岩体,K—Ar同位素年龄表明,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90.55Ma-114.67Ma)和喜山早期(58.75Ma)。对其中部分岩体开展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Rb—Sr和Sm—Nd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表明,两地出露的花岗岩体虽然形成于不同时代,但具有相同的以壳幔混合带为主的源区。另一方面.痕量元素的含量及同位素的组成特征也同时表明了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岩体具有含量、配分、趋势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其具体的成因和分异演化过程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8.
中国金矿床(I):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国近年来金矿床学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①大型-超大型金矿床;②区域成矿学与成矿系统;③造山带成矿与造山型金矿:从俯冲(增生)造山到碰撞造山成矿的显著发展;④成矿系列、成矿谱系到成矿体系研究;⑤热点、地幔柱及其多级演化:从边缘成矿到板内成矿;⑥成矿时代:从模糊到精确;⑦现代金矿成矿的实时模型;⑧从板块构造演化、超越板块构造到成矿地球动力学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79.
甘肃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田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阳山金矿田位于川、陕、甘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是近年发现的特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目前发现的4个矿段(床),均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组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中.矿田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带内褶皱翼部的次级剪切带或断裂中.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Au、As、Hg、Bi等元素在阳山矿田表现出强烈富集的特征.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阳山金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相关分析揭示矿区微量元素主要有Au-As-Sb-Hg和Ag-Mo-Zn两种组合,Au与Hg、As、W、Sb等元素呈明显正相关.空间上Au与Hg、As、W、Sb等具有明显共消长关系.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Au-Hg-As-W-Sb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元素比值特征显示矿体整体剥蚀较浅,目前地表出露应为矿体头部或中上部,且由东向西剥蚀程度逐渐加深,反映向深部矿体应还有较大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80.
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金矿成矿与岩浆成岩一脉相承,形影相随,具有与富碱岩体完全一致的时空分布特点,体现了其成岩成矿受区域构造控制的一体化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岩浆和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作用中深部矿质上升的载体和不断聚集的动力。由(近)EW向构造活动一地幔富碱质流体上升-壳-幔混合带内岩浆形成-富碱岩浆分异演化一流体成矿构成了统一的区域成矿系统,称之为该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构造)-壳-幔(流体-岩浆)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