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9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滇西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滇西地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特殊地带,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物理资料揭示该区深构造特征复杂:地壳呈相对稳定的三层结构,其内部存在不规则低速透镜体;莫霍面自北而南呈近东西向阶梯式逐渐抬升,形态上隆坳相间;壳-幔界面存在明显的壳-幔过渡带,软流层地幔具有多层次隆起现象。深浅部构造呈现明显的立交桥式多层架结构。深部构造与区域成岩成矿关系密切:空间上,岩体与成矿的集中区分布体现出受由幔坡带所推断的深大断构造所控制,并与壳内低速体和壳-幔混合带存在垂向上的对应关系。岩浆岩岩石组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形成于壳-幔混合带物质的部分熔融,而地幔流体上涌是激发壳-幔混合带发生部分熔融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滇西地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及经历的区域构造动力体制时空转换是形成深部特殊地质结构的动力学条件,并是激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大量地幔流体携带成矿物质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部分熔融,形成原始岩浆;随岩浆上升和分异演化,在构造有利部位成岩成矿,由此形成区域成岩成矿的一体化特点。而软流层幔的多期次脉动式上涌则是导致成矿多期性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2.
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   总被引:54,自引:46,他引:8  
同时开展成矿作用及成矿后变化保存两方面研究,是提高矿产预测能力的迫切需求。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除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外,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生了强烈的次生富集作用,是开展成矿系统变化与保存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含矿斑岩为一套以富碱(K2O+Na2O8%)为特征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石系列,其源区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富集地幔,并于新生代早期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时遭受部分熔融。含矿斑岩主体形成于33~38Ma,大规模成矿作用集中于34±2Ma左右,它们的形成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和构造变形密切相关,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之后,发生了印度板块由前期逆时针旋转向顺时针旋转的转变、反向旋转板块的拖曳与斜向俯冲板块回退作用的综合效应,导致了滇西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和多期左行和右行断裂走滑运动及强烈构造隆升的发生,诱发了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大规模热水流体活动,并叠加区域红土化作用,成矿系统遭受了强烈的变化与改造,金的表生成矿作用在矿床形成后即已开始,之后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有明显的穿时性。主要表现为矿床抬升或掩埋、矿体错切或错失、矿化叠加或次生富集、远距离迁移以及就近淋滤或贫化等。  相似文献   
53.
川西南陆内俯冲造山带地质特征及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是马厂箐铜钼矿的主要赋矿围岩,属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岩体为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杂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二长斑岩和正长斑岩.稀土元素丰度与分配在不同岩石中是不一样的,马厂箐岩体中∑REE为106.29×10-6~297.9×10-6,LR/HR为8.04~23.99,La/Yb为9.8...  相似文献   
55.
氢氧同位素体系成矿流体示踪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合分析国内外氢氧同位素研究进展结合部分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示踪体系的可靠性,认为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石英矿物δ18 O计算流体的δ18O,同位素平衡温度厘定具有主观性,并且石英与流体之间的同位素平衡状态是否达到很难确定。同样的石英矿物δ18 O通过不同的平衡温度计算,得到不同的流体δ18 O,得出晚期大气降水混合的模糊认识;(2)石英中除流体包裹体外,由于晶格结构缺陷而含有部分结构水。在热爆裂法提取流体包裹体时石英中结构水的释放严重影响石英中流体包裹体δD测试结果。大量的已发表数据没有明确指定热爆裂温度,因此无法评价石英结构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3)石英作为流体包裹体寄主矿物对流体包裹体封闭性不佳,流体包裹体捕获后容易与外界流体发生物质交换,使流体包裹体δD不能代表成矿流体同位素组成,这直接挑战了石英作为寄主矿物进行流体包裹体δD测定的可靠性;(4)通过含差劲基热液蚀变矿物δD计算成矿流体δD,由于高温下压力对D/H分馏的影响难以定量评价,已有平衡方程大多忽略压力对D/H同位素分馏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意义不明确。因此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δD-δ18 O系统测试,需要辅以微量气体比值、H...  相似文献   
56.
中国大陆由稳定地块和造山带2类大地构造单元构成。前者主要包括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以及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块,东北地区的佳木斯地块、额尔古纳地块、松嫩地块,中部地区的松潘-甘孜地块、西南地区的西藏和羌塘地块等小型的地块。稳定地块之间是褶皱造山带,涵盖了3个全球性的造山带,即中亚  相似文献   
57.
哈达门沟金矿床13号脉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晕)的特点.矿床分为4个成矿阶段,各成矿阶段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明,金成矿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第Ⅰ阶段成矿较弱,第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第Ⅳ阶段不成矿.确定矿床的头晕元素为As、Sb、Hg,矿体晕元素为Au、Ag、Cu、Pb、Zn、Bi,尾晕元素为Ni、W、Co、Mo.建立了原生叠加成矿成晕模式,矿脉在垂向上形成串珠状分布的多个富集矿体,各富集矿体上部存在头晕元素异常,中部对应矿体晕元素异常,下部存在尾晕元素异常,富集矿体之间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区.总结了应用模式找矿的准则,认为在含矿构造带内,Au品位较低时,如果存在头、尾晕元素共存,则指示深部有矿,当再叠加Cu、Pb、Zn等元素异常时,指示深部矿体还很富.同时,利用构造叠加晕模式和深部预测标志对已知矿体深部进行盲矿体预测,在实践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58.
中国金矿床:基于成矿时空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回顾近10年金矿床分类研究成果,总结了金矿床分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认为金矿床分类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分类,相当于过去所说的成因分类;二是应用分类,相当于矿床的工业分类.提出基于成矿时代(时间)-成矿环境(空间)为坐标系的新的理论分类方案.将内生金矿床划分为6种理论类型,即裂谷型(拉张期)、俯冲造山型(俯冲期)、碰撞造山型(碰撞期)、伸展造山型(伸展期)、板内(非造山型)("稳定"期)和过渡-叠加-复合型.将含金地质体的性质(种类)或矿床的突出产出特点作为划分金矿床应用类型的准则.对近8 000个金矿床的统计分析表明,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角砾岩型、斑岩型、微细浸染型(卡林-类卡林型)、(次)火山岩型(低硫、高硫)、夕卡岩型、(浅变质)沉积(碎屑)岩型、蛇绿岩(套)型(基性-超基性岩型)、红土(铁帽)型、(砂)砾岩型等11种金矿床类型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应用类型.讨论了新矿床分类方案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用板块构造理论全面分析和恢复了川西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通过阐明大地构造对金矿成矿的专属性及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带的概念,划分了本区的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带大地构造控制及主要的成矿地质作用了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区内金矿床的实际产出情形和相应区带对金矿矿床类型的专属性,确定了区内不同环境中金矿成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