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由于充填物形成时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不同,其碳氧同位素值也不同。因此,利用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值可以判别缝洞充填过程中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通过对塔中Ⅱ区奥陶系鹰山组风化壳缝洞充填物测井曲线分析、岩芯观察与薄片鉴定,发现塔中Ⅱ区缝洞充填物测井显示一般为高GR,主要为钙泥质充填物和角砾充填物。对充填物碳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并与基岩相比较,结果表明钙泥质充填物δ13C值为0.6‰~1.04‰,δ18O值为-6.8‰~-5.5‰,δ13C值明显偏正,由此认为溶洞中钙泥岩充填于良里塔格期海相环境;小角砾充填物δ13C值为-0.13‰,δ18O值为-6.29‰,与基岩值一致,判断为基岩垮塌或破碎充填形成。研究可为古岩溶缝洞储层充填机理研究和古岩溶模式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轮南古潜山轮古7井区以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遭受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岩溶作用及充填改造作用,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鹰山组地层内,垂向上发育在潜山面以下(200~300 m)范围内,储层类型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岩溶储层。通过采集28个岩溶充填物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缝洞充填物的充填期次及充填环境特征。分析表明,轮古7井区以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物的δ13C和δ18O值的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值为-7.82‰~6.03‰,平均值为-1.20‰;δ18OPDB值为-16.13‰~-7.24‰,平均值为-10.97‰,说明该区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作用明显,反映了古风化壳岩溶环境,划分了4种不同的岩溶作用与充填期次。   相似文献   
83.
通过收集各附件I缔约方最新递交的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报告和专家评审报告,对各缔约方采用的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确定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确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三个基本要素:森林管理核算面积、核算参数和采伐量。大部分缔约方采用了国别方法或欧盟共同方法,少数缔约方采用历史数据或其外推作为参考水平。由于采用的核算方法和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因此森林龄级结构和采伐量的预测成为影响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重要因素。各缔约方在确定其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时,尽可能利用其森林特点,结合宏观经济预测,采取尽可能降低参考水平的策略,以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管理碳吸收汇。  相似文献   
84.
针对局部特征匹配面临的实时性和鲁棒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rris算子的快速图像匹配算法。通过分析Harris算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用特征检测的中间数据描述局部特征,并建立了一种基于Harris自相关矩阵之迹的低维特征描述子,在保持算法鲁棒性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算法的计算量,最后用特征描述子之间的绝对值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匹配特征点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对图像尺度缩放、旋转、模糊、亮度变化和较小视角变化保持不变,而且匹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85.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近百年升温约0.74℃,并将气候变化归因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然而该报告中的多处结论引起了国际社会对IPCC报告的广泛质疑.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贡献有多大?人为过程与自然过程对全球变暖分别贡献多少?IPCC评估报告中过去百年0.74℃的变化是否为变冷总趋势中的次级波动?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梳理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显示,第四纪以来的地球气候波动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变化周期,各个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既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也同时存在次一级的波动.在全新世晚期气候变冷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千年—百年尺度上同样存在一系列周期性和次级波动,且波动范围在0.5~6℃之间变化.IPCC报告中百年气候变暖的合理解释是全球变冷趋势下的次级波动.  相似文献   
86.
基于姿态测量的深埋小口径地下管道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非开挖深埋地下管线一直是城市管线探测中的难题,本文针对小口径非开挖深埋地下管线提出了基于姿态测量原理的探测方法,推导了磁三分量及重力加速度三分量姿态定向公式以及曲线构建公式,对误差校正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此原理研制的仪器进行了探测试验,给出试验结果,评价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8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结合工程实际探讨当前全国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土方量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川西高原河谷阶地和断陷盆地广泛分布厚层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目前对其磁学性质变化机制及古气候意义研究还很薄弱。文章对该区理县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了其磁性矿物种类、含量和颗粒大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结合粒度、色度与地球化学参数,进一步探讨了理县黄土-古土壤磁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理县剖面同时含有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以及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针铁矿);2)相对黄土层,古土壤层含有更高比例的亚铁磁性矿物;3)成土过程中生成的大量细小强磁性矿物颗粒,是古土壤层S1磁化率增加的主导因素,该模式与黄土高原相似;4)结合色度以及磁学性质,可以较为明确地区分成壤强度;(5)理县黄土剖面物源复杂,磁学特征受到沉积物来源、后期流水和气候的共同作用,利用单一磁学性质(比如磁化率)进行古气候研究会造成多解性。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