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米仓山-大巴山前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须四段)中广泛发育-套砾岩,根据野外剖面和钻井剖面研究,发现砾岩为一套冲积扇砾岩,分选较差,磨圆相对较好,厚度为0 ~ 70m并由北东向南西减薄.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须四段砾岩以硅质岩砾石为主,含碳酸盐岩砾石、沉积石英岩砾石、(变)粉砂岩砾石及火山岩砾石,对火山岩砾石研究认为,南秦岭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岩为其母源.在结合硅质岩、(变)粉砂岩等砾石母源探讨后,认为须四段砾岩应来源于南秦岭地区,而砾石沉积时其母源区至少存在南华系-志留系地层.物源方向及母岩的确定可能对研究晚三叠世时期四川盆地演化、沉积环境及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有利油气储层展布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与降水量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为定量反演这一区域第四纪时期降水量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西北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研究,表明表土磁化率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出现在一定的降水范围内.其界限是年平均降水量200~ 300mm:高于这一界限,表土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百分比频率磁化率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低于这一界限,磁学参数与气候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减弱,或者变得不明显.这是因为在该气候条件下,1)风化弱,成土组分贡献小,同时2)风积磁颗粒粒径粗,对磁化率影响较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高层隔震结构抗倾覆计算方法,提出了高烈度区高层隔震结构抗拉处理方法,给出了其在ETABS软件中的模拟方法。通过实例对高烈度区高层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不同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隔震结构模型周期基本相同,说明抗拉处理方法模拟是可行的;对于高烈度区高层隔震结构,当隔震支座出现拉力时,直接采用软件的单元进行模拟是不够合理的,应采用组合单元进行模拟;抗拉装置能较好地发挥抗拉的效果,避免隔震支座出现受拉情况。  相似文献   
54.
轮古7井区地处轮南古潜山一级地貌单元岩溶高地上,该次研究利用残厚法对研究区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古水动力条件进行刻画,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坡地两种二级地貌单元类型,并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对二级地貌做精细刻画,划分了六种三级地貌单元。通过对岩溶储层展布规律深入研究,认为其储集空间主要为后期构造及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溶蚀孔洞、溶蚀裂缝和洞穴系统。根据孔、洞、缝组合特征,及裂缝孔隙度和孔洞孔隙度的物性关系,将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储层类型划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四类。岩溶高地由于剥蚀作用强烈,相对于岩溶坡地来讲后者更易于岩溶储集空间的保存;岩溶坡地地带水动力条件较强,水平径流带岩溶管道系统发育,连通性较好,为洞穴型岩溶储层发育带,易于形成大型缝洞体。   相似文献   
55.
随着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油气藏勘探工作的深入,在塔河外围斜坡区发现了断溶体油藏岩溶储层新类型。顺北1井区是中石化顺北油田主力产区,为典型断溶体油藏。该区先后经历一间房组顶面准同生岩溶作用、良里塔格组顺层-断裂控储岩溶作用、前志留系桑塔木组覆盖埋藏岩溶作用和海西晚期二叠系热液岩溶改造4个期次。其中对本区一间房组顶面以下80~120 m放空漏失段起控制作用的为良里塔格组顺层-断裂控储岩溶期。同时研究认为顺北1井区断溶体油藏发育的必要条件是发育区域大型走滑-拉分断裂,拉分段的杂乱反射体横向规模大,纵向发育深度深,是优质高产储集体;强挤压逆冲段杂乱反射呈夹板状,横向延展范围较窄,储集空间次之。   相似文献   
56.
农用地分等中ARCVIEW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出发,分析了ARCVIEW在地图编绘、图层提取、空间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揭示ARCVIEW的特点,希望ARCVIEW在土地分等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在库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库岸边坡消落带部分岩体处于浸泡―风干循环状态,其力学特性的劣化将直接影响库岸边坡的变形稳定。以三峡库区库岸边坡消落带砂岩为研究对象,设计并进行了考虑浸泡―风干循环和水压力升降变化的水?岩作用试验。结合SEM电镜扫描,分析了水?岩作用对砂岩微细观结构的影响,采用PFC2D离散元软件对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劣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力学性能劣化效应明显,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陡后缓的劣化趋势,其中前6次的浸泡―风干循环作用导致的劣化效应尤为明显。(2)水?岩作用下砂岩的微细观结构变化特征明显,由较致密的孔隙式胶结结构逐渐向不规则的蜂窝状结构发展,宏观上就导致了砂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劣化。(3)由PFC2D离散元模拟分析发现:水?岩作用导致岩石内部颗粒强度和颗粒间黏结强度逐渐劣化,非均匀性增强,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局部化特征逐渐明显,整体承载能力逐渐降低,破坏模式由典型的张拉破坏逐渐转变为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58.
大型浮绳式围拦网养殖设施作为一种海上新型养殖装备,其抗风浪能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围拦网设施网衣结构的受力分析就尤为重要。依据正弦波理论和莫里森方法理论分析了围拦网设施局部网衣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利用网面等效法和集中质量法对局部网衣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基本一致,平均误差在19%以内,其中,局部网衣结构所受的垂直波浪力随着波浪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浮子所受的浮力和垂直波浪力始终是围拦网设施垂直方向受力的主要因素。依据计算的结果,构建了大型围拦网养殖设施,顺利完成了海上抗风浪测试,结果表明围拦网设施整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网衣结构垂直方向上的受力分析在围拦网设施贴底系统和系泊系统的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应用"印模与残厚组合法"恢复岩溶古地貌,在4种二级地貌类型(岩溶高地、岩溶陡坡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划分的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划分为峰丛洼地、丘峰谷地、溶丘洼地、峰丛垄脊沟谷、峰丘洼地、丘丛垄脊沟谷、岩溶谷地、溶丘平原等8种三级地貌类型。并在垂向岩溶分带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古岩溶地貌条件下的岩溶发育特征及充填机制。研究认为:岩溶高地为区域补给区,发育溶蚀裂缝和溶洞系统;岩溶陡坡地为补给-径流区,以高角度溶蚀裂缝为主;岩溶缓坡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发育暗河管道系统;岩溶盆地为排泄区,岩溶缝洞充填程度高。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规律,基于地震、钻井、岩心、薄片分析,采用“残厚与地层古构造趋势面结合”方法对古地貌、古水系进行恢复刻画,划分为3种二级地貌类型,6种三级地貌类型和若干微地貌形态。在岩石化学特征及储层物性研究基础上结合古岩溶缝洞充填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岩溶发育及充填期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后期溶蚀孔、溶洞和溶蚀裂缝是该区主要储集空间;充填方解石δ13C和δ18O值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值为-4.17‰~1.59‰,平均值为-1.05‰;δ18OPDB值为-15.71‰~-5.17‰,平均值为-11.15‰。并划分为海相沉积充填环境、大气淡水充填环境、浅埋藏沉积充填环境和深部埋藏高温环境4种不同的古岩溶作用期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